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青年报》是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
机关报,创刊于1955年。1971年,转由广州日报社主办,并更名为《广州青少年报》。1984年,《广州青少年报》分为《广州青年报》和《岭南少年报》,仍由广州日报社主办。1990年9月5日,经中共广州市委批准,原由广州日报社主办的《广州青年报》改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主管主办。《广州青年报》读者覆盖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单期发行量达10万份。
办报宗旨
《广州青年报》是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机关报,始终以“反映青年呼声、维护青年权益、引导青年生活、传递青年信息、报道青年动态”为宗旨,立志成为启迪青年思想言行,服务青年文化生活的健康益智读物。读者群跨越14至40岁,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设有“青年新闻”、“大学城事”、“新绿校园”等版面。
历史沿革
《广州青年报》创刊于1955年。1971年,转由广州日报社主办,并更名为《广州青少年报》。1984年,《广州青少年报》分为《广州青年报》和《岭南少年报》,仍由广州日报社主办。1990年9月,经中共广州市委批准,原由广州日报社主办的《广州青年报》改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主管主办,广州青年报社成为团市委机关系统直属单位之一。
1991年,根据当时青年读者的需求,推出《广州青年报·青年周末》。
1994年9月,《广州青年报·新绿校园》正式推出,之后曾一度成为广州地区中学生人手一份的报纸,并被中学生评为“最喜欢的报纸”。
1995年,根据读者要求推出各类特色专版,其中包括《广州青年报·乡镇青年》。
2001年,推出《广州青年报·前程周刊》,之后的十年时间,是青年人的职场宝典,一度成为广州市影响最广的职场类刊物。
2006年,推出《广州青年报·动漫A-Club》。
2008年,推出《广州青年报·精品生活》。
2010年6月,推出《广州青年报·亚运先锋》,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期间,该刊成为亚运志愿者自己的宣传平台。
2011年,《广州青年报·亚运先锋》更名为《广州青年报·志愿者》。
2014年,《广州青年报·志愿者》把视点拉回“关注本土,关注青年,与广州青年同成长”。
2014年6月,推出《
广州青年报·大学城381环岛志》,后改刊名为《广州青年报·大学城事》。
2015年3月,《广州青年报·新绿校园》由广州市文明办、
广州市教育局和团市委共同打造,成为未成年人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特色团队
广州青年报社创建并运营两个特色通讯社——广州学生通讯社和
广州志愿者通讯社。通讯社成员先后采访过多位中央省市领导及社会名人,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学生记者,为国内众多媒体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一)广州学生通讯社
广州学生通讯社成立于1990年,经过22年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媒体精英,广州市青年创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苏忠阳、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董嘉耀、知名媒体人梁冬等均为广州学通社成员。
广州学生通讯社现已在
广东广雅中学、
广州市执信中学、
广州市协和中学、
广州市第三中学、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等众多广州学校建立起学生记者站,还在越秀区、荔湾区等建立起区级学生通讯社,组建了一支以初高中学生为主的小记者队伍。
(二)广州志愿者通讯社和红领巾成长小记者团
广州志愿者通讯社和红领巾成长小记者团由
亚运志愿者通讯社和亚运小记者团转化而来,先后采访过李长春、汪洋、陆昊、朱小丹等中央省市领导,也采访过钟南山、邓亚萍、周星驰等社会名人。
广州志愿者通讯社和红领巾成长小记者团现已在广州市54所高校、100所中小学、34所中专中技学校、28个基层团组织、12个民间组织建立了小记者站,组建了华南地区唯一一支覆盖大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位、民间志愿者组织的志愿宣传队伍。
领导题词
自复刊以来,《广州青年报》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曾先后获得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省长朱森林,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黄浩,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高祀仁,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著名书法家曾景充等领导和社会名家的亲切题词。团市委作为广州青年报社的主管主办单位,历届书记班子都对报社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1991年,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广州青年报复刊一周年题词:“把广州青年报办成青年学习的园地。”
1991年,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省长朱森林广州青年报复刊一周年题词:“发扬中华民族正气,创建社会主义功业。”
1991年,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黄浩广州青年报复刊一周年题词:“青年的益友,青年的向导。”
