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位于辽宁省
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地处沈阳东北部,
柳条湖立交桥西北,西靠京哈铁路。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沈阳的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九·一八”事变虽然发生在沈阳,但它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在地域方面已远远超出了东北、中国乃至整个亚洲。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
建设历程
1995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进行第一次扩建,1997年9月沈阳市开始对博物馆进行扩建,其后短短三个月内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及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的捐款、物资达5000余万元。社会各界及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捐款、捐物人数达366万多人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
刘华清同志亲赴沈阳为扩建工程奠基。
1999年9月18日,新馆落成并对外开放,同时更名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新馆题写了馆名。
2008年1月31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工程竣工重新开放。建设“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总投资达到了1.3亿元。
2021年1月1日起,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起停止对外开放,实施场馆全面陈列改造。历经九个多月,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于昨日发布公告,将于9月18日13时恢复对外开放,17时30分闭馆(延时一小时),疫情原因当日限流人数1000人次。9月19日开始正常对外开放。近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在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2023年9月15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抗战文物史料捐赠仪式,共接收到抗战时期文物、史料16件。
建筑特点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主体建筑采用碑馆结合形式,地上是残历碑及广场,地下是展厅。
纪念碑:“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馆内的“九·一八”事变纪念碑,为砖石水泥筑成的空心体,纪念碑从平面上看其形状是一幅巨大的东北地图,前方有一几何形的广场,底座四周为不规则的绿色草坪所围绕,整个建筑高十八米,宽三十米,厚十一米,用混凝土铸成,花岗岩贴面,呈立体台历状,两边对称,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台历的左面刻着“1931年 9月18日”,右面记录着事变的发生过程。
残历碑: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因碑体造型酷似一本巨大残缺的台历而得名。其框架由混凝土筑成,花岗岩贴面,其坚固挺拔表现了东北人民坚贞不屈的英雄气节。主体正面弹痕累累,喻示了日军侵华的野蛮罪行。同时,经过艺术加工,组成呻吟呐喊状的骷髅群,表现了殉难同胞对日军血腥罪行的控诉。残历碑右面刻着“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的字样,向人们昭示着那个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史实,由著名书法家杨仁恺题写。“九一八”事变博物馆和残历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表达了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永恒主题。
炸弹碑:在残历碑广场的西侧,陈列着当年日本人建造的石碑——“炸弹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关东军在所谓的南满铁路爆破现场设立了一个木板牌,上书“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线路爆破地点”,以方便对爆破地点的指认。1938年,日本关东军为了炫耀其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赫赫战功”,改用水泥建成此碑。该碑高7米,上宽下窄,至顶部分为三叉,造型酷似炸弹的尾翼。原立于一个2-3米高的石砌基座之上,基座正面刻有“爆破地点”四个大字。从远处望去,整个碑就像是扎入地面的一枚炸弹,因此也被人们称作“炸弹碑”。抗战胜利后,此碑被推倒,1991年迁至残历碑广场,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一个实证。
展馆展厅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共设序厅和6个展厅,以丰富的史料向人们介绍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奴役中国人民的罪行和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
序厅
是不等边的方形,四周的墙壁全部装饰花岗岩石板,镶嵌有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白色山脉浮雕。在灯光的作用下,白色山脉倒映在黑色大理石地面上,墙面、地面浑然一体,营造出白山黑水的壮美景象,象征着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好河山。地面的中央有一座金字塔形的铜铸卧碑。碑的顶部是一块红色的宝石,象征着抗日烽火声声不息民族英灵浩气永存。在碑的四面,分别用中、英、日、俄四国文字铭刻的碑文。
一展厅
主要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二展厅
主要展示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日军侵略东北,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东北沦陷后,不堪忍受日军残杀凌辱的百姓纷纷背井离乡,走上流亡之路。上图雕塑主题为“流亡恨”,它是根据著名的歌曲《松花江上》创作的,它所表现的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的铁蹄践踏了东北大地,世代生息在这里的东北同胞被迫弃家逃亡,过着苦难的流亡生活。
三展厅
展现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血腥统治。
四展厅
展现了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
五展厅
展现了全国抗战、东北光复与日本侵略者的最终下场。
六展厅
主要展现以史为鉴、企盼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上图的这座雕塑叫作感谢中国养父母碑。它的主体是一对朴实无华的中国农民夫妇,手里领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其实是一个日本小孩。1945年日本战败时,大约有五千多名这样的日本孤儿被遗弃在中国,其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刚刚出生几天。他们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是善良的中国百姓以德报怨,向他们伸出了慈爱之手,将其养育成人。
文物藏品
经典藏品
珍贵史料
历史意义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 “九·一八”事变及对中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整体陈列是一座记录庄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现任领导
(注:部分专家简介请翻阅参考资料)
重要活动
1997年9月6日,日本时任首相
桥本龙太郎来沈阳访问,并在残历碑前亲手写下“以和为贵”四个字。
1997年11月2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扩建工程正式奠基,原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
刘华清参加奠基仪式并题词:“以史为鉴,富国强兵”。
1999年9月18日上午9时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新馆开馆典礼隆重举行。时任中共中央
总书记江泽民亲笔题写馆名。
1999年9月23日,
张学良将军妹妹张怀敏携丈夫、儿子参观了博物馆,并留言“勿忘国耻”。
2000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69周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万人签名活动”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的东侧举行,数以万计的市民在白布长卷上签名。晚22时19分32秒,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与国防工业优秀工程师、抗日义勇军将士后代、当年被日本侵略者抓捕的劳工、曾参加国际和全国大赛获奖的优秀学生等4名代表共同敲响“警世钟”。
