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之铭》碑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城西北约7.5公里的唐河乡龙鹄村龙鹄山山腰,1991年4月,被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跻身于全国石刻艺术宝库之林。
《松柏之铭》碑位于龙鹄山(唐代名“龙鹤山”)摩崖造像群中间的摩崖龛窟内,立于唐代天宝九年(750),至今保存完整。由师学撰文,杨玲书。碑高2.2米,宽1.54米。碑文589字,隶书直行竖刻,每行30字,共21行。字大3.5×5.5厘米,碑额横刻阴文小传“松柏之铭”四字,碑面首行刻字为“□之龙鹤山成炼师植松柏碑师学文杨玲书”,末署“天宝九载岁次庚寅四月十三日建”。
《松柏之铭》碑的书法既具有曹全碑的清秀舒展,又有唐楷的端庄严整,堪称唐隶上品。碑额“松柏之铭”的字体为秦篆,如龙翔凤翥,古朴高雅。正文则用八分体书写,字体筋骨紧密,严整平稳,端庄秀丽;行笔则刚柔兼备,浑厚遒劲。
著名学者刘熙载文指出:“隶在汉为汉隶,在唐为八分,在八分者,隶之节也。八分所重在字画有常,勿使增减迁就,上乱古而下入俗,则楷法于是焉。”因此,龙鹄山《松柏之铭》碑的八分体书法,作为盛唐、中唐之交的一种典型的隶书,正如当时产生的杜诗、韩文、颜字、吴画等艺术成就一样,反映了盛唐那种自由奔放的气势和情绪逐渐纳入到一种新的规范中的社会历史要求,表现了新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
昔丁令威之成道也,顿别千年;王子晋之升仙焉,俄期十日。或乘龙驭鹤,澄神污漫之乡;或驾景凌虚,散彩蓬瀛之曲。乍千变以万化,时出有而入无,灭没波水之中,逍遥烟火之上,既吐蜂而唾獭,亦起死而肉骸。是知学仙者若牛毛,得道者如麟角,系风捕影,不亦难乎?曲非宝相膺图,宿命会道者,则畴能预於是哉。
粤若龙鹤山观隐人女道士成无为,通义郡丹棱县人也。尔其调形炼骨,却粒茹芝,桃夭之年,已□翔乎凤篆,葛蕈之日,备涉猎於龙章,三洞十部之尊经,包吞胸臆,赤书玉文之秘诀,靡不兼该。用能志迈恭姜,誓死不嫁,情敦和道,幼而出家。睹□台之变身,透波心而不怖,闻圭音之感凤,想云路以高骞。寻仙未果之间,乃建置祠宇,剃草开室,因高筑宫,亦犹汉武之望仙祈年也。尊容湛其金色,灵卫纫其四绕,流水周於舍下,翠柏满於山颠,接果艺竹,弥岗蔽野,凡万有馀株。每竭日而不倦,常持斋念诵,谶洗罪痕,咒动南箕,符回北斗,玉书纪字,金简题名,兼披阅秘囊,以祈度代。观其行□,察其所由,斯可谓真人不疑矣。仙师年逾知命,而有少容,状如廿许童子,盖还丹却老之力也。无营无欲,恒以功德为先,不滥不贪,持以长生为务。至於级引四辈,救济群生,爰泊官寮,望祀山岳,虽黄冠男子,莫能胜也。尝恐化度之後,贪暴之徒,堕其祠堂,剪其树木,是用书情翰墨,誓彼凶嚚。倘有此流,原明神殛,千端不利,□事多凶。仆以謏才,薄娴书记,辞不获命,草其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