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锰
化学品
一氧化锰是一种氧化物,分子式为MnO。为灰绿色粉末。不溶于水,可溶于酸。用作催化剂,饲料辅助剂,微量元素肥料,也用于医药、冶炼、焊接、干电池的制造等。可由软锰矿热还原制得。
简介
中文同义词:方锰矿;氧化锰(II), MN 76.0-78.0%,,TYPICALL;氧化锰(II),99.99% (METALS BASIS);氧化锰(II);氧化锰(II),MN76.0-78.0%,TYPICALLY99%。
英文同义词:c.i.77726;casselgreen;ci77726;manganesegreen;manganesemonooxide;manganeseoxide(mno);manganeseprotoxide;manganosite;
EINECS号;215-695-8;
Mol文件;1344-43-0.mol。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灰绿色粉末。草绿或灰绿色立方晶系粉末或八面体结晶。
CAS号:1344-43-0
熔点(℃):1650
相对密度(水=1):5.09-5.19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酸。溶于氯化铵。
结晶为面心立方晶格(氯化钠型),a=0.4436nm,晶格单位为。
化学性质
热浓氯化铵溶液中,形成氯化锰及氨 。在空气中加热时易转变为其他高价氧化锰,如四氧化三锰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锰等。较难还原,1200℃时不为氢气还原,1100-1200℃时可被碳还原。在赤热的水蒸气中生成氢气及二氧化锰。与硫共热生成二氧化硫及氧硫化锰。在惰性气体中熔融不分解。
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未有已知危险反应,避免氧化物。在热浓氯化铵溶液中,形成氯化锰及氨。在空气中加热时易转变为其他高价氧化锰,如四氧化三锰、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锰等,较难还原,1200℃时不为氢气还原,1100~1200℃时可被碳还原。在赤热的水蒸气中生成氢气及二氧化锰。与硫共热,生成二氧化硫及硫氧化物。在惰性气体中熔融不分解。在空气中比较稳定,但长时间放置时被氧化变为棕色。加热时间越长产品越稳定。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小鼠气管LD:>50mg/kg;小鼠皮下:1gm/kg;吸入氧化锰粉尘,可引起人的锰尘肺。
生态学数据:
对是水稍微有危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计算化学数据:
1、氢键供体数量:0;
2、氢键受体数量:1;
3、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4、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17.1;
5、重原子数量:2;
6、表面电荷:0;
7、复杂度:2;
8、同位素原子数量:0;
9、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0、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共价键单元数量:1。
制备
1、由软锰矿还原焙烧,反应产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冷却制得。也可将任何其他氧化锰在氢气中加热制得。还可由氢氧化锰碳酸锰、与空气隔绝加热制得。
2、还原法将软锰矿与煤粉按质量比值1:0.2进行混合,在800℃下进行还原焙烧4h,生成一氧化锰。反应产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冷却,然后过筛,制得一氧化锰成品。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3、将从水中重结晶的六水合硝酸锰在空气中加热到300℃,当确认不再有二氧化氮生成之后,将残存的固体物(相当于βMnO2)粉碎,在氢气流中,在不高于1200℃的温度下加热(例如在800℃)4h,此反应即使在450℃下仍具有相当大的速度。延长加热时间或者提高还原温度时,生成物的颜色从草绿色变为浅灰色。还原水合氧化物时,在800℃下加热即可。用碳酸锰作原料时,在减压下500℃加热48h,在氢气流中于1000~1100℃下加热15~20min即可。
应用
用作生产铁氧体的原料,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造戊醇的催化剂,饲料辅助剂,微量元素肥料。也用于医药、冶炼、焊接、织物还原印染、玻璃着色、油脂漂白、陶瓷及干电池的制造等。
安全信息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过量的锰进入机体可引起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锥体外系统。工业生产中急性中毒少见,若短时间吸入大量该品烟尘,可发生“金属烟热”,病人出现头痛、头昏、胸闷、咽干、气急、恶心、寒战、高热、大汗。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重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锥体外系受损表现有肌张力增高、震颤、言语障碍、步态异常等。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有毒,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08 10:37
目录
概述
简介
物理性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