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c间期是按心率校正的
QT间期,是反映心脏去极化和复极作用的指标。QTc间期延长表示心脏
复极延迟,反映了心电异常,通常与
心律失常敏感性增高密切相关。
由于QT间期与心率成反比,常通过各种计算转换成非心率依赖的
校正值,即QTc间期:
计算方法为QTcF = QT/(RR^0.33),RR为标准化的心率值,根据60除以心率而得。当心率超过60次/min时,Bazetts法对QT的校正程度超过Fridericia法,即QT/QTc临床试验出现阳性结论的可能性增加。反之,当心率低于60次/min时,Fridericia法与Bazett法相比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校正不足。
ii) 非抗心律失常药: 对各个系统的治疗药物均有,主要通过
心脏毒性作用导致的心传导延缓或阻滞,进而引起QTc间期延长。例如:
抗感染药物中的
红霉素和
莫西沙星,抗
精神分裂症药
氯丙嗪和
利培酮,
抗组胺药氯马斯汀,
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尼卡地平等。
i) 患者因素: 药物所致QTc间期延长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存在差异,调查显示,女性患者QTc间期延长造成室性心律失常(包括TdP)发生率高于男性。对于一些疾病自身导致QTc间期延长的患者,引发QTc间期延长的药物应该禁用,比如
急性心肌缺血患者。
ii) 代谢因素: 主要为抑制或诱导
肝药酶CYP450的药物。例如,对于引起QTc延长的药物,如果它们经
CYP3A4代谢, 应用CYP3A4抑制剂会增加该药的致
心律失常危险性。此外,如果由于药物
代谢物造成QTc间期延长, 应用酶诱导剂可能增加药品的心脏毒性。
iii) 过高剂量: 过量服用致QTc间期延长的药物后, 应立即进行
心血管检查, 包括连续的
心电监测。可产生QTc间期延长相加的药物尽量避免高剂量服用。
ICH于2005年颁布了非抗
心律失常药致QT/QTc间期延长及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
临床评价指导原则,其中规定: 采用对比
时间分析QT数据,该法是指处理组在每一
时间点的QT值和基线相应时间点QT值作对比得到QT差异,并按心率校正,即ΔQTc。QT/QTc试验要观察的参数是药物组与
安慰剂组在同一时间点的ΔQTc差异(即最大差异参数-ΔΔQTc)。当ΔΔQTc值的95%
置信区间单侧上限不超过10ms时,则该药与安慰剂相比对QTc的影响为阴性,否则认为该药与安慰剂相比对QTc间期具有延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