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端子
计算机科学领域名词
D端子是一种用来发送模拟映像信号的连接端子,仅在日本使用。由日本电子工业协会(EIAJ)为了用在卫星电视接收器上而开发。外观是一个小型扁平的连接头,与苹果公司曾用来连接以太网的AAUI端子相同。
类型
D端子能传输色差映像信号(YPBPR),配备有D5连接端的设备可以辨认并显示以下的映像信号:
配备有D端子连接端的设备可支持相同或较低档次的信号。例如D4连接端可以用来传输D4、D3、D2或D1档次的信号,但无法传输D5档次的信号。
理论上来说,将D端子连接端拆解后,可链接至标准的色差端子
分量接口
分量接口(英语:Component Video Connector)是把模拟视频中的明度彩度同步脉冲分解开来各自发送的端子。在没有其他限定条件时,该词即指YPBPR接口。
早期电视信号的复合传送方式在数学上有着根本的限制,一旦明度与色度复合之后即无法完全分离。因此,在1980年代后期,从专业用的视讯编辑应用当中开始出现了将明度与色度分离记录与传送的系统。虽然系统设计上比起复合信号复杂许多,不过显示器摄录像机等装置其实本来就必须将明度与色度分开之后才能显示或记录。采用分量系统将可免除互相复合与分离所造成的画质损失。因此1990年代中期开始也开始普及至家用电视上面。
此外,在数字信号纪录与数字电视播送时所使用的数据压缩处理当中也使用了分量技术的观念。所以在DVD播放器与机顶盒等产品上,分量输出是最自然且转换损失最少的传送端子。
分量传送的视频有许多种方式,例如将三原色直接传送的RGB方式,以及从RGB转换为明度(Y)与色差(Cb/Cr或Pb/Pr)的方式。RGB方式将所有的颜色信息作同等的处理,虽然有最高的画质,但由于RGB方式对传输带宽和储存空间的消耗太大,为节省带宽,使用色差方式来传送与记录分量视频是现在的主流。
逐行扫描
逐行扫描是一种在显示设备表示运动图像的方法,这种方法将每的所有像素同时显示。和逐行扫描对应的是隔行扫描,它常用于传统的电视系统中(逐行扫描有时候被称为非隔行扫描)。
逐行扫描常被用在计算机显示器上。通常的显示器的扫描方法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每秒钟扫描固定的帧数(称为帧率,例如60帧每秒)。
隔行扫描
隔行扫描(英语:Interlaced)是一种将图像显示在扫描式的显示设备上的方法,例如阴极射线管(CRT)。在同样帧率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比起逐行扫描引起的视觉闪烁比较小。扫描设备交换扫描偶数行和奇数行。在PAL制式NTSC制式中,都是先扫描奇数行,即奇数场。
非隔行扫描的扫描方法(即逐行扫描)通常从上到下地扫描每图像。这个过程消耗的时间比较长,阴极射线的荧光衰减将造成人视觉的闪烁感觉。当带宽受限,以至于不可能快到使用逐行扫描而且没有闪烁效应时,通常采用一种折衷的办法,即每次只传输和显示一半的扫描线,即。一场只包含偶数行(即偶场)或者奇数行(即奇场)扫描线。由于视觉暂留效应,人眼不会注意到两场只有一半的扫描行,而会看到完整的一帧。
假设我们使用直接驱动的CRT显示器,那么如果不使用隔行扫描,就需要采用下面的方式之一:
通常有一种误解是,偶场和奇场是由同一帧分拆得来的。实际上,摄像机采集的方式和隔行扫描显示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当摄像机采集图像时,偶场和奇场不是同时采集的。例如在一个每秒50场的摄像机中,第122行和124行的采集在第121行和123行的采集大约1/50秒之后进行。所以如果把一个偶场和奇场简单的拼合在一起,水平方向的运动会造成两场边界上不能完美的拼合。
在当代的显示器和电视中,由于非隔行扫描显示的刷新率的提高,使用者已经不会再感觉到闪烁现象,因此,隔行扫描技术逐渐被取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7 14:30
目录
概述
类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