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Sanming University)位于
福建省三明市,是
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B类),是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立项建设高校。
校史沿革
学校前身
前身是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
陈宝琛、
陈璧、
孙葆瑨、王孝绳等倡办的全闽师范学堂。原址位于福州乌石山,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也是当时全国最早创办的一所师范学校,素有“闽师之源”的美誉。民国25年7月,合并福州、建瓯等师范学校为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民国27年3月,省立师范学校内迁至永安,民国31年改称为省立永安师范。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永安师范学校一度停止招生。1971年11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原永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复办三明地区师范学校。
前身是三明师范大专班,创办于1977 年秋,首届招生500人。1981年开始逐步独立办学。1983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设立三明师范专科学校。先后开设中文、政教、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12个专业。其学制先为2年制,1982年改为3年制,1985 年始又恢复为2年制。
创办于1983年7月。该校设在三明荆东原省农学院北区校舍,占地面积16154平方米。为职业专科学校,面向全市,为企事业单位,农村培养急需的、合格的高等专业人才。
合并建校
1999年9月,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三明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10月15日,三明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挂牌成立。
2003年2月,经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同意开始筹建三明学院。
2004年5月18日,
教育部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三明学院。6月28日,三明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17年9月26日,由三明学院与
三钢集团合作共建的“闽光学院”揭牌成立。
2018年1月,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单位。7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2年5月,三明学院成为首批试点招收台湾学生的福建省高校。11月,设立“福建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所”。
2023年5月,入选首批
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5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经济学等8个学科门类。
师资队伍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0余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和省级高层次人才117人,市级高层次人才483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共10个。聘任1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3个省级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主干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学科。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4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6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20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2016年至今,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234项,省级奖项2042项。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高质量的国际和港澳台合作。以学生互换、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为重点,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38家国外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举办2个国际通识教育课程项目,开办4个全英文授课国际学生本科专业,已面向40余个国家招收167名来华留学生,选派179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与15所台湾高校交流合作,在办7个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1个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已合作培养3099名应用型人才,累计全职聘请100多位台湾教师。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省级、行业科技类奖37项,省社科奖8项,省专利奖1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0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9项(含国家自然基金1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1项);承担横向课题965项。发表“三类高质量”学术论文599篇、获国家专利、软著授权104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02件。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40多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包括国家级“设计+”众创空间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1个、省社科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
学术资源
《
三明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201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期刊收录。
截至2023年4月30日,
三明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1万余册、电子图书141万余册。拥有中外文数据库20个,其中自建“闽台客家文献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建成三明学院知识资源服务平台,加入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平台。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与38家国外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举办2个国际通识教育课程项目,开办4个全英文授课国际学生本科专业,已面向40余个国家招收167名来华留学生,选派179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与15所台湾高校交流合作,在办7个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1个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已合作培养3099名应用型人才,累计全职聘请100多位台湾教师。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文化
“明德”即“明德致善”。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要求崇德修身、锤炼品格、积极进取、臻善臻美。
“明理”即“明理致用”。意出《朱子语类》:“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要求明察事理、明了道理、躬行实践、学以致用。
“明志”即“明志致远”。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求志存高远、敢于创新、勇于担当、有所作为。
明德、明理、明志,既是我校师生坦荡做人、乐学勤业、成长成才的行事准则,又是严谨务实、艰苦卓越、奉献社会的精神追求。
标志由“三明学院”的“三”字变化而成,形似船帆,展现“风正帆悬”的美好形象,预示“一帆风顺”的锦绣前程。又像春笋,节节拔高。象征三明学院饱蘸历史营养,沐浴世纪阳光,继往开来,敢于争先,勇往直前。激励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开创事业新的辉煌。
校园环境
行知天桥
三明学院科技楼“科技行知”天桥项目是市政府研究支持三明学院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科技行知天桥实现人车分流,有效降低师生来往科技楼的通行风险,通行时间从原先的15分钟缩短至2分钟。该天桥位于荆东枢纽互通区内(跨越国道205线和534线),连接三明学院宿舍区与科技楼7楼,总投资690万元,桥型为廊桥,上部结构采用钢构/连续预应力砼箱梁,桥长130.5米, 桥面宽度3.5米,最大跨径39米,桥梁最高处达28.48米。
科技楼
科技楼建筑面积14839平方米大楼为多层建筑采用集中式布局主要教学功能区连接较紧密,中央苏区(三明)大学生科创园在科技楼落地主要以学校投入为主引进了相关校友企业建设科创园总部及教育培训平台大学生“三创”项目培育与孵化平台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平台。
杰出校友
学校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