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产业,又称信息产业,它是运用信息手段和技术,收集、整理、储存、传递信息情报,提供
信息服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手段、
信息技术等服务的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包含:从事信息的生产、流通和
销售信息以及利用信息提供服务的
产业部门。
产业简介
信息技术(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
控制技术。也许您不满意这个定义,但这的确是一个又简洁、又具体、又系统、又实用的定义。
感测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通信技术就是传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就是
处理信息的技术,而控制技术就是利用信息的技术。因此这个定义不但给出了信息技术的内容,也明确了信息技术的获取-传递-处理-利用的体系,还摆清了感测、通信、计算机、控制这些概念。比较明确、领域比较清晰、大众比较有
感性认识的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感测、通信、计算机和控制这4大技术在信息系统中虽然各司其职,但是从
技术要素层次上看,它们又是
相互包含、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感测、通信、计算机都离不开控制;感测、计算机、控制也都离不开通信;感测、通信、控制更是离不开计算机。
对人类社会活动一切有用的数据、资料都可以称为信息。
广义的信息不仅包括企业
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还包括
国民经济乃至世界
经济活动的信息;不仅包括
经济信息,还包括科技信息、社会文化信息、生活信息等。
狭义的信息主要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微观和
宏观经济信息。信息手段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从事信息处理的
电脑系统和从事
信息传递的舆论、通讯工具以及相应信息
科学理论。因此,信息技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的生产、流通和
销售信息以及相应信息科学理论。
产业种类
信息处理和服务产业
①信息处理和服务产业,该行业的特点是利用现代的
电子计算机系统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信息,为各行业提供各种各样的
信息服务,如计算机中心、信息中心和咨询公司等。
信息处理设备行业
②信息处理设备行业,该行业特点是从事电子
计算机的研究和生产(包括相关机器的硬件制造)计算机的
软件开发等活动,计算机制造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可算作这一行业。
信息传递中介行业
③信息传递中介行业,该行业的特点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传递中介,将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传到目的地点。因此,
印刷业、出版业、新闻广播业、通讯
邮电业、广告业都可归入其中。
一次信息产业和二次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又可分为一次信息产业和二次信息产业,前者包括:传统的传递信息情报的商品与服务手段,后者指为政府、企业及个人等内部消费者提供的服务。
产业意义
信息技术产业是一门新兴的产业。它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基础之上,采用了先进的理论和
通讯技术,是一门带有高科技性质的服务性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信息产业通过它的活动使经济信息的传递更加及时、准确、全面,有利于各产业提高
劳动生产率;信息技术产业加速了科学技术的传递速度,缩短了科学技术从创制到应用于
生产领域的距离;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
国民经济结构上的调整。
正是由于这些优点,计算机技术产生以来,信息技术便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角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水平,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实惠。
虽然当今的信息技术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不曾奢望的利益,但技术前进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在面向21世纪的
技术变革中,
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是智能化。
当今的信息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脑在
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如记忆能力、
计算能力等等;但在许多方面,却仍然逊色于人脑,如
文字识别、
语音识别、模糊判断、
模糊推理等等。尤其重要的是,人脑可以通过
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来不断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而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所有能力都是人们通过编制程序赋予给它的,与人脑相比是机械的、死板的和无法自我提高的。
针对以上问题,人们从多年以前就开始研究智能理论与技术,探索人脑信息处理的机制,以便用机器更好地模拟人脑的功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智能理论与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正是这些进展为信息技术的智能化提供了基础。
行业前途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
平均工资来看,不管是城镇非
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IT业均为最高。
在15个省份中,多个省份平均工资最高的就是IT业。例如广东,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
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到213031元;城镇私营单位中,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也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到140251元。
统计数据
2023年末,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9.60万个[2],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9.5%。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50万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5.6%。
2023年末,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6.2万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4.5%。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5万个,占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