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山”,史书上有很多的记载。在
南京的“三山”,却是因为
李白的一首诗《
登金陵凤凰台》而闻名。使得“三山”名声远扬又富于诗意,给古老的金陵城增添了无限风韵。
三山位于
江苏省南京市西以有三峰得名。长江从西南来,此山突出江中,当其冲要。三山为六朝都城
建康(今南京市)的西南江防要地,故又称“护国山”。
因为李白的这首《
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名声远扬又富于诗意,给古老的金陵城增添了无限风韵。
关于“三山”,史书上有很多的记载。其实,这青天外的“三山”,就位于板桥镇三山村的长江边,是南北相连、三峰并列的一座山。它之所以有名,更主要在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曾经所起到的作用。三山突出于江中的部分,被称为“三山矶”,登临矶顶,滚滚长江如一条飘带展现在眼前,这里江水流量大、江面宽、沙洲也多,是不可多得的特色景观地。当年,三山矶和采石矶、燕子矶一样,是长江南岸的江防要地。同时这里也是渡口和离开金陵的第一站。由于人来人往,又临大江,人们还在三山矶上建立了三山寺。
当然,三山绝非仅有李白登临过。南北朝诗人谢朓在被贬离南京时,就曾登上这里和建康城告别,并写下了《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
对于凤凰台与三山的地理位置关系,有人认为李白突破了空间方位的局限,把天上地下、四面八方任意安排了,通过空间的变形展示宽阔的襟怀。也有专家考证认为,凤凰台的确切位置应该在今秦淮区门西土岗坡一带。而在唐天宝年间,城西南还是一片跟江边相连的平地,
李白的视野没被阻挡,他站在门西也完全可以清楚看到三山和
长江,李白把三山的若隐若现写得恰到好处。
1、有关
朱元璋的传说,更为这里蒙上神秘面纱。据说,朱元璋和元军在三山附近交战失利被追杀,曾藏身于三山寺大殿神像下面。而他刚进去关好门,一只大蜘蛛就爬了过来,在门上吐丝结网。元军追赶至此,看到蜘蛛网,认为这里已很久没人来过,就撤走了,朱元璋由此得救。朱元璋登基后下旨把三山寺改名为“护国寺”,重修寺庙,并于山上建了望江楼和观音阁。
2、 其实在三山村流传另一种版本的传说,这个传说是关于明成祖朱棣的。话说在朱棣小的时候,明朝的国都那时还在南京,正值隆冬的一天他的父亲朱元璋带他去郊外的紫金山游玩,到了紫金山后朱元璋有意要考考朱棣,于是就问他关于对南京的城防有何看法,于是朱棣就说了这么几句话: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打到紫禁城。紫禁城是封建社会皇权的象征也是皇帝的居所,其实南京的城防确实如朱棣说的一样,紫金山在南京的城外。南京的明城墙没有把紫金山包围在内,这就是南京的悲哀。
朱棣说出了他父亲心中的一件放不下的心事。在旧社会小孩说出大人心里的隐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于是在回来的路上朱元璋买了一个橘子给朱棣吃,等到回宫后马娘娘问朱棣这一天发生的这些事情,当听说朱元璋买了橘子给朱棣吃就知道朱棣已经闯祸了,吃橘子要剥皮抽筋的也就是说朱元璋对朱棣动了杀心。于是马娘娘就要朱棣去北京投靠他的外祖父去。
朱棣从中华门出城,一直跑到
三山矶,因后有追兵朱棣无奈藏身于三山寺大殿神像下面。而他刚进去关好门,一只大蜘蛛就爬了过来,在门上吐丝结网。追兵看到蜘蛛网,认为这里已很久没人来过,就撤走了朱棣由此得救。但江边渡船被官兵控制,饥肠辘辘的朱棣晚上偷偷溜进三山村一户人家,该户胡姓家长见朱棣器宇轩昂,遂亲自下厨给朱棣下了一碗面,并用油煎了几个当地特产“粑粑”让他带着。朱棣在三山寺发下宏愿称老天若帮他渡过此劫,日后回来就重修庙宇再镀金身。老天果真下起了鹅毛大雪,从来不结冰的长江硬是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朱棣由此脱险。朱棣登基后下旨把三山寺改名为“护国寺”,重修寺庙,并于山上建了望江楼和观音阁。还重重赏赐了那个胡姓家长,使其成为地方大户人家。后朱棣迁都北京,该胡姓家族也逐渐没落下去,只传了面条(该面条据称乃南京老卤面的前身)和“
粑粑”在当地很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