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
汉语词语
三黄,汉语词语,拼音sān huáng,意思是民间习俗,
端午节
要吃“三黄”,即黄鱼、黄鳝、黄酒。
解释
即三簧锁。《白雪遗音·玉蜻蜓·认母》:“那 志贞 ,又从房中搁板上取下一只拜匣,开了三黄,取出一块小小木牌。”
民间习俗,端午节要吃“三黄”,即黄鱼、黄鳝、黄酒。
出处
《白雪遗音·玉蜻蜓·认母》:“那 志贞 ,又从房中搁板上取下一只拜匣,开了三黄,取出一块小小木牌。”
其他释义
1987年9月下旬,《黄河儿女情》赴北京演出并作为国庆晚会专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1991年,
该节目又获得了中国政府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的“文华新剧目奖”。
紧接着,1989年,《黄河儿女情》的姊妹篇、山西民俗系列舞蹈《黄河一方土》再次引起轰动。
1997年,大型舞蹈诗剧 《
黄河水长流
》三度出击,获得1997年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至此“黄河三部曲”自成体系,俗称“
三黄
”。
中药学上,把
黄连
,黄芩,
黄柏
合称“三黄”。
中药里的三黄是为了同一类比较而言的。三黄的黄芩,黄连,黄柏都是
清热
燥湿药。为了便于记忆,合称三黄,这是共同点。也或是说都能治
痢疾
、
湿疹
、
腹泻
等
湿热
类疾病。
但它们也有所长,黄芩主治偏于上焦,在肺,如
肺热
咳嗽、
湿热
黄胆、
肺炎
、
痢疾
、
咳血
、目赤、
胎动不安
、
高血压
、
痈肿
疖疮等症。
黄连
主治偏
中焦
, 主在心胃。用于
湿热
痞满
,呕吐
吞酸
,
泻痢
,
黄疸
,高热神昏,
心火亢盛
,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
消渴
,
痈肿
疔疮
;外治
湿疹
,
湿疮
,耳道流脓。
黄柏
治主偏
下焦
,主在肾。像遗精,盗汗.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等。
参考资料
三黄
.在线汉语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1 22:43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其他释义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