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闭环状
双链DNA的
拓扑学转变中,要暂时的将DNA的一个链或两个链切断,根据异构体化的方式而分为二个型。切断一个链而改变拓扑结构的称为Ⅰ型
拓扑异构酶(top- oisomeraseⅠ),通过切断二个链来进行的称为Ⅱ型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Ⅱ)。属于Ⅰ型的拓扑异构酶,有
大肠杆菌的ω蛋白(ω-
protein,由分子量11万的单个
多肽链所成)及各种
真核细胞中存在的切断-
结合酶(nicking-closing enzyme,分子量约6万5千—7万的及分子量约10万的)。Ⅱ型拓扑异构酶,有存在于细菌中的
DNA促旋酶、
噬菌体T4的拓扑异构酶Ⅱ以及真核细胞中依赖
ATP的拓扑异构酶Ⅱ等。另外,
噬菌体λ的irt基因产物和噬菌体φX174的基因A的产物等也具有切断—结合酶的活性,可认为是拓扑异构酶之一种。Ⅰ型拓扑异构酶不需要ATP的能量而催化异构体化,作为反应的
中间产物,在
原核生物来说是游离型的5′-
OH末端扣3′-磷酸末端与酶形成
共价键,而
真核生物是3′-OH末端5′-磷酸末端与酶形成共价键。此酯键中所贮存的能量,可能在切断端的
再结合上起着作用。Ⅰ型拓扑异构化
酶催化的反应有下列各种:使
超螺旋DNA在每一切断—结合反应中,使L数(参见
DNA拓扑学异构体)发生一种变化,即松弛(
relaxation)(图1)。将互补的单链
环状DNA转变成具有
螺旋结构的双链环状DNA(图 2),使
单链DNA打结(topological knot)或解结(图3)。另外在二个环状
双链DNA一个分子的一个链切断时,形成链环状
二聚体的分子(ca-tenane)。在Ⅱ型拓扑异构酶中,DNA促旋酶可单独催化闭环状DNA产生
超螺旋,这是独特的。其它二个型的酶,除可使超螺旋松弛也需要ATP的能量外,还可催化促旋酶的
催化反应。真核细胞的拓扑异构酶Ⅰ,参与
核小体的形成,细菌的ω蛋白参与转录和某种
转位子的插入。促旋酶和T4拓扑异构酶Ⅱ参与
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DNA拓扑异构酶在
DNA解链时在将要打结或已打结处作切口。下游的DNA穿越切口并作一定程度的旋转,把结打开或解松,然后旋转复位连结。这样解链就不因打结的阻绊而继续下去。即使出现打结现象,双链的局部打开,也会导致
DNA超螺旋的其他部分过度拧转,形成
正超螺旋。拓扑酶通过切断、旋转和再连接的作用,实现DNA超螺旋的转型,即把正超螺旋变成
负超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