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帽发源于欧洲,自17世纪后期盛行至18世纪,在极盛期时不但是一般男性知识份子的标准
行头,也是军人戎装的标准配件之一。
三角帽是17世纪西班牙士兵在
法兰德斯期间使用的宽边帽的进化,在佛兰芒的雨季为西班牙士兵提供防雨。
1667年,法国跟西班牙地区爆发了战争。三角帽的使用传到了法国军队。这种风格被带回法国,在法国
市民阶层和国王
路易十四的皇室里流行开来,之后这个时尚传遍了欧洲,无论是作为民用还是作为军事戎装。整个18世纪,三角帽风格是欧洲帽子的主流。1770年后,帽子开始失去前角,到1790年代发展成双角帽。
三角帽的人气在18世纪末迅速下跌,逐渐被双角帽取代,原因是佩戴时一般尖角朝前,对于左肩扛枪的士兵们来说会遮挡视线。1770年后,帽子开始失去前角,到1787年发展成双角帽。
三角帽的设计一直保留到今天,作为
切尔西的退休人员(英国),国民卫队(西班牙),和旧法夫卫队(美国)的
传统服装的一部分。
在美国,三角帽和
美国革命和
美国爱国者那个时代密不可分。重新立法活动的参与者往往会戴着三角帽。而在
体育文化中,一些
革命性的团队的队迷也会戴三角帽,如新英格兰爱国者队(美国橄榄球队),
新英格兰革命队(足球联盟球队),
美国国家男子足球队。
《三角帽》讲述了一位地方官迷上并试图引诱一位忠诚的磨坊主妻子的故事,改编自生于西班牙
格拉纳达的佩德罗 安东尼奥 阿拉颂的中篇小说,情节被多部西班牙电影模仿。剧中乐曲包括以下部分:
谢尔盖·季亚格希列夫是个天才的制作人,曾因将
俄罗斯著名芭蕾舞团引入欧洲而声名鹊起。他想制作一台关于西班牙
民间传说的芭蕾舞剧以
更新舞台的剧目。他的设想从1916年开始趋于成熟,经过了3年的酝酿,他于1919年根据阿拉尔孔的
经典作品创作完成了民间芭蕾舞剧《三角帽》。
《三角帽》是一部具社会政治讽刺意味的艺术作品,他着重描写了不畏权势、机智地赶跑省督的一对磨坊主夫妇不幸的爱情遭遇。季亚格希列夫委托毕加索负责舞台布景,因为他认为毕加索是唯一一位能够和谐地融音乐、绘画和舞蹈于一体,使整台演出完美体现
瓦格纳艺术理念的艺术家。所有这些分工中,
布景师一职在整台节目中的作用最为引人注目,因为他总体负责场景、服装、服饰和演员的化妆。毕加索接受了这一委任。
1919年5月他和夫人奥尔佳一起移居
伦敦3个月,开始他的工作。德法拉、马西内和毕加索经过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一部既创新又深刻体现西班牙传统的芭蕾舞剧力作。经过3年的准备,《三角帽》于1919年和1920年分别在伦敦和巴黎上演,演出赢得了长时间热烈掌声,并得到了文化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用彩绘
珂罗版技法完成的这组作品取材于一系列的场景和
舞台服装图案,包括最终入选的演出场景和服装的
设计图。其中有:开场时用于象征性介绍剧情、画在幕布上的斗牛场景;演出的主要布景一座
浅色调(
赭石色、玫瑰色和
天蓝色)的建筑缩小模型设计图,这一设计,因其空间和色彩的平衡合理而被视为毕加索最为成功的一件装置作品;26张服装图,6张装饰细节图。描绘服饰的版画作品生动、独特地构成对芭蕾布景从对位到线性的展示。所画服装是为整个芭蕾舞团设计的演出服。除剧中主人公磨坊主夫妇的服饰故意要求简朴外,整套作品就像是一次既丰富又离奇的盛装展示会,耀眼的色彩以及极具几何特点的装饰,与剧情的讽刺意味显得非常和谐。每张版画都是以现代手法得灵感于西班牙各个大区的
戈雅服饰的重新诠释。场景和服饰从整体来看,隐约重现了毕加索
立体派时期的艺术元素,就如他为科克多作品《游行》所制作的背景。
芭蕾舞剧《三角帽》的每个元素都值得细细研究,从总体上看,它是三个伟大人物天才的智慧结晶,是一个具有典范性的艺术宣言,三位艺术家用他们的作品标出了一个时代:德法拉、马西内和毕加索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