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僚堪舆文化
起源于唐僖宗年间于2008年通过认证的省级民俗文化
三僚堪舆文化是起源于唐僖宗年间于2008年通过认证的省级民俗文化。
文化简介
三僚,古称寮溪,是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的一个行政村,因其独树一帜的风水文化,被海内外易学界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中国风水文化的发祥地”。三僚风水之文化起源于风水祖师杨筠松。相传,杨筠松晚年,正值黄巢大乱,为避战乱,偷携宫廷堪舆秘籍,带着曾文辿、廖瑀两个徒弟,四处物色安身之处,以便将扶危济困的风水奇术传承下去。当师徒三人经过寮溪时,杨筠松环视四周,眼前不禁为之一亮,此地群山环抱,水口密闭,明堂开阔,正是风水术士理想的安居之所。他指点弟子说:这里山环水抱,天圆地方,村前有罗经吸石,村后有包裹随身,天生一个罗经形状,果然是堪舆人的世居之地。安居于此,子孙世代必挟罗盘包裹行术天下。”
杨筠松和曾文辿、廖瑀一起,在盆地中间各搭茅棚住下,茅棚为“寮”,故称“三寮”(现为“三僚”)。从此,杨筠松就在这里授徒著书,创立和传播他的堪舆理论。三僚则因了杨筠松而成之为中国客家风水文化的发祥地。
历史渊源
从唐僖宗年间,杨救贫及其两大弟子曾文辿、廖金精在此开基立业以来,三僚即成为风水“圣地”,曾、廖两姓子孙后代,世代家传,绵延不绝,迄今己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唐僖宗年间,堪舆学界一代宗师、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号救贫仙师),因躲避战乱,携“宫庭密籍”,云游天下,被三僚村状如太极阴阳鱼图形的独特风水形胜所吸引,先后收曾文辿、廖金精两人为徒,三人结茅为庐,在此开基立业,传经布道,“三寮村”(后改称三僚村)因此而得名。杨救贫及其两大弟子建树颇多,其传世之作《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倒杖》、《八分歌》、《怀玉经》等,至今仍被堪舆学家奉为经典。其后,曾、廖两姓弟子,白衣承诏,代不乏人,自唐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先后出了24位“国师”、72位“明师”,被授予钦天监灵台博士的就达36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勘择明十三陵皇家陵园并督建长陵的廖均卿、择址建献陵、昭陵的廖文政,为嘉靖帝相造寿宫(定陵)的曾罗山,为清顺治帝择昌平州皇陵的曾永章,为明永乐皇帝修建十三陵并重修万里长城择地选址的曾从政等等。三僚也因之而成为中国风水地理的发祥地,声名远播,影响遍及赣闽粤、港澳台乃至南洋各地,每年来“朝圣”和拜谒“杨公祠”的风水弟子、易经研究专家学者络绎不绝。三僚村曾、廖两姓更是父而子,子而孙,代代相传。
基本内容
堪舆学俗称风水地理,它是古老“易经”中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特支派,集中反映了客家民系的一种文化信仰和人居生存环境、丧葬习俗。在堪舆学家看来,人一生的吉凶福祸、平安康健,子孙后代的繁衍兴旺,都可以通过阴居、阳宅环境的调整、构建来加以培育或改变,趋利除弊。如勘测、或改变房屋、墓地的朝向、结构、位置,周边山形水势乃至家中物件的形状、摆设等等。风水地理术士的任务,便是寻找一种阴阳平衡、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最佳结合点,谓之“点穴”。客家人大凡建新居或建墓地,都要请风水地理术士来“寻龙觅穴”,尤其是家中出现某种不吉利或不顺心的时候,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也是寻找高明的风水地理先生前来勘察一番。这其中,既反映出客家先民对山川土地神的一种敬畏、信仰和崇拜,更是对科学的一种探寻、总结。在农耕社会中,人们首先关注的一是生存,二是繁衍;而堪舆学,正是集中反映了人们对环境科学原始、古朴的认识以及通过改善生存环境,达到幸福安康、繁衍子孙后代的美好期盼,久而久之,成为一种相对固定成形的文化习俗。
从风水术艺来说,集中在三僚及周边的店山、梅窖及宁都的赖村等地,但作为民间信仰和习俗来说,三僚村是客家堪舆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影响遍及大半个中国,远至港台海外。主要工具为罗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明十三陵和明长城的堪择选址、赣州城的开基择址等等。
基本特征
三僚堪舆文化风水的主要特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尤其与易经研究有密切关系,它以自成体系的堪舆学理论作为依据,而且包含有许多建筑、环境、规划、水文、地质等方面的科学元素,因而与一般的迷信巫术有明显不同;有独特而显赫的历史地位,被称为中国风水文化发祥地;绵延不绝,名师辈出,三僚作为一个文化并不发达的偏远山村,竟如此集中的诞生了24为“国师”、72位“明师”,36为钦天监灵台博士,而且千百年流传至今,历史不衰,实为世所罕见;影响范围广,三僚堪舆文化的影响力几乎遍及海内外客家人聚居区域乃至整个汉民族,影响中华民族千余年之久。
主要价值
三僚堪舆文化既是一种民间信仰,更是一种人居和丧葬习俗。它把人一生的平安健康、吉凶祸福,子孙后代的发达兴旺,与人的阴居、阳宅建筑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透过这一民俗现象,人们将窥测到客家民系生息、迁徙、繁衍的生存基因和文化遗传密码,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此外,杨公学派把风水地理中的“形”和“气”融为一体,强调阴阳平衡,注重山水、树木、阳光、空气等周边环境的自然、和谐、协调,因而,在规划学、建筑学、环境学、水文气象学乃至美学、社会学上都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濒危状况
由于年代久远,村落的无序建设,作为风水圣地标志和文化载体的杨公祠、七星池、四维八景等历史遗存和人文、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有的残败不堪,有的荡然无存,体现堪舆文化这一客家名系独特文化现象的环境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越来越恶化,对三僚作为风水发祥地的形象和地位,将产生破坏性影响。
保护措施
2007年,兴国县成立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将三僚堪舆文化列入县级保护名录,确定以“兴国县非物质文化中心”作为政府保护单位,对三僚堪舆文化加以重点保护。2008年9月20-21日,兴国县在三僚举行了首届全球华人易学名人峰会暨风水文化申遗推动仪式。2008年底,三僚堪舆文化作为民俗类别中的文化习俗和民间信仰项目,列入省级非遗项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8 15:36
目录
概述
文化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