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像》(The image of Christ)是1915年
沈寿的
刺绣作品。
基本介绍
1915年,在巴拿马世博会上,一幅耶稣肖像作品引起了西方人的注目。那不是
西方人熟悉的
油画肖像,却有着油画擅长呈现的透视与凹凸感,而肖像中所透出的丝丝细腻与独特的神秘感又是油画所不能赋予的。
这是一幅刺绣《耶稣像》,作者叫
沈寿(原名沈雪芝 1874~1921),百年前她已是人们眼中的“绣圣”。
特色
《耶稣像》以
油画为范本,人物神色微妙,表情复杂,绣了5个多月。为追求尽善尽美,用色多达一百多种,劈丝之细达七分之一丝。针法更是前无古人,以“
旋针”为主,配合多种针法,把耶酥为拯救万民毅然赴义的神情,溢于绣面。最为绝妙之处为耶稣的双瞳,若忧若戚,加之飘然的卷发,细腻丰满的肤感,可谓栩栩如生。
《中国工艺美术》1982年第一期创刊号刊登了《耶稣像》的
照片。有关专家通过多方考证,在当年的获奖名录上查找到沈寿的获奖情况。据曹女士介绍沈寿的这幅真迹目前收藏在南京博物馆内。
作品介绍
这幅在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得金奖的《耶稣像》高54.8厘米,宽39.4厘米,被世人誉为“神针”。其丝理之协调、颜色之丰富、针法之巧妙无不令人惊叹。
作品从西方名画《荆棘冕冠》中选取
耶稣的头像,描绘了耶稣蒙难的故事。图中耶稣头戴荆棘冕冠,额头被荆棘刺破,血液下淌,皮肤苍白,两眼向上翻视,痛苦而悲壮地注视着上帝的所在。
沈寿得到绣稿后精心设计了刺绣方案。丝理历来是施针的第一步,《耶稣像》丝理运用的绝妙之处在于沈寿突破了过去单向排列丝理的传统绣法,而是根据人体的肌理生长方向定位,增强了质感和立体感。同时,对丝理的处理需要估计在不同角度欣赏时因折光带来的影响,而融入油画特色的刺绣作品更需考虑到这一点。《耶稣像》的丝理布局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
人物的前额始终光洁、鼻子始终挺拔,耶稣的头发和胡须更是因丝理而灵动变化,头发卷曲富有层次、胡须则蓬松飘逸。
评价
《耶稣像》丰富的颜色至今为世人称道,此绣品所用丝线颜色竟多达110多种。为了表现油画的浑厚和立体感,沈寿创造性地采用了拼色法(即几色同穿一针眼)和镶嵌法(即先虚铺后逐步嵌密)以渗入更多的色彩,使得《耶稣像》的颜色千变万化。
正如沈寿所称“针法有定也,针法之用无定也”,在《耶稣像》中,沈寿创造了旋针、虚实针,因物施针,恰到好处。如绣刺眼睛,眼球用旋针加用极细的线、细致的针脚表现球体的立体感,眼白部分用虚实针,接近瞳仁也是球体突起部位则虚,近眼角和下眼睑处渐密,表现了眼睛透亮的质感。又如绣刺耶稣的
头发、
胡须则灵活多变地把施针、必针、接针、套针融合在一起,突显了发质的松软和
弹性。
创作意识是沈寿作品的精髓。如耶稣眼睛高光点的留白利用底色,就是她的独创与妙用。沈寿同时运用了美术领域的色彩学、透视学以及医学方面的解剖学,创造了永载史册的仿真绣。《耶稣像》便是仿真绣中的
代表作。
事件
沈寿念耶稣像
参加巴拿马世博会的《耶稣像》是沈寿的心爱之物。在美国展览期间,《耶稣像》的标价高达1.3万美元。然而,当有
美国人提出要高价购买时,
张謇却指出刺绣品乃“国宝”,只展不卖。会后作品被移到纽约第五大街南通办事处继续对外展出,此时又有人求购《耶稣像》,沈寿也表示愿伴绣终身而婉言辞谢。
在沈寿弥留之际,为了让她再看一眼自己的毕生心血,
张謇派人赶赴纽约将《耶稣像》护送回南通。然而,当这件绣品还在归途之中,沈寿却于1921年6月18日(一说为8日)溘然去世,终年不足48岁。此时已年近七旬的张謇扑倒在沈寿的遗体上老泪纵横,并一气呵成写下了《惜忆四十八截句》。
沈寿曾遗言将自己的仿真绣精品赠给由张謇创立的南通博物苑,
民国年间,这件作品曾被陈列在南通博物苑南馆正中最显目的地方。由于南通博物苑遭到盗贼的光顾,绣品险遇不测;加上时局变化,日本侵略者多次对南通狂轰滥炸,南通博物苑负责人不得不将主要藏品连同沈寿遗作提前转移,并存入上海金城银行的保险柜。抗战胜利后,张謇后裔担心《耶稣像》久藏保险柜中会朽腐,便及时取出,以后又随身携带至香港,妥加保管。
张謇后裔久有将沈寿的仿真绣精品献归祖国的心愿。1986年4月27日,
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隆重举行了张謇后裔献归沈寿绣品的仪式。如今,《耶稣像》和其他刺绣精品长期在
南京博物院艺术馆织绣厅中展出。
各国耶稣像
研究人员运用最先进的法医学和电脑技术,为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电视系列片绘制出被认为是迄今最接近实际样貌的耶稣画像。
这张画像在系列片于本周启播之前,首先出现在27日的英国报章上。它与历史上传统的耶稣样貌相去甚远。几个世纪以来,从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到无数早已被人们遗忘了名字的画家、雕刻家和雕塑家,无一不把耶稣描绘成皮肤白皙、长发披肩和高不可攀的样子。
而这张画像上的耶稣有一张宽阔、黢黑的农民面孔,凸出的鼻子,深橄榄色的皮肤,短而卷曲的头发和修剪得短短的胡须。
最新的耶稣脸孔是由法医容貌重造专家尼夫创作的。他把细长的粘土条贴到石膏头骨模型上。他曾经使用这种技术重现了一个无名氏的面貌。那个人在80年代的一次伦敦地铁大火中丧生。据《泰晤士报》消息,这种方法在辨认死者的身份时,得到了70%的成功。
山体现耶稣像
2015年3月23日,位于哥伦比亚普图马约省圣弗朗西斯科地区的一处山体断面惊现“耶稣像”,引来众游客参观。
从20日,就有大批游客为一睹“耶稣”圣容慕名而来。当地居民也趁此抓住商机,开始向参观的游客收费。由于游客人数众多,警察也赶到管制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