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
青海省南部的景区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地理范围介于北纬 32°26′4″—36°16′49″,东经 89°24′6″—99°6′46″之间。总面积 19.07 万平方千米。
地理环境
规划范围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区域全部纳入国家公园范围,实现源头区域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完整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为19.07万平方公里,位于青海省西南部,东至玛多县黄河乡、西接羌塘高原、南以唐古拉山为界、北以东昆仑山脉为界,主要涉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曲麻莱县、杂多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5县(市)15乡(镇)等;涉及青海省行政区域内、唐古拉山以北西藏自治区实际使用管理的相关区域。
位置境域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地理范围介于北纬 32°26′4″—36°16′49″,东经 89°24′6″—99°6′46″之间。总面积 19.07 万平方千米,其中草地面积 13.25 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9.5%;湿地面积 2.25 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 11.8%;其他土地面积 2.35 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 12.3%。
三江源国家公园涉及治多、曲麻莱、玛多、杂多四县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共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和昂赛5个保护分区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有扎陵湖、鄂陵湖2处国际重要湿地,均位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有列入国家《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国家重要湿地7处;有扎陵湖-鄂陵湖和楚玛尔河2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有黄河源水利风景区1处。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完整划入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内。
地形地貌
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年轻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主要山脉有昆仑山主脉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中西部和北部为河谷山地,多宽阔而平坦的滩地,分布有大面积以冻胀丘为基底的高寒草甸和沼泽湿地。东南部唐古拉山北麓以高原低山缓丘、高原河湖盆地、冰缘冻土等地貌类型为主。
气候特点
三江源国家公园属青藏高原气候大区,特点是冷暖两季、雨热同季,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冷季长达7个月,多年平均气温为-5.6~7.8℃,气温年较差为20~24℃。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62.2~772.8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730~17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300~2900小时。大风天气多,空气含氧量低,仅相当于海平面的60%~70%左右。
水文特征
三江源地区水系发达,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源头为沱沱河当曲楚玛尔河,源区湖泊众多,较大的支流还有扎木曲、莫曲、北麓河、科欠曲、聂洽曲、色吾曲等,其中,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中段的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姜根迪如冰川,全长350千米;当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北支霞舍日阿巴山,全长352千米;楚玛尔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南支可可西里山东麓,全长541千米。黄河源头为卡日曲约古宗列,源区湖沼密布,其中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约古宗列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卡日扎穷东北麓,卡日曲和约古宗列在巴颜禾欠山汇合后,向东汇入扎陵湖、鄂陵湖。澜沧江尚未正式定源,主要河流有扎阿曲、子曲、吉曲等,源区水系发育,湖泊星罗棋布。
土壤
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壤发育时间较短,基本未受到人类干扰,土层薄,质地粗,沙砾性强,其组成以细沙、粗砂、岩屑、碎石和砾石为主。土壤类型可分为15个土类,29个亚类,以高山草甸土为主,冻土面积较大。
自然资源
草地资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地面积广大,总面积13.25万平方千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是最主要的类型。高寒草甸以高山嵩草、西藏嵩草、矮生嵩草等耐寒的多年生植物为主;高寒草原以青藏薹草和紫花针茅为主,覆盖度小,层次简单,植被低矮,生长期短,生物量较低。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三江源草地均存在不同程度退化现象。
水资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水资源丰富,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218.58亿立方米、215.14亿立方米、136.23亿立方米。冰川雪山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北坡、昆仑山以及巴颜喀拉山等,是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之一。
湿地资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内湿地众多、类型多样,总面积3.17万平方千米,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代表性湿地有星星海沼泽区、果宗木查沼泽区、当曲流域沼泽区等。
森林资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内林地495.95平方千米,面积相对较小。森林主要为大果圆柏林,集中分布在澜沧江源的高山峡谷区。灌丛分布相对较广,以高寒落叶阔叶灌丛为主,生活型多样,具有各种适应表现。
野生动植物
三江源国家公园记录有野生种子植物50科231属832种,多年生草本种类最多,一、二年生草本次之,灌木和乔木种类较少。有唐古红景天喜马红景天羽叶点地梅水母雪兔子等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三江源国家公园记录有野生脊椎动物32目75科183属310种。其中有雪豹藏羚黑颈鹤等2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兔狲大鵟大鲵重口裂腹鱼等6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主要景点
