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古镇
上海市的国家AAAA级景区
七宝古镇,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境内,距离上海市中心仅18千米,占地面积约65公顷,是一座有着1780年历史的江南古镇,现以七宝老街为中心,打造成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商业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史料记载,最早七宝古镇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因一座祠堂而得名。
西晋太安二年(303年),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因遭受谗言诬害,被被司马颖杀诛杀,陆氏后裔在松江境内立了香火祠,名陆宝院,后改名陆宝庵,据上海市地方志记载:“七宝故庵也,初在陆宝山。
五代十国时期,陆宝庵迁至吴淞江(今苏州河)边,吴越王钱镠曾驻跸其中,将“陆宝”误为“六宝”,赐“金字莲花经”时曰:“此亦一宝也,”遂将“陆宝庵”改名为“七宝寺”。
北宋初年,又因吴淞江江水啮岸,七宝寺再次迁于蒲汇塘北横沥港西(今属闵行区七宝镇);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皇帝赵恒敕赐“七宝教寺”匾额,由此七宝镇正式得名。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当地富绅徐寿、张勋共同筹募修建蒲汇塘桥
清朝咸丰年间,七宝教寺终因兵燹衰落。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七宝古镇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境内,距离上海市中心仅18千米,占地面积约65公顷。
气候
七宝古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103.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40.6小时。
水文特征
七宝古镇地处蒲汇塘与横沥泾两条主干河道的交汇点,古桥密布,呈现出典型的江南传统水乡集镇风貌。
建筑格局
七宝古镇占地面积约65公顷,其中已开发16公顷,被认定为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区,命名为“七宝老街”,并以老街为中心,打造成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商业旅游景区,沿街有400多家商贸、餐饮店铺,并分南北两大部分,南大街以特色小吃为主,北大街以旅游工艺品、古玩、字画为主。
主要景点
七宝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多为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商业街市以明代古桥,蒲汇塘桥为界,分成南北大街,标志性的建筑有七宝天主堂、东岳行祠斗姆阁、东岳行祠四面厅、明代解元厅等,体现了上海市郊典型的江南传统城镇中心的历史风貌、宗教文化和地域特色。
七宝钟楼位于钟楼广场,是七宝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传说中的七宝之一氽来钟就藏在这里。
蒲汇塘桥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已逾500年,由七宝北镇人徐寿与张勋共同筹划募资,择址修建。随着塘桥的落成,以塘桥为中心,南北大街为轴,东西向街巷逐次排列,形成了七宝古镇“非”字形的市镇布局,奠定了七宝市镇迥异于一般江南水乡集镇、万历《青浦县志》称之为“居民繁庶、商贾骈集、文儒辈出,盖邑之巨镇”。
七宝教寺始建于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年间,原名陆宝院,是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的后裔陆机、陆云的家祠。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镠改名为七宝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皇帝赵恒敕赐“七宝教寺”匾额,从此二陆的香火祠正式改为正宗的佛教丛林,此后香火日隆,寺院日盛。
东岳行祠斗姆阁位于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和生物学院,是七宝古镇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它的建造年代无从考证。清嘉庆元年(1796~1820年)被改建成了戏台,阁前供奉斗姆神,阁后演戏给城隍看。
四面厅又称花厅,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和生物学院,初建于宋,历代都有进行修建,是上海知名道观东岳行祠建筑中的遗存,建筑整体似亭似榭似厅似堂,四面落地长窗,斗拱层次重叠,栋梁彩绘华灿。厅外有古树、石雕。
七宝天主堂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是上海地区天主教的重要老堂,建堂时间比著名的徐家汇天主堂和佘山天主堂还要早,改革开放后,堂旁又设有上海天主教区修女院和圣经印刷厂,堂、院、厂三者组成了全国少见的天主教文化圈。
上海七宝艺术馆又名七宝书法艺术馆。馆内珍藏建国以来“海派”书法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书法作品和“中国书法之乡—七宝”部分作者的书法作品。展线达200余米的书法馆陈列了“上海书法晋京展”的大部分优秀作品。
张充仁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张充仁特建此纪念馆,纪念馆占地800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600平方米。馆内设有“序厅”“饮誉欧洲”“画室春秋”“雕塑泰斗”四大展区,陈列着张充仁的雕塑作品、绘画、实物及相关书报照片。
