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池庙碑》以
苏轼书唐韩愈作《罗池庙碑》的真迹刻石,刻于南宋,正书,十行,行十六字,在广西马平罗池庙。在用笔上虽仍是三分笔,但温厚中出险辣,用笔险劲,此刻更具法度,得气得势,遒劲古雅,为其书中第一。
《罗池庙碑》即《罗池庙迎享送神诗碑》,或称《罗池铭辞》、《荔子丹碑》等,以
苏轼的真迹刻石而成,刻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正书,十行,行十六字,无书写年月。唐韩愈曾作《罗池庙碑》,沈传师书,其碑久佚。
苏轼书韩文中的迎享送神诗,后精工摹刻于石上,石在广西马平罗池庙。在用笔上虽仍是三分笔,但温厚中出险辣,得气得势。比如其中一些“我”字,“戈”法不取钩,而是一泻而下;“事”、“兮”等字末尾均以
铦利之锋芒挟裹而出。结字上也率性而作,如“鹅”字特大,且用行书,众多“兮”字,也随手妙变。王世贞也有评:“东坡书《罗池铭辞》遒劲古雅,为其书中第一。”侯镜昶认为:“《罗池庙碑》用笔险劲,此刻更具法度,但兼有气势,与唐碑各家调然相异。东坡善于发展变化,融势入碑,开宋书特有之风。苏碑又以帖的布白,融入碑中。……自东坡倡导,
宋代碑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论苏黄米书艺》)
罗池庙是唐代著名散文家
柳宗元的庙。
柳宗元字子厚,早年参加
王叔文革新派的政治活动,被长期贬官,最后死在柳州刺史任上。传说
柳宗元死后成了“神”,并托梦给他的部将,要求把庙建在罗池,庙也因其所在称罗池庙。庙建成后的第二年,柳的部将到京城“请书其事于石”,刻成了韩愈撰文,
沈传师楷书的《罗池庙碑》,其石久佚。
《罗池庙迎享送神诗碑》刻于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仅书写了韩愈所撰碑文篇末的迎享送神诗,楷书十行,每行十五六字,字大四寸。据此碑的跋文记载,此碑是用
苏轼的真迹上石刻成的,虽下真迹一等,但刻工极佳,神气
实足。
苏轼楷书学
颜真卿、
杨凝式,用笔丰腴跌宕、藏巧于拙,极富情趣。而此碑,明王世贞云:“东坡书柳子厚《罗池铭辞》遵劲古雅,是其书中第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
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
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
辛弃疾并称
苏辛;书法擅长
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
米芾、
蔡襄并称
宋四家;画学
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
《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