1991年,时任广州市市长黎子流广州青年报复刊一周年题词:“青年应成为改革的先锋建设的尖兵。”
1993年,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高祀仁广州青年报改出周双刊题词:“做青年人的朋友,为青年人服务。”
1995年,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省长朱森林广州青年报复刊五周年题词:“导向正确,文风多采。”
2008年,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为报社小记者题词:“树立远大理想,学好科学知识,培养优良品质,长大报效祖国。”
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报社题词:“广州青年报志愿者的工作是最崇高的。”
发行范围
◎广州及周边地区10,000多个书报摊
◎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多所中学、中职技校
◎全国省会城市团委
◎广州市各基层团组织
◎民间志愿者组织
◎大学校园
下属出版物
《广州青年报·青年新闻》
(一)简介
《广州青年报·青年新闻》是一份由广州团市委主管主办的面向广州地区基层团组织、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青年群体等主流青年精英公开发行的都市类周报。
(二)主要读者
广州地区青年公务员群体、青年白领阶层,各领域青年精英,普遍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在社会上较有影响力及超出广州平均水准的消费能力。
(三)内容取向
主要抓住与广州青年发展息息相关的时政、就业创业、婚恋交友、居家旅游等热点话题,以年轻化、时尚化为价值取向,通过新鲜热辣的新闻策划和深度报道等手段,紧跟时代热点,聚焦青年生活,启迪青年思想,引导时尚潮流。
《广州青年报·大学城事》
(一)简介
《广州青年报·大学城事》(原刊名为《广州青年报·大学城381环岛志》)由
广东省学生联合会、
广州市学生联合会指导,大学城各高校团委协办,于2014年6月12日正式出刊,是华南地区首份公开发行的大学城公益社区媒体。
《广州青年报·大学城事》以做“大学生自己的报纸”为办报理念,开创了大学生校园媒体团队深度参与的办报模式,同时聘请暨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范以锦等知名媒体人、专家学者为顾问,为《广州青年报·大学城事》发展提供专业指导。
《广州青年报·大学城事》每期16个版,读者覆盖广州大学城所有在校大学生,针对大学城学生的阅读需求,《广州青年报·大学城事》设有“小谷围观察”、“岛民记录”、“大学视野”等特色版面,单期发行量达5万份,直投高校宿舍,在高校图书馆、公交线路、报刊亭均可免费取阅。
(二)特色模式
1.一个青年媒体文化圈:umedia智慧媒体圈
《广州青年报·大学城事》发刊之初,依托团市委智慧团建成立广州市青年文化圈之“umedia智慧媒体圈“,吸引了广州地区各高校青年媒体精英、校园达人加入圈子,成为校园文化风向标。UMedia智慧媒体圈将继续深化打造广州高校精英文化圈,开展青年媒体领袖研修班、青年媒体夏令营、青年媒体采风等系列活动。
2.一个青年全媒体平台:大学城事
《广州青年报·大学城事》的发刊,创新地开启了主流媒体与自媒体优势互补、深度合作的崭新模式。打造了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广州青年报·381环岛志)、新浪微博(@381环岛志)、APP一体化的全媒体平台。“大学城事“全媒体平台以青年喜欢的形式、语言传播主流价值,报道新闻时事,成为广州大学城青年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
3.编辑部前移:开放式媒体内容生产模式
大学城首家公益社区媒体《广州青年报·大学城事》与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战略合作包括大学城报编辑部前移,编辑部分设在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等,整合学院及媒体资源共建社区媒体教学与实践平台。
(三)发行范围
《广州青年报·大学城事》是大学城岛民第一份专属的阅读刊物,发行范围包括高校宿舍、高校图书馆、报刊亭以及环岛公交车381线路,全方位覆盖大学城区域,直接影响了大学城内20万学生读者和消费群体的阅读习惯。
(四)发行方式
◎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21688间学生宿舍
◎环岛线路381公交车全覆盖,日均运载4000人次
◎高校图书馆、大学城内报刊亭、咖啡馆等公共区域
◎大学城内校巴
《广州青年报·新绿校园》
(一)简介
《广州青年报·新绿校园》是一份面向广州及周边地区中学生、中职生的权威德育报纸。自创刊以来,秉承“百分百为青少年服务”的宗旨,《广州青年报·新绿校园》一直致力于关注广州及周边地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成为广大老师和家长了解中学生思想动态的“前沿阵地”,打下了牢固的教师和学生群众基础。
201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件精神,积极引导全市青少年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和团市委依托《广州青年报·新绿校园》平台,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打造向全市青少年进行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属阵地。向全市494所中学、15所市属中职学校免费赠阅此报,成为全市中学生和教师们最佳的展现精神面貌平台。
(二)发行范围
从2015年3月开始,《广州青年报·新绿校园》面向全广州市494所中学、15所市属中职学校进行免费赠阅,每个学校每个班级赠阅3至5份,大概赠阅共计35000份,保证报纸直接进入校园到达学生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