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FD英文全称是Psittacine Beak & Feather Disease, 中文名鹦鹉喙羽症,PBFD病毒是一种由单股DNA病毒造成的致死性
传染病。患鸟可能有掉羽,羽毛萎缩变形,鸟喙变形,胸腺及华氏囊结构异常病症。最初认为该病只发生于白色或粉红色的巴丹,但后来又在其他超过三十种以上的鹦鹉发现此病,例如珍达锥尾,绿翅金刚,派翁尼斯及亚马逊等鹦鹉。原本白色的羽毛可能变成黑色,而
非洲灰鹦鹉的灰色羽毛,则可能变为红色。
整体介绍
鹦鹉喙羽病是由鹦鹉喙羽病病毒(PBFDV)引起的,以患病鹦鹉的羽毛对称性萎缩、脱落或异常生长以及某些鹦鹉喙和爪的异常变形为特征的免疫抑制
性传染病。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PBFDV感染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野生及笼养的鹦鹉群中,有40多个品种的鹦鹉可感染该病。PBFD 最早发现于20 世纪70 年代中期,1989 年确认其病原为
圆环病毒。 PBFDV 直径为14-20.7 nm,约比CAV小20 %。在CsCl 中的浮力密度为1. 378 g/ ml。病毒核酸大小为1. 7-2.0 kb。PBFDV 经70 ℃处理15 min 或pH3 作用3 h 后可失活。分离自不同种属鹦鹉的PBFDV 抗原性一致。遗憾的是尚未见有PBFDV
细胞培养成功的报道。 鹦鹉感染PBFDV后,病毒首先在羽毛和羽毛囊
上皮细胞中增殖,形成嗜碱性核内包涵体,导致羽毛的脱落和异常生长;还可在
法氏囊、胸腺、脾脏、肠道、骨髓等组织的
巨噬细胞中形成胞浆内包涵体,导致组织病变,引起机体的
免疫抑制。
鹦鹉喙羽病属于高传染性病,发病时常见病急或重症,甚至迅速死亡。此疾病首先发现在1970年代中期的南
太平洋鹦鹉(south pacific psittacine),症状为羽毛不规则生长及脱落,鸟喙变形,最后因免疫力降低引发感染而死亡。后来又陆续发现PBFD病毒于超过40种鹦鹉,包括
葵花鹦鹉、
非洲灰鹦鹉、
折衷鹦鹉、爱情鹦鹉、
虎皮鹦鹉、
亚马逊鹦鹉、
金刚鹦鹉及小鹦哥等。
1972年悉尼大学的
罗斯·佩里,在控制和治疗的一篇文章中报道了第一例慢性PBFD感染。
传染方式
鹦鹉喙羽病患鸟的血液、羽屑粪便、
嗉囊分泌中都可分离出病毒。其中又以羽屑为最重要的散布来源,因此若饲养环境中有感染鸟只,很容易经由羽屑散播。因为幼鸟的
免疫系统较不健全,所以容易受到感染,三岁以上的鸟儿大多能有较强的免疫力。因此,若鸟儿具有良好的免疫力,则病毒在入侵鸟体初期可被免疫系统清除而不会发病。
临床症状
典型的初始症状是羽毛脱落变形、新生毛紊乱残缺、不规则生长、毛糠消失、上下喙过渡生长、
免疫力低下、体重下降、呕吐、厌食等。然而临床症状会因鸟种、年龄、发病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
症状表现
急性与亚
急性感染容易发生在30日龄遇换羽的幼鸟,病征为羽毛破烂、出血、弯曲变形,以及过早脱落等。其他症状包含下痢、嗉囊停滞、厌食等。出现症状的患鸟,可能在当天或数周内死亡。较常见于灰鹦及巴丹的幼鸟。
慢性型症状
慢性感染Ⅰ型患鸟可能完全没有症状或者只出现轻微的羽生异常症状,在数年之后免疫力下降或出现并发症时才发病死亡。但是其间仍会不断的排毒,仍具有传染性。
慢性感染Ⅱ型患鸟可能免疫力低下,引发二次感染而死亡。羽毛上的病变包含羽鞘未脱落,羽毛根部出血,羽毛变形等。绒羽通常先掉落,接着冠羽,飞羽,尾羽等体羽也开始掉落。有些患鸟已经全身秃毛,但仍可再活数个月至数年后才死亡。慢性型感染者,桃色巴丹,摩鹿加巴丹以及葵花巴丹之外,鸟喙的病变较多见,其他种类鹦鹉较少见。病变包含
口腔溃疡,鸟喙过长或断裂,喙尖端坏死,造成无法进食,多半伴随有
细菌或霉菌的继发性感染。
PBFD对于鸟儿病程就如艾滋病对人类的侵蚀,病鸟最终因
免疫系统丧失,继发其他病毒、细菌、霉菌和寄生虫感染问题招致死亡
预防方法
预防可以使用灭活疫苗,由两部分组成的疫苗的已经生产,疫苗可以在幼鸟14日龄时就开始使用。 初次接种疫苗后30天再次接种.
在引进新鸟之前,最好都能先做兽医检查。羽毛正常,DNA检验如果呈阳性反应的鸟,应该隔离体最少3个月后再做一次检检验。避免鹦鹉患PBFD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购入新鸟前应小心观察,尽可能减少购入病鸟。
2、新鸟必需隔离最少3个月,而在隔离期间,新鸟绝不可与鸟舍原有的鸟有接触的机会,包括流通的空气。更不应将新鸟带去出席有鹦鹉的活动和场合。
3、在隔离期间每次接触完新鸟,或到雀街、鸟店后,切记要彻底清洁(虽好洗澡和洗头)后,才接触家中的鹦鹉。
4、当发现所饲养的鹦鹉不幸感染PBFD,应立即请教兽医。
5、新购回来的鸟,如未经3个月的隔离期,应尽量避免带它出席有鹦鹉的活动。
治疗方法
药物
支持疗法。药物支持疗法仅限于治疗已经被病毒感染的鸟只。 少数感染的鸟经过药物治疗和主人的悉心照料,有康复和痊愈的情况。 如果病症只影响到鸟的羽毛,或者只有其他轻微迹象,通过支持疗法可以提高鸟的生活质量。 如果鸟的喙或指甲已经受到影响,在国外,兽医通常会建议 “
安乐死” 。
药物支持疗法是通过药物控制或减少鸟体内病毒的数量,从而控制发病症状,减少并发症出现几率。已经被感染的鸟,鸟体内病毒无法被药物彻底杀死,即病鸟仍然具有传染性。经过药物治疗和主人的悉心照料,少数鸟会完全痊愈,PBFD检测结果也可转为阴性。
除了药物支持疗法外,正确补充氨基酸,微量元素,矿物质,维他命等,建立良好的
免疫系统是提高病鸟生活质量和延续病鸟生命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