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
中国男演员、二人转演员
李海,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中国男演员、二人转演员。
简历
李海自幼酷爱文艺,常在自家园田里练功,到村头小树林喊嗓。10岁时曾在乡里登台演唱二人转。
1970年,李海参加了康平县文艺宣传队,曾演过京剧、歌剧。
1975年演出单出头《毕业归来》获得成功,被调到铁岭地区文工团。
1976年调到铁岭地区文工团后和李静唱一副架。曾经参加过《老两口进城》、《八戒新传》等几十出二人转、拉场戏演出。他和李静合演的《修房记》1978年参加辽宁省曲艺调演,获表演奖。《一堂新课》参加全国文艺汇演。《姑爷登门》参加辽宁省文艺汇演。《修房记》在辽宁省文艺汇演中获表演奖。他演出的二人转《攀亲家》1981年参加全国曲艺调演(北方片)获二等奖。《看春花》在辽宁省文艺汇演中获优秀演出奖。1984年他在拉场戏《双叩门》中扮主要角色,进京演出时中国唱片社灌制唱片,《中国戏剧报》刊登了剧照和评论文章。他自编自演的二人转《云昌讨饭》1986年赴北京参加全国曲艺新曲(书)目比赛,获编剧、编曲、表演三项奖。1989年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青年戏剧节,演出拉场戏《马前泼水》获节目集体银奖。演出小品《三鞭子》获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二等奖。
近年来,李海还参加了电视剧《刘老根》、《笑笑茶楼》、《正月里来是新春》、《贵妃还乡》等的拍摄,并在剧里塑造重要角色,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艺术特点
李海自幼酷爱文艺,嗓音高亢明亮甜润,表演热情朴实亲切,塑造了许多憨厚、质朴的农民形象,受到广大观众欢迎。
1987年李海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干修班民声系深造。他嗓音圆润、高亢、明亮。唱腔甜美、淳朴。表演热情、朴实、幽默、自然。
记者采访
李海要捐献珍藏多年的老剧本、老照片
铁岭文艺界,李海可算得上是老资格的二人转演员。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李海和李静搭档,在东北二人转圈内很有名气,号称“二李”。
日前,本报记者来到李海家采访,为的是能淘得几件“二人转宝贝”,一幅照片、一册老剧本或许都能成为本报征集活动的珍贵藏品。 李海和李静曾是赵本山的偶像。
李海原来是康平县文艺宣传队的演员,在康平他便以二人转为主打,凭借一副好嗓子和不俗的外貌,很快就在县里崭露头角。1975年,他被调入到铁岭地区文工团工作。
这个文工团就是民间艺术团的前身。
从1977年开始,李海在二人转的舞台上越唱越顺,《看春花》、《报春花》,“二李”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俩也是辽宁省二人转“三架马车”之一,在省内频频获奖。
其中坐唱(二人转的一种表演形式)《一唱新课》参加全国汇演,这成了李海二人转生涯中的经典回忆。而那时,大红大紫的赵本山还是开原莲花乡的一名业余二人转演员。赵本山后来多次说过,李海、李静曾经都是他的偶像,当年他坐着拖拉机到铁岭看“二李”的二人转,就像来看样板戏。
总有一天人们会接纳二人转正戏
谈到二人转状况,李海对记者说,眼下商业演出的二人转已经和传统的二人转大相径庭了。甚至可以说,只能在这种纯商业的表演中偶尔看见一点点传统二人转的影子。演员开场还是在“打场”,这点和传统二人转是相同的,可再往下就很难看到二人转的唱腔,有的仅是那么一小段小帽之类的唱词。
“有人说,现在的二人转不是二人转,而是一种‘汇戏’,‘汇戏’里面无所不包,什么杂技、相声、小品、声乐、流行歌曲等等,就是没有正宗的二人转。”李海表示,这也不能怪演员,不是演员不爱演二人转正戏,而是观众已经很难有心情在剧场里看一个多小时的大戏了。
“我估计若干年之后,大戏还能重新登上舞台,就像当年都爱吃精粉,不爱吃粗粮,现在粗粮倒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二人转正戏,总有一天会被人们再次接纳。”李海说。
我的老剧照、老剧本都可以捐献
谈到本次的征集活动,李海拿出了自己和李静当年的二人转剧照,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记录着他多年的艺术生涯。什么剧目获过什么奖,当时都到哪里去演出,李海是如数家珍。
李海表示,自己多年来积攒了大量的二人转剧本,只要是他演过的二人转他都留下了剧本。李海带记者来到他的书房,翻箱倒柜地找起了剧本。记者注意到很多剧本是油印的。还有的剧本是手抄本。
“如果这些东西能派上用场,或者说是在博物馆收藏,我想总比放在我家里要强。”李海表示,本报和市文化局、铁岭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铁岭二人转的实物不少,但还没有系统的整合和收藏,许多东西都已经散失了,真是十分可惜。这次活动应该说能起到一个收集整理的“加油站”作用让铁岭人真正了解自己家乡的乡土艺术,让这些见证着辽北艺术历史的二人转实物和影像资料真正起到记录历史的作用。
(辽沈晚报 记者 郑晓丹)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16:54
目录
概述
简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