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9是
俄罗斯继SA-N-6之后研制的新一代
舰空导弹,该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除能发射导弹以外,还具有发射
舰炮的通用性,发射装置采用的是
俄罗斯所特有的冷发射技术。SA-N-9点防御系统由俄罗斯阿尔泰设计局研制,采用的舰空导弹由火炬设计局研制,是把陆军型SA-15“道尔”导弹“移植”到舰上使用。
系统简介
“道尔”导弹在陆军野战
防空导弹家族中辜有盛誉,SA-N-9的性能也相当优秀。该弹长2.97米,弹径0.22米,弹重165千克,战斗部重15千克,最大速度850米/秒,可拦截高度在10~6000米、距离1500~6000米的反舰导弹和高度在10~6000米、距离1500~12000米的作战飞机。
SA-N-9导弹采用鸭式布局,指令制导、垂直发射方式。发动机为单级
双推力火箭发动机,引信为脉冲多普勒引信,单发杀伤概率90%。为了解决导弹垂直发射后的转弯问题。该导弹采取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方法,就是在弹体中部采用10个小燃气喷管来控制导弹垂直发射飞行段的快速转弯。相比之下,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在导弹发动机尾部加装燃气舵的推力矢最控制转弯的方法显得技术复杂、研制难度大。
SA-N-9近程
防空导弹系统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性能先进,俄罗斯便装备本国海军而未向国外出口。而且,
俄罗斯一直没有放弃对SA-N-9的改进,主要是提高反应速度,提升导弹性能及降低成本。
突出特点
①该系统为多通道,既可以同时跟踪数个目标,又可以制导数枚防空导弹对其进行拦截;②在击毁目标后可重新捕获下一个目标;
③发射装置可发射已准备好的、不需再重新装填的导弹,也就是,可以间隔发射数枚防空导弹,以保证拦截所有被跟踪的目标;
④应能在点防御区域内拦截在低空飞行或向舰船俯冲的低速或高速飞行目标;
⑤系统抗干扰能力强。
这种多通道、全天候、点防御武器系统可以用防空导弹和30mm口径舰炮拦截中/低空飞行的反舰巡航导弹、
反辐射导弹、制导 乍制导炸弹、有人和无人驾驶飞机。该系统反应时间短,发射率高,火力强,自动化程度高,在五级海浪和较强无线电干扰情况下仍能独立、有效地完成任务。
性能指标
结构组成
克里诺克导弹系统主要由搜索制导雷达、电视跟踪器、火控台、导弹、弹射发射装置及弹库等组成。
搜索制导雷达
系统有1部搜索雷达、1部粗截获雷达、1部精截获雷达和1部制导雷达,这些设备加上1部指令发射机、1部波控机和1座高频舱都安装在转塔上。 搜索雷达用于系统独立工作时对空中和海上目标进行搜索。该雷达采用椭圆形天线,共有三个波束,低波束用于搜索海上目标和超低空目标,中波束用于搜索低空目标,高波束用于对中空目标进行搜索,每转一周更换一种波束。
粗截获雷达和精截获雷达均为
相控阵雷达。前者的任务是截获从弹库中发射出来的导弹,并对其进行粗跟踪。后者的任务是继续粗截获雷达对导弹的跟踪,并对其进行精截获跟踪,直到制导雷达开始工作。
制导雷达的任务是跟踪目标及跟踪并
制导导弹完成拦截任务,它可在60°*60°空间内跟踪4个目标,制导8枚导弹。
探测系统还装备有两部电视跟踪器,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制导雷达出现故障或有严重电子干扰情况下,对目标和导弹进行跟踪制导。
火控台
火控台包括搜索显控台、目标跟踪显控台、射击控制台和计算机等设备。
搜索显控台的任务是处理搜索雷达送来的目标点迹,包括进行敌我识别、威胁判断、自动航迹处理,并把处理的信息送至计算机。
一台目标跟踪显控台可跟踪1个目标,2枚导弹,可自动显示来自制导雷达和电视跟踪器的有关导弹及目标的信息,并把信息送至计算机。
导弹射击控制台用于完成系统的状态选择和导弹发射,共有3种工作状态可供选择。第一种是将系统与舰上的搜索雷达相联系;第二种是系统独立自主工作,不依靠舰上其它设备;第三种是系统与全舰指控系统相联,服从全舰防空作战指挥。该控制台还对导弹弹射或齐射进行控制。
计算机主要完成全系统的信息处理和制导指令的解算,速度为7O 8O万次/s,容量为64K。
导弹
采用9M330导弹,该导弹为鸭式“×”形气动布局,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 弹体
弹体包括各舱段和发动机。折叠弹翼在发射筒内通过一根铝带闭锁,当发动机点火后,高温燃气将铝带烧断,折叠翼解锁,扭杆将折叠部分展开,使弹翼成平直状态并锁定。
②燃气系统
9M330导弹采用
固体火箭发动机,弹上有一个
燃气发生器,其功能是为导弹垂直发射初始段姿态调整提供舵面控制力矩,以及为燃气舵机提供燃气动力。导弹每个舵面的正/反面分别装有一个燃气喷嘴,燃气喷嘴的反作用力可使导弹垂直弹射后快速调整姿态。燃气发生器壳体质量约3kg,装药质量约1.5kg,可在每个舵面上产生30kg的最大燃气推力。
③ 引信
