随着制瓷技术的提高,窑场的范围不断扩大,从汉到北宋已发现的古窑址有104处,范围分布在上林湖、上岙湖、杜湖(里杜湖),
白洋湖和古银锭湖(今彭东周围),其中以上林湖窑场最为集中,产品最为丰富。
据记载,五代吴越国钱氏王朝在上林湖曾设置过官监窑,专门从事生产釉色青绿、釉质莹澈的“秘色瓷”,作为宫廷的用品和向中原诸王朝进贡。于是“秘色瓷”就成为上林湖“似玉类冰”上乘
青瓷的代名词。由于当地烧制数量十分有限,而且传世的考古出土的更是微乎其微,所以,“秘色瓷”一直引起国内外
古陶瓷学术界的密切关注和极大兴趣。
栲栳山下的上林湖,山清水秀,沿湖有七十二家瓷窑厂,所出青瓷,名闻中外。那一年,七十二家窑厂东家合计,要联合烧一张价值连城的“玉眠床”(实为瓷眠床),显示上林湖窑工的高超技艺,窑工们十分欢喜,分工负责,日夜操劳。苦干数日,这件稀世之宝“玉眠床”快完成了,还差一根“落木档”。这事却被朝中奸臣严嵩知道了,因当时浙东何御史与严嵩不和,奸臣严嵩便趁隙向皇上告状,说浙东何御史图谋不轨,已在上林湖烧好“玉眠床”,作登基时“龙床”之用。皇上听信奸臣谗言,派人暗来上林湖察访,果然有“玉眠床”之事。龙颜大怒,把何御史查办,何遭到满门抄斩之祸。不久,严嵩派人来上林湖索取“玉眠床”运回京都,自己享用。窑工们知道严嵩是当朝大奸臣,陷害忠良,心中十分气愤。为了不使宝床落人奸臣之手,七十二家窑工连夜动手,把尚未烧好“落木档”的“玉眠床”沉入上林湖底。
严嵩找不到“玉眠床”,心中不悦,下令上林湖七十二窑全部封闭,把窑工赶出浙东,流落异乡。从此上林湖“越窑”就熄火停工,为浙南龙泉的哥窑弟窑的瓷器所代替,一部分“越窑”技工,流入龙泉窑。据说这张“玉眠床”沉在大庙岭与吴家溪之间的湖底,至今尚未出土。
上林湖越窑
青瓷深受世界各国的钟爱,唐宋以来,通过明州(宁波)港,远销朝鲜、日本及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在印度、伊朗、埃及和日本等国,都有
越窑上林湖生产的青瓷遗物出土,成为古代宁波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信使。
上林湖依惯于群山怀抱中,湖岸曲折多姿,湖的四周山势峻峭、果木丰盛。湖南面的栲栳山,又名
仙居山,相传曾有仙人居住。山中极其幽静,小径蜿蜒,溪流淙淙,鸟声啁啾。丰水时节,瀑布飞泻,犹如白练腾舞。缓步前行,溪边兀立着两块巨石,一左一右分列道旁。相传这两块巨石重十万八千斤,有位
赤脚大仙挑着担子路过这里,见泉水清澈,便搁下担于歇歇脚,饮水解渴,谁料到一放下担子就再也挑不上身,赤脚大仙只好怏怏而去,故当地人称此为“松杠石”。山上还有一处奇特的景观——石屋,它由一块天然巨石制成,旁有能容1人的狭道,辗转入室,室内竞能容纳数十人之多。此外还有湖东的杜湖、白洋湖、
五磊寺、
金仙寺等名胜古迹,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和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