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子》是由
郭洗风、
张惠中、
逯贵编剧,
赵本山、
范伟、
李海演出的小品,于1996年2月18日在《
199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播出。
创作背景
1995年夏季,铁岭市文化局筹备一台二人转小品拉场晚会《大红大绿庄稼院》,参加辽宁省第三届艺术节,找郭洗风写个小品。
郭洗风是在农村长大的。他想起了小的时候城里吉普车开到农村的一些情景。那时,他家的土房就在道旁。那条土道积满沙堆,因为道不好,路过的车经常打坞。他记得,有一辆吉普车在雨天路过这里,车陷在道上,发动机还灭了火。这时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跑了过来帮助推车,一边推着一边喊着号,终于把那个来自县城的吉普车从沙窝子里推了出来。车要开时,那位乘车的领导感动得给每个人点了一支香烟。与这个情景相反,郭洗风还听到了一个不久前发生的故事。某市的一位领导坐着轿车到农村检查工作。轿车陷在了泥泞的路上,农民看见了,却没有人帮着推车,司机着急地喊他们帮忙,哪知这一喊,人们竟然躲个无影无踪。同是这位领导,在抗洪抢险中,他的车又陷在一个村子。这时,当农民都帮助来推车。这两件事在他脑海里交织他的创作思路逐渐清晰了,他的眼前出现了:车与路。他想,一台轿车开到农村的一个路口,正好遇上一个老农,老农的脸上该是啥表情呢?再想下去,如果轿车陷住了,这个老农帮不帮他们拽呢?老农一定是借题发挥宣泄他心中对腐败现象的不满,他却不知道坐车人是为农民办实事儿的好干部。于是,在小品中,设计了一个农民老赵头,一个石县长,一个小吴司机。天黑道泞,石县长的车陷在了村口的道上,恰巧,农民老赵头赶毛驴车回家。小轿车把小道挡个溜严,小品《坞车》的故事从这展开。
赵本山见到这个本子很兴奋,并请省内一位剧作家帮助修改,但一连修改了三稿,赵本山仍不满意,最后还找原作者修改,郭洗风在导演张惠中、晚会总策划逯贵的帮助下终于改好了这个剧本。1996年,小品《坞车》被赵本山带上了《199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改名为《三鞭子》。
作品剧本
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
重要演出
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作品评价
小品《三鞭子》的在优点在于实话实说,感人肺腑。战争年代马家河的人民能把陷到泥坑里的炮车抬出来,在现代,农民对下乡八面威风、专尝土特产的“轿车老爷”嗤之以鼻,厌恶之至!人们在呼唤当年的“老八路”。车老板说出了人民想说,也想听的话,演员演的潇洒,观众看着痛快。在误会上,这种误会在生活中有踪影,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党风在好转,群众是通情达理的。车老板奚落不为过,顿悟不突然。在这个作品中,编剧、导演、主要演员赵本山在探索与创新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高考适用名师示范文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