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血型系统(英文:P Blood Group System)是
人类血型系统的一种,其基因座位于22号染色体上。其抗原以糖脂形式存在。
来源
通常在人们的头脑里,人的基本血型为:A型、B型、AB型和O型。日本电视剧《血疑》又让人们知道了RH阴性。所谓血型是指存在于红细胞上特异性同种
抗原而言,后来发现
红细胞上具有的同种抗原远较想象的复杂,而且除红细胞外,白细胞、
血小板上也都有同种抗原,这就使血型的概念有所扩大。而实际上,它们分属于两种血型系统,前者是ABO型血型系统,后者是RH型血型系统。除了这两种血型系统,还有MNSs系统、Lewis系统、Diego系统、Kell系统、Ii系统等血型系统。而P血型系统也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不管
ABO血型系统还是RH血型系统,抑或P型系统,1927年经国际会议公认,采用兰德斯坦纳原定的字母命名,即确定血型有A、B、O、AB四种类型,至此现代血型系统正式确立。在当时,以A、B、AB、O四种血型进行输血,偶尔还会发生输同型血后自然产生
溶血现象。这对病人的生命安全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由于划分这些血型系统的基础是不同的抗原,因此这些血型系统是可以相互交叉的,例如一个人他可以是A型血,同时是RH阳型,且又是P型。
发现历程
1927年,奥地利生物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和
美国免疫学家菲利普·列文在研究
新生儿溶血症期间,从输入人类血液的家兔体内发现一种新抗体。这种抗体可以凝集一部分人的红细胞,而对另一部分人群的红细胞则没有效果。他们将这两种血型分别称为P(+)型和P(-)型。他们同时发现了属于另一种血型系统即
MNS血型系统的M、N抗原。后来,人们将P(+)型和P(-)型分别称为P1型和P2型。1959年,Matson发现了同属于此系统的Pk抗原,1965年,Kortekangas又将这一亚型细分为Pk1和Pk2型。
产生原因
1、血型是由特定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一经确定就不会自行改变。截至2022年11月,人类已发现44种红细胞血型系统近400种抗原。当某些个体红细胞表面携带的血型抗原与人群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同时,他的血型就成为了
稀有血型。
2、当人体发生某些疾病(白血病)时,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晚期,由于造血器官功能障碍,使不成熟的红细胞大量进入血流。这些不成熟红细胞膜上的血型抗原物质或减少或消失,因此血型就会发生改变。
检测
P血型系统很容易检测,跟检测
ABO血型系统一样,很快的,一两分钟就可以完成。而检测
ABO血型,往往通过试管离心或者试纸等方法就可以完成。
血型误区
人类只有4种血型:很多人认为,人类仅有A、B、O和AB这4种血型(简称ABO血型)。其实人类的血型十分复杂,除了
同卵双生之外,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人的血型是完全相同的。专家们经过测算,得出的结论是在百万人口中只有8个人的血型是近似的。一般所说的ABO血型只是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它具有简单、实用的优点,应用也最为广泛。
血型仅在输血时有用 :一些人只懂得
ABO血型,而且认为只有输血时才需要测血型。其实,人类有关血型的应用相当广泛,除输血外,还可在确认血缘关系、破案、诊断遗传病以及进行
器官移植时应用。
血型恒定不变:大多数人都以为人的血型终生不变。但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的血型也会发生暂时变异。如患白血病、某些肠道恶性肿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的病人,或进行放疗时,血型都可能发生暂时性变异,但当症状缓解或停止放射治疗后,又可恢复原来血型。
血型能判断智力、性格:此说法无科学依据。血型虽然取决于父母,但不是父或母一方而是双方决定的,绝大多数子女的血型与其父母都有可能不相同。只有夫妻双方的血型都是O型时,其子女的血型才能肯定与父母一致,也是O型。但性格、智力并非由遗传因素决定。
出现机率
据现有资料查证,在欧洲每百万人中有5.8例,而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低于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其与俗称的“熊猫血”即RhD(-)血型相比,也只是它的千分之一还不到,是极其罕见的血型,在国内仅 发现近十例。其中大部分p型血女性是因为特殊抗体导致胎儿溶血,反复流产后检查才发现的。
案例
南京一位等待手术的62岁男子血型令人惊奇——他的血型竟是P型,患者的血液中含有一种极罕见的
抗Tja抗体。这是江苏省首例含有抗Tja抗体的稀有P血型系统病例,其出现概率,是俗称的“
熊猫血”
Rh阴性血型的千分之一。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检测确认,该患者的血液中含有一种极罕见的抗Tja抗体。患者是稀有的P血型系统,红细胞是P血型系统中非常罕见的P表型。据悉,该抗体最早于1951年发现,外国学者Levine发现一名胃癌妇女
血清与除了她妹妹以外的所有人的红细胞都发生凝集反应,称之抗Tja(T代表肿瘤,j为患者的名字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