9M330导弹采用无线电脉冲引信,作用距离为15m。在导弹头部有一引信发射天线,在设备舱上有两个接收天线。当导弹拦截超低空目标时,舰面制导系统向导弹发射有关信息,使导弹在掠海飞行时,引信不会因海面杂波而引起误动作。
④ 战斗部
导弹进入无线电近炸引信作用范围时,无线电脉冲指令使战斗部起爆。战斗部质量15kg,破片数量2000块,破片质量3g,杀伤半径15m(杀伤概率0.9)。
发射装置
①发射井
发射井紧凑可靠地排列在甲板下,每个发射井内成环状布置有8个导弹贮运/发射筒,构成发射装置模块。发射井盖可以50°~55°/s的速度旋转。井盖上还有一个专门用于发射的口盖,发射前打开,并被调转到待发射导弹的位置,而导弹在井内的位置则是固定的。根据需要舰上可以配置不同数量的发射装置模块,舰船的装弹数量由发射装置模块的数量决定。
②贮运/发射筒
每个发射装置模块有8个导弹贮运/发射筒,它们用于导弹的储存、运输和发射。筒内的导弹不需测试,随时处于战斗准备状态。发射筒内充有干燥空气,还有导轨和弹射装置的固定支座、导弹纵向锁定机构、冲破式前盖和后盖,以及脱落插头机构。贮运/发射筒长3100mm,筒径300mm。导弹纵向锁定机构的作用是:发射前,将导弹通过两个剪切螺钉与弹射装置作动筒上的支座固定,从而实现导弹的纵向锁定;发射时,当弹射力达到1 500kg时,两个剪切螺钉被剪断,解除导弹的纵向约束。
③弹射装置
弹射装置主要包括:点火器、
燃气发生器、作动筒、活塞杆、提弹钩、缓冲装置支座等。燃气发生器是一个高压室,它的作用是使主装药按预定的规律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并从喷管排出,进入作动筒低压室,为弹射导弹提供能量。点火器的作用是可靠点燃燃气发生器内的主装药。点火器由电点火管、保险机构、点火药盒、整流罩等组成。作动筒也称燃气缸,它的作用是使进入缸内的气体压力降低,形成低压室,推动活塞在筒内运动。活塞机构由活塞、活塞杆、提弹钩组成,其作用是提拉导弹按预定的规律运动。缓冲机构是一个与作动筒底部相连的薄壁钢管。当活塞杆运动到行程末端时,活塞杆冲击缓冲器,压缩使其变形,吸收能量,减少弹射结束时的冲击力。
导弹的弹射过程为:弹射装置接到导弹发射指令后,接通点火线路,点火器的电点火管起爆,引燃点火药,使其产生一定压力的高温燃气点燃
燃气发生器中的主装药。当燃气发生器内的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喷口堵片破碎,燃气从喷口进入活塞与作动筒之间的低压室内,当推力达到1 500kg时,切断导弹与作动筒之间的剪切螺钉,并推动活塞按预定规律运动到作动筒底部,多余的燃气从排气孔中排出,同时,活塞杆上的凸台与缓冲器相撞,使弹射装置的运动结束。本过程即为冷发射。
装舰情况
作战模式
系统自动化作战模式以“人工智能”原则为基础。通常情况下,导弹发射控制台上的状态开关置于系统独立工作位置。搜索雷达顺序采用3个不同波束对空搜索,每转一周自动更换1个波束,一旦发现目标,立即进行敌我识别,当下一个搜索周期再次出现信号时进行点迹相关,形成速度矢量,当第三次点迹相关后即可形成航迹,给出目标数据。
再经威胁判断、目标分配后,给出跟踪雷达的目标参数。
天线转塔调转到目标方向,制导雷达开始第1次空间搜索,时间80ms,如未截获到目标。可进行第2次搜索,需时160ms,还可以进行第3次搜索,需时320ms,通常在第3s钟时就可以完成目标捕获,制导雷达开始转入目标跟踪。与此同时,液压系统在1.5s~1.7s时间内打开发射井盖上的发射口盖,导弹进入发射准备阶段。具体程序包括:导弹加电、陀螺起动、射前检测、发射井的发射口调转到待发射导弹位置。操作手按下发射按钮即进入不可逆程序,发控装置向导弹装定有关参数,包括:导弹频率、导弹地址码、引信延时、导弹姿态调转角等。
发射筒和导弹完成下列动作:导弹在位信号中断、脱落插头脱落、弹射装置中的点火器开始工作,接着导弹被弹射冲破发射简易碎盖出筒,整个过程约需时间0.3s。
导弹出筒约lm(0.3s后)时,弹上姿态调整燃气发生器点火,燃气舵机和燃气喷射系统开始工作,导弹控制系统进入姿态快速调转控制状态。当导弹处于约20m高度时,燃气喷射系统将导弹的姿态快速调整至发射前预置的角度。之后,由控制系统发出发动机点火信号,弹上电池供电,发动机点火。若点火失败,发动机复式点火器将动作,以确保发动机点火。复式点火电路的准则是:① 火工演示2.5s(从按下发射按钮时算起),发动机点火;② 导弹姿态调转角为57°时,发动机点火。对于姿态调转角大于57°的情况,发动机点火后,导弹将继续转动,直到转动到预定角度。
发动机点火后,导弹开始加速飞行。粗截获雷达将在预定方向,以20°宽的波束截获导弹,并把导弹位置信息送至精截获雷达。精截获雷达将以5°的波束截获导弹,并将导弹坐标信息送至计算机,再送至制导雷达。制导雷达测量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差,并将此数据形成指令,传递给导弹,
制导导弹飞向目标。当导弹飞抵目标一定距离时,弹上无线电引信开机,适时引爆战斗部,摧毁目标。装舰情况简表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