综述
三江源国家公园主要景点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等地。
扎陵湖
扎陵湖是黄河上游的大淡水湖,又称“查灵海”,藏语意为白色长湖。位于青海高原玛多县西部构造凹地内,居鄂陵湖西侧。湖面海拔4294米,东西长35千米,南北宽21.6千米。面积526平方千米,水深平均8.9米,最深处在湖心偏东北一侧,蓄水量46亿立方米。
鄂陵湖
鄂陵湖藏语意为“蓝色的长湖”,位于扎陵湖之东,面积600多平方千米,比扎陵湖大1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7.6米,最深可达31米,蓄水量为107亿立方米。每年春天,数以万计的大雁、鱼鸥等鸟类从印度半岛飞到这里繁衍生息。
黄河源纪念碑
黄河源头纪念碑,位于鄂陵湖和扎陵湖两湖间的海拔4600米的错哇尕泽山顶上。始建于1988年10月,纪念碑分碑身、碑座两部分。碑体全部由铜铸造。碑身高3米、宽2.8米,单层厚度1.5毫米。碑面刻有十世班禅大师1988年和胡耀邦1984年分别为牛头碑题写的藏汉文“黄河源头”四个大字,黄铜黑字,遒劲大方。
沱沱河
沱沱河位于格尔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镇,是长江源的西源,在可可西里山脉以南。它从格拉丹东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时,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汇成的小溪流,这时的水面宽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后向北流过9千多米长的距离,在巴冬山下汇集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千米的谷地,继续向北,分成了两条宽4米和6米的小河,小河两边的谷地中还有许多密如蛛网的水流,这里是沱沱河的上源。在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条长约5千米的陡峭峡谷,高达20多米。众多河流交汇后,形成了河道开阔,水流交织的长江上源——沱沱河。
长江源纪念碑
1999年6月5日,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等政府部门共同在长江源头勒石立碑。
长江源纪念碑高2.5米,重14吨,选取了7块优质花岗石材。碑石正面雕刻着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家主席江泽民主席题写的“长江源”三个大字,背面刻着碑文:摩天滴露,润土发祥。姜古迪如冰川,乃六千三百八十千米长江之源,海拔五千四百米,壮乎高哉。自西极而东海,不惮曲折,经十一省市,浩浩汤汤;由亘古至长今,不择溪流,会九派烟云,坦坦荡荡。如此大江精神,民之魂也,国之魂也。江河畅,民心顺;湖海清,国运昌。感念母亲河哺育之恩,中华儿女立碑勒石,示警明志:治理长江环境,保护长江生态。玉洁冰清,还诸天才;青山碧水,留以子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科学院/青海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测绘局/一九九九年六月五日敬立
三江源纪念碑
三江源纪念碑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通天河畔,高6.621米,基座面积363平方米,碑的正面镌刻着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碑名,背面是用汉、藏文雕刻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
开发建设
2015年12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2016年3月,中办和国办正式印发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明确了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2016年4月9日,青海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部署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提出将力争于5年内建成三江源国家公园。根据部署,青海将以“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建成国家公园”为目标推进工作,将园区打造成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先行区,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示范。
2017年底,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已全面完成。
2018年1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对外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指出,中期目标是到2025年,保护和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形成独具特色的国家公园服务、管理和科研体系,生态文化发扬光大。远期目标是到2035年,届时三江源国家公园将成为生态保护的典范,体制机制创新的典范,中国国家公园的典范,建成现代化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内容详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2018〕64号)
2018年9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在青海省西宁市揭牌成立,这是中国建立的首个国家公园研究院。该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发起成立,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2020年1月8日,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闻发布会消息,《关于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部署意见》确定的8个方面31项重点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保护和恢复成效日益显现,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功能不断强化,水源涵养量平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度提高11%以上,产草量提高30%以上,已具备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条件。
2020年5月9日,青海省印发了《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工作方案》,立足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就推进正式设园各项前期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这也是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的行动纲领。三江源国家公园计划于2020年年底前正式设立,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
2021年10月21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在体制试点基础上,优化调整功能分区和范围,将长江的正源格拉丹东、长江的南源当曲、黄河源头的约古宗列等区域纳入正式设立的国家公园范围,面积扩展至19.07万平方千米。
