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独坐指
东汉时,
尚书令、
司隶校尉、
御史中丞在
朝会时均专席而坐,故称。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此三官独坐一席,以示皇帝优宠。
(2)泛指高官显宦。亦省作“
三独 ”。《
晋书·傅玄传论》:“位居三独,弹击是司,遂能使台阁生风,贵戚敛手。”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宠兼三独任,威肃贰师营。” 唐
蒋冽《
台中书怀》诗:“坐居三独中,立在百僚外。
1、御史中丞——东汉初年,改御史大夫为司空,管工程。原属御史大夫的御史中丞主管御史台(府),掌监察,秩千石。御史中丞下有治书侍御史二人,掌解释法律条文;侍御史十五人,掌察举官吏违法,接受公卿、郡吏奏事。官吏朝见皇帝或国家举行祭天、祀庙、封王侯、拜将相等大典时,御史中丞或侍御史监察威仪。御史中丞的权力仅次于尚书令。
2、司隶校尉——西汉武帝时置司隶校尉,至成帝时废除。东汉又复置,兼领一州事,秩比二千石。设从事史十二人,主管察举中央百官犯法者和本部各郡事务。司隶校尉既是京官,又是地方官。参与议论朝政时,位在九卿之上,朝贺时,处于公卿之下。监察权之大,“无所不纠,唯不察三公。”
3、尚书令——始于
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的奏章。汉武帝时以宦官司担任(又称中书令),汉成帝时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