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
1959年郭兰英演唱的歌曲
《我的祖国》是郭兰英演唱的歌曲,还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1956年首次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并播出,收录于郭兰英1970年1月1日发行的《我的祖国——郭兰英演唱精选专辑》中。
歌曲创作
创作历程
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完《上甘岭》之后,导演沙蒙找到乔羽请其为主题曲作词,正在江西出差的乔羽接到邀请后,连夜乘车经上海赶到长春。当时《上甘岭》影片的样片已剪出,只留下安排插曲的那几分钟戏待歌曲创作出来后补拍。沙蒙让乔羽快速完成歌曲创作,并要求达到经久不衰的效果。
乔羽在作词时想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写作路子,但一时没有灵感。有一天,他想起在江西坐轮渡过长江时壮观的场景,还有沿途整片碧绿的水稻、长江上的白帆,这三种感觉都带给他创作灵感,最后经过10多天,他终于把歌词创作出来。沙蒙看过稿子,觉得第一句没有气势,询问乔羽为何不写成“万里长江波浪宽”或“长江万里波浪宽”,乔羽认为没见过长江的人很多,这样写可能会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产生心理距离,失去亲切感,最终沙蒙认可了乔羽的想法。
1956年,沙蒙请刘炽为《我的祖国》作曲,要求该曲随着电影的放映传遍中国,而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即使若干年后,人们不看电影,听到该曲也能想起电影中的场景。刘炽阅读着剧本,再读着乔羽的歌词,确定了歌曲民族风格和时代情感相融合的基调 。为了让人们喜爱这首歌,刘炽调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人们喜欢唱的歌曲,从中选出十首歌曲反复倾听,最后从其中一首《卢沟问答》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国》开始创作的灵感。随后,他通过反复朗读歌词,从朗诵的声调、音韵、节奏、语势中去揣摩歌词的感觉和情趣,为酝酿旋律做准备,接着又将他在音乐学院进修时从阿拉波夫学来的技巧应用到创作中,最终他一气呵成,完成了该曲的创作。
为找适合演唱《我的祖国》的歌手,长影请了一批中国内地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试唱,结果都不太满意。后来,乔羽提出请郭兰英来唱,郭兰英试唱后,长影便选定她作为该曲的演唱者。
该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完成录制。
幕后花絮
刘炽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创作时,面对沙蒙导演对他作曲提出的高要求,戏答:“沙蒙同志,世界上神枪手有两种:一是指哪儿打哪儿,一是打哪儿指哪儿。我的作曲是属于后一种的。”
刘炽开始创作后,就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他对服务员说,“第一,我不会客;第二,有我信你不要给我,你先给我收着;第三,麻烦你,请你允许我不到餐厅吃饭,一天三餐请你给我拿来,谢谢你。”不仅如此,他还在门上贴了张“刘炽死了”的条子。
歌曲歌词
发行信息
歌曲鉴赏
《我的祖国》是首抒情歌曲,采用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音乐风格,表达了爱国主义思想,唱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前半部虽然不同于很多红歌那般曲风硬朗有力,但曲调委婉动听,三段歌是三幅美丽的图画,引人入胜,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方面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场景,唤起人们深切的思乡之情;后半部的副歌,混声合唱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山洪喷涌而一泻千里,尽情地抒发战士们的激情。
该曲前半部分以抒情女高音的形式演唱,一种汹涌而来的思乡之情,洋溢在甜美的歌声中,使人仿佛看到祖国江河帆影漂移、田野稻浪飘香的美丽景色;后半部分用混声合唱的形式演唱,与前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唱出了“这是美丽的祖国”的主题,激情澎湃,气势磅礴。
重要影响
获奖记录
重要成就
2007年10月,《我的祖国》入选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32首歌曲飞向太空。
重要演出
翻唱版本
参考资料
我的祖国.网易云音乐.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0:57
目录
概述
歌曲创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