七宝皮影艺术馆是集七宝皮影艺术的展览、制作、演出、研究、收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馆。七宝皮影以彩绘为主,故显得清秀亮丽,造型夸张生动,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蟋蟀草堂是一座集蟋蟀竞斗和古今虫具展示的明清建筑,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草堂内馆陈列着大小各异的蟋蟀盆、竹筒、蟋蟀撕草、蟋蟀标本
七宝当铺建于清代年间,是松郡之地金融活动重要场所,抗战期间,毁于日寇炮火,后在原址上进行重建。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由于七宝古镇周边开发,范围逐渐缩小,仅局限于青年路以南,浴堂街以东、富强街以北、横沥路以西,占地约16公顷。
1998年,在经济大潮中,七宝古镇出现了拆除和保留之争。
2000年,七宝古镇最终被保留,修复改造一期工程开工,并决定将七宝教寺移址重建,越年落成;同年,对四面厅进行大修,并原保持原貌。
2001年,七宝古镇修复改造工程竣工。
2009年10月,上海七宝艺术馆落成在七宝古镇的闹市中心。
所获荣誉
1987年,位于七宝古镇内的四面厅被列为上海县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11月4日,七宝古镇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2007年,七宝古镇”成为了首批“上海名牌区域”。
2022年1月11日,七宝古镇被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评为数字景区。
文化活动
古镇由来
晋朝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因遭受谗言诬害,被司马颖诛杀,陆氏后裔在松江立香火祠,名为陆宝院,后更名陆宝庵。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改名为七宝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赵恒敕赐“七宝教寺”赐额,由此七宝镇正式得名。
《松江府志》和《青浦县志》记载:七宝故庵也,初在陆宝山。吴越王赐以金字藏经曰:此乃一宝,因改名七宝。后徒于镇,遂以名。
传说轶事
自古相传,“七宝有七件宝”,民间流传的说法是指《金字妙法莲花经》、飞来佛、氽来钟、梓树、金鸡、玉筷、玉斧。金鸡、玉筷、玉斧,并没有真正的实物,但民间对七件宝物的存在深信不疑,历代相传。而《金字妙法莲花经》、飞来佛、氽来钟、梓树等“四件宝”却有其物。其中,《金字妙法莲花经》仅存残经数卷、由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梓树栽于元代,人称“元代古梓树”,位于七宝教寺莲涌堂前。氽来钟和飞来佛之说,是好事者对明永乐七年七宝教寺主持僧博洽主持铸建铜钟一事,以及万历二十三年徐泮与信众合力铁铸如来佛像一事的别传,以示神奇。
非遗文化
七宝皮影戏
七宝皮影有百余年历史,是海派皮影的发源地,至今有七代传人,系江南皮影的一大流派,集当地民间戏剧、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音乐和地方方言为一体,七宝皮影是上海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浙江皮影延伸而来的,七宝皮影以彩绘为主,故显得清秀亮丽,造型夸张生动,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皮影道具背景丰富,且有浓烈的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活动
清朝光绪初年,七宝人毛耕渔在浙东学得全套皮影表演艺术,回乡建鸿绪堂皮影戏班。
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七宝皮影戏在明代解元吕克孝故居开设首场演出,形成七宝皮影戏。
2023年10月17日,第六届七宝古镇文化节暨“在七宝钟楼广场开幕,本届文化节活动包括方糕制作体验、连环画收藏展、戏曲服饰体验、《飞越七号桥》演出、艺术插花、越剧演出等。
特产小吃
七宝糟肉早在清末民初就成为当地居民最喜爱的家常菜之一,需由猪肋夹心猪肉,用盐腌2至3天后取出风干,再加糯米与酒酿封入坛中半月,食用时蒸熟即可。
宋朝著名文人范仲淹小时候家境贫寒,一日三餐全是粥。每到冬夜读书,他就把粥盛在盘子里冻结,然后割成一块一块的,肚子饿了就吃上一块。他的同窗好友石海卿知道此事后,便叫人用糯米粉仿照范仲淹的制作方法,做成了糯米糕,天天送去,一直到范仲淹中举,他们给方糕取名叫“白软糕”。如今的七宝方糕就是由此流传下来的,有祝愿高升的寓意。
七宝羊肉最早是从清朝宫廷传出来的。据说是慈禧太后最喜好的宫膳,可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治虚劳寒冷,滋养御风寒,生肋,健力,利胎产,愈疝止疼,选精羊肉,冰糖,西洋参,红枣等,小火焖上4—6小时,质地软嫩,甜香如蜜。
七宝老酒从早期的“七宝烧”流传至今,品种多达30余种,七宝大曲、上海大曲、熊猫大曲等众多品牌皆为七宝老酒,酿造技艺也是传统的续渣混蒸法,其工艺考究贴近自然,成品气味清香,入口绵甜,酒香十足。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区门票
七宝古镇景区免费开放,部分景点收费。
交通线路
参考资料
上海市志·旅游业分志(1978—2010).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
海韵江南古名镇.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6 22:4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