2000年9月18日,曾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服过刑的20名原日本战犯,见到原管理所老所长金元时激动地相互拥抱,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一行人中许多年轻的面孔是这些战犯的子孙。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前他们虔诚地低下了头,默默地向死难的烈士谢罪,部分战犯长跪不起,向中国人民谢罪。
2000年9月24日,12位日本遗孤专程从日本来到沈阳,拜谒了安置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养父母碑”,缅怀当年中国养父母的养育之恩。这12人都是抗战期间日军的遗孤,大都被东北的父母抚养大。
2001年8月15日,“勿忘‘九一八’,重走英雄路暨沈阳、长春、哈尔滨人民愤怒声讨日军侵略罪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主广场前举行。
2003年9月17日,幸存“二战”美军战俘沈阳访问团的11名成员来到沈阳,第一站就是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当天,幸存美军战俘访问团一行参观了大东区青光街的美军战俘营旧址——
中捷友谊厂的家属宿舍,14时在沈阳向社会各界披露日军给战俘注射
鼠疫菌的证据。访问团成员有“362号战俘”爱能及夫人,“127号战俘”罗森得及夫人,当年
跳伞营救美军战俘的美军特种兵李奇及夫人,父亲是战俘的沈阳美军战俘协会会长朗格瑞,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日本侵略史学会的专家学者等。当天还举行了“活证据”东北劳工证据保全光盘捐赠仪式。
2004年4月30日,《伪满洲国统治东北经济罪证——
度量衡器物展》,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按照度器、量器、衡器、计器的展览顺序,展出了伪“满洲国”时期的度量衡计器120多件,旨在用这些真实的经济统制罪证再一次揭露日本殖民者对中国东北的险恶用心。
2005年8月15日,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
连战参观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后连战挥笔留言:收拾历史的凛凛风寒,翼护河山的涓涓春暖。
2005年9月18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九一八”事变74周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免费开放。当日,共接待参观人数近四万人次,创开馆以来日接待观众量之最。
2005年9月18日上午,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门前,日本侵华历史传讲会会长及29名会员,共同将一块反侵略纪念碑送给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纪念碑上写着:“反霸权、反战争、反侵略,值此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六十周年之际,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日本人民特建此碑以示纪念。”
2005年11月2日,台湾
新党主席
郁慕明率领“‘民族之旅’辽宁投资访问团”一行,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并提笔留言:“敬向所有抗日军民敬礼”。
2007年3月24日,时任日本驻华特命全权大使
宫本雄二在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阿部孝哉,省外办有关人员陪同下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结束后,宫本雄二大使提笔留言:“和为贵”。
2009年1月15日10时,台湾
亲民党主席
宋楚瑜偕夫人一行20余人,在辽宁省、沈阳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结束后,宋楚瑜欣然提笔,写下了“勿忘国耻,庄敬自强”八个大字。
2010年9月17日上午,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二楼会议室举行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罪证材料复制品(以下简称侵华罪证)捐赠仪式。这份侵华罪证的原件现存放在联合国日内瓦图书馆,它作为附件,同1932年国联赴华调查团发表的关于“九一八”的报告书放在一起,里面载有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拼凑伪满洲国的各种命令、布告、新闻报道、当事人的目击证言以及大量的图片等300余件。
2011年7月,《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日本百名漫画家笔下的八一五》漫画展于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临时展厅展出,展出时间预计至9月10日。巡展由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人民日报《
讽刺与幽默》报社以及日本“我的八月十五日”会联合主办。
2012年9月14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表示,博物馆将适时推出关于
钓鱼岛史实的展览,以让更多的人知道钓鱼岛的历史渊源。
2014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发生83周年之际,“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刘云山出席仪式并讲话。
2014年12月13日,随着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到来,沈阳人也以各种方式祭奠、悼念、追思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及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被杀戮的同胞。
2015年7月15日,
沈阳大学与“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将不定期组织勿忘“九·一八”宣讲团、流动展览大篷车到沈阳大学举办报告会和送展上门等活动等;沈阳大学每年将定期组织全体新生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并将选派优秀学生到博物馆担任志愿者。
2021年5月25日,“詹洪阁抗战文物史料捐赠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获赠1927年日本出版《写真图集》、1931年9月16日天津出版《中华画报》等14件珍贵文物史料。
主要荣誉
1997年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4年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集体,并被命名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
2006年被命名为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
2009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011年博物馆基本陈列荣获第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15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成为“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2018年9月,被正式授予辽宁省对台交流基地。
2021年7月,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党委被中共辽宁省委授予“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2年8月,入选第一批辽宁省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服务指南
参观须知
1、参观者凭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
军官证、
士兵证、
残疾人证、
老年证、
离休证、
退休证、
护照等有效证件参观。无有效证件者谢绝入内。
2、为保证观众安全有序地参观,实行团体参观预约制度:旅行社、学校、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团体须提前预约。对观众流实行调控和引导。
3、由于本馆接待容量有限,为保证观众的安全,当展厅人流量饱和时,采取分期分批限量参观的措施,请观众自觉予以配合。
4、为维护庄严肃穆的氛围和文明整洁的参观环境,各种车辆不得入馆(残疾人手推车和
婴儿车除外),小商小贩、衣冠不整者(如赤足、裸背)、
精神病患者、携带宠物或危险品者、乞讨者、醉酒者等谢绝入馆。
5、未经批准,禁止在展厅内摄影摄像。
6、行动不便者及1.2米以下的儿童,须在成人陪同下方可入馆。
7、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在馆内张贴标语、横幅,举办任何形式的集会、广告或宣传活动。
交通信息
乘坐公交163路、212路、253路、298路、299路、325路、328路、399路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站下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