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电影,即虚拟现实电影。
虚拟现实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
人机交互方式,模拟人的
视觉、
听觉、
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虚拟境界中,观众走进
电影场景中,可以360度查看周围的环境。
代表影片
网易出品的《人工智能:伏羲觉醒》是一部都市轻科幻类型的大电影,以都市、商战为主线,但融合了很多科幻元素。这部电影的
VR版虽然只采用了180度的镜头拍摄,但足够让你感受到
VR技术表现都市戏、感情戏的优势。
你会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到另一空间的人,像上帝一样,高高在上地旁观影片中的IT精英们为人工智能“伏羲”斗得不亦乐乎;你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影片中每个人物的呼吸,以及眨眼、皱眉等细微表情,逼真得就好像在你耳边;你甚至能感受到他们“穿”过你身体。
发展历程
2014年,《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导演
林诣彬,导演了一部VR短片《HELP》。
2016年6月,奥斯卡最佳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宣布要拍面向家庭的VR电影。
2016年6月,导演罗布麦克莱伦(Rob McLellan)推出了全球首部限制级VR电影《
ABE VR》。
2017年3月,Oculus Story Studio(Oculus 旗下的电影制作部门)带来了它们的第三部 VR 电影作品《DearAngelica》。
前景优势
继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酷炫的视觉特效以及3D、IMAX因之不胫而走。未来的电影则一定会给予观众视听觉+环境全域感+嗅觉+触觉+味觉的沉浸式体验,同时,观众又能像玩电子游戏那样地与银幕上的人物互动,参与剧情发展,从而做到真正、完全的审美
体验。
关于沉浸式体验,3D和IMAX也能做到,而VR 电影则更进一步。它有两大指标:
一是全景式的立体成像与环绕音响,以彻底冲破传统影院的维度,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完全浸润于影片内容;
二是通过对观众的头、眼、手等部位的动作捕捉(借助VR眼镜和座位按钮的传感器等可以做到),及时调整影像的呈现,继而形成人景互动,且拥有剧情的选择权,尤其是对于关键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掌控”权。
当影片结束时,基于每种选择的差异性,每位观众都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影片。与视听觉的感官刺激相比,这种能让观众介入故事发展、甚至自创影片版本的代入性和可玩性,正是VR电影的最大卖点,亦是对电影的美学贡献,更是对体验经济的发展。
面临挑战
想真正迎来VR电影的时代,要面临以下三个挑战:
首先,市场上的VR设备昂贵。以Facebook2014年收购的Oculus Rift头戴设备为例,售价是600美元,再加上兼容的电脑需要花费1000美元。而且头戴设备太重,消费者很难连续佩戴2个小时观看一场电影。
其次,拍摄困难。根据《科学美国人》杂志5月份的报道,即使是拍摄平面电影,也需要花费巨大的努力让灯光、工作人员和交通工具不出现在镜头里。当电影需要拍摄其周围360度的环境时,导演很难将设备、灯光和工作人员隐藏。
最后的问题是如何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从现有的成片来看,如何引导观众转移注意力仍非常困难。此前,汽车生产商Mini拍了一段360度的VR短片。讲诉的是主人公将一个工厂工人推进一堆箱子中,然后跑出了镜头。而对于大多数的观影者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并没有如拍摄者所希望的始终跟随主人公,相反,却仍然被工人的伤势吸引了,导致观影者通常会错过下一个重大行动点。
解开VR内容生产滞后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关键就在于滞后的CG内容生产。因此需要思考的根本问题就转化到了“如何解决滞后的CG内容生产”上。对此,很多人想到“降成本、提效率”,但具体到操作,相较一般生产,CG内容的生产还是要区别对待的,应该做到“分工协作,内容创作与内容制作分离”,因此就需要像
易绚网这样的线上协作平台。
发展现状
虚拟2的部分拍摄将采用专业的VR设备,观众看到的将不只是面前镜头里呈现的二维画面,而是360度镜头所拍摄出来的内容,观众既可以通过
手机触摸屏交互来获得三维的观看体验,更可以佩戴VR眼镜欣赏到一部完整的VR电影。
千兆宽带最高速率达1024Mbps,可实现高清电影“秒”下,为VR观影、智能家居等提供有力支撑。到年底,上海电信将完成269个小区的千兆宽带接入,2018年实现千兆宽带全市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