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备于我
汉语词汇
万物皆备于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wàn wù jiē bèi yú wǒ。于:表示被动。万事万物的本性都为我所具备。指万物本性都与我所通。出于《孟子·尽心上》。
基本信息
出处:《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中国战国时孟子哲学命题。《孟子·尽心上》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东汉赵岐(约108~201)注:“物,事也;我,身也。”这段话的完整意思是,世界上万事万物之理已经由天赋予我,在我的性分之内完全具备了,如果向内探求,到达天人合一的至诚境界,便会感到莫大的快乐。“万物皆备于我”是个唯心主义命题,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中国学术界尚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孟子的哲学以心为万物之本,“万物皆备于我”,即备于我心,因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另一种看法认为,孟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天,“万物皆备于我”是天将万物备于我身,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这个命题从属于孟子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
【原文】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
【译文】
孟子说:“万物的本性我都具备了。向内探求到至诚境界,便是最大的 快乐。尽力按恕道办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读解
“万物皆备于我矣”作为一句名言,被认为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这里面的是与非不在我们关心的范围。我们关心的是孟子说这话的意思。所谓“万物皆备于我”并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说是“万物都为我而存在。”(由此来归结孟子为典 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我们理解孟子的意思,是说天地万物的本性都由天赋予给我,所以天地万物本性才能备于我心。这样才会有下面的 一句话,“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与其向外求索,不如向内探求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样便会得到莫大的快乐。这是一种认识的快乐,探求真理的快乐。但是,仅有认识,仅有自身的发现还不够,所以要“强恕而行”,尽力按恕道办事,这样来实行仁道。所谓恕道,就是孔子反复强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它的积极方面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总起来说,是 一种将心比已,推己及人的思想,用这种思想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是一种认识的快乐,局限于自身;那么,“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就是一种实践的快乐, 涉及到他人与社会了。
由此可见,“万物皆备于我矣”所引出的,是认识和实践两大领域的儒学追求:一是“诚”,二是“恕”,都是儒学的核心内容。 单从“万物皆备于我矣”这句话给我们的感觉,则是一种充满主体意识,乐观向上的心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8 22:32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