2022年6月7日消息,国家林草局会同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政府召开局省(区)联席会议,部署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重点工作。
2022年10月12日,三江源国家公园数字展陈正式上线运行。
2023年8月23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
设立意义
在三江源地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体制试点基础上设立和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行动,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肩负着为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积累经验,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的使命。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建立,将整合各部门、各地区职能资源实施生态整体系统修复,以理顺三江源保护机制、提升保护科学性。同时更加注重相关农牧民生活的改善,通过合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打造一批可吸纳就业的旅游、有机农牧等绿色产业,让群众共享生态保护红利。
保护措施
法规政策
表格资料来源:
措施
2018年4月,三江源国家公园发布禁游令,以保护景区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
2021年11月2日,中国宣布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包括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千米。
2023年5月10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外发布消息,该局已发布通告,禁止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开展旅游、探险、穿越等活动。
2024年10月28日消息,随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明显增加,野生动物与家畜竞食压力不断加大,特别是雪豹、熊、狼等袭击牛羊甚至牧民群众,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缓解人兽冲突矛盾,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园区落实青海省统一的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补偿试点工作,意外伤害最高可赔付额60万元。同时,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000万元,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开展了两轮次的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草场补偿试点工作。在园区4县的扎陵湖、扎青、索加和曲麻河乡等4乡12个村进行了防护型网围栏试点建设,并在治多县启动实施了集装箱式防熊屋建设试点工作。此外,与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进生态管护员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每年为每名管护员筹资144元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其中48元来自太保集团的捐助,最高赔付保额达到50万元。
与此同时,各园区地方政府探索各类救助和赔偿活动,比如澜沧江园区与中国人寿公司签订民生救助责任保险,县级财政安排40万元,为全县7万人口投保,其中以野生动物伤害为主险,意外伤害最高可赔付额为20万元。此外,以财政支持、社会组织资助、群众投保的方式,在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扎青乡地青村、索加乡牙曲村和莫曲村,探索建立以预防为主、补偿为辅的“家畜保险基金”。
进展
2022年2月,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头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资源总量逐步增加,植被盖度明显提高,藏羚羊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0000只恢复到现70000多只。启动生态大数据中心三期项目建设,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价值评估。
2024年10月,通过一系列综合施策,三江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现整体提升,林草覆盖率达到74%以上,黑土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由不到20%增加到80%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2020年达到61.9%,较2015年提高4.6个百分点,湿地植被盖度稳定在66%左右。近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表水资源量较多年平均偏多33.7%,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净增加309平方公里,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流域水供给能力基本保持稳定,长江、黄河、澜沧江出省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其中Ι类水质比例接近40%。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由保护初期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由濒危物种降为近危物种,难得一见的雪豹、金钱豹、欧亚水獭频频亮相,白唇鹿、野牦牛、藏野驴在江河源头撒欢,猎隼、黑颈鹤、金雕等猛禽在蓝天翱翔,兔狲、藏狐等网红精灵在草原繁衍生息,三江源头碧波荡漾,重现千湖美景,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
学术研究
2018年11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世界自然基金会、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启动黄河源头雪豹调查活动,以填补三江源地区相关调查空白,推动学界进一步了解掌握当地雪豹的分布状况。
2019年1月,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资源本底调查结果公布。调查显示,公园园区草地资源总面积为995.85万公顷,共发现33种重点保护植物。
2023年8月,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整体保护。
旅游信息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景区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731县道。
公交:长途汽车站乘坐西宁—玛多班车(每日早8点发)可到;招待所有去往黄河源景区的旅游专线车。
自驾:从西宁沿214国道行知玛多县,沿省道101行至花石峡,均可到达。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景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关于公园—历史人文.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8:32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