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
组件对象模型),是由微软推出的一
套接口规范,通过设定不同组件之间需要遵守的标准与协议,主要用来跨语言、跨进程之间的模块通信。
简介
所谓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
组件对象模型)是一种说明如何建立可动态互变组件的规范,此规范提供了为保证能够
互操作,客户和组件应遵循的一些
二进制和
网络标准。通过这种标准将可以在任意两个组件之间进行通信而不用考虑其所处的操作环境是否相同、使用的开发语言是否一致以及是否运行于同一台计算机。
优点
COM的优点:
首先,用户一般希望能够定制所用的应用程序,而组件技术从本质上讲就是可被定制的,因而用户可以用更能满足他们需要的某个组件来替换原来的那个。其次,由于组件是相对应用程序独立的部件,可以在不同的程序中使用同一个组件而不会产生任何问题,软件的可重用性将大大的得到增强。第三,随着
网络带宽及其重要性的提高,
分布式网络应用程序毫无疑问的成为软件市场上越来越重要的买点。组件架构可以使得开发这类应用程序的过程得以简化。
COM+是由微软推出的,基于COM进行再一次优化。
COM+并不是COM的简单升级,COM+的底层结构仍然以COM为基础,它几乎包容了COM的所有内容,COM+综合了COM、
DCOM和MTS这些技术要素,它把
COM组件软件提升到
应用层而不再是底层的
软件结构,它通过操作系统的各种支持,使
组件对象模型建立在应用层上,把所有组件的底层细节留给操作系统,因此,COM+与操作系统的结合更加紧密。
COM+不再局限于COM的组件技术,它更加注重于分布式网络应用的设计和实现。COM+继承了COM几乎全部的优势,同时又避免了COM实现方面的一些不足,把COM、DCOM和MTS的编程模型结合起来,继承了它们的绝大多数特性,在原有的特性上增加了新的功能。
COM+的新的优点?
以下列出COM+的几个主要特性:
COM+不仅继承了COM所有的优点,而且还增加了一些服务,比如队列服务、
负载平衡、
内存数据库、事件服务等。
队列服务对于
分布式应用非常有意义,特别是在有时
网络速度很慢的情况下,这种机制可以保证应用系统能够可靠地运行。在应用系统包含大量节点但服务器又繁忙的情况下,客户应用程序可以把它们的请求放到队列中,当服务器负载比较轻的时候再处理这些请求;
又如
COM+提供了负载平衡服务,它可以实现动态负载平衡,而且COM+应用程序的负载平衡特性并不需要编写代码来支持,客户程序和组件程序都可以按通常的方式实现。获得
负载平衡特性并不是用程序设计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配置实现
分布式应用程序的负载平衡,如上所讲的队列服务,其实也反映了一种负载平衡。
(1) 真正的
异步通讯。COM+底层提供了队列
组件服务,这使客户和组件有可能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协同工作,COM+应用无须增加代码就可以获得这样的特性。
(2) 事件服务。新的事件机制使事件源和事件接收方实现事件功能更加灵活,利用系统服务简化了事件模型,避免了COM可连接对象机制的琐碎细节。
(3) 可伸缩性。
COM+的可伸缩性来源于多个方面,动态负载平衡以及
内存数据库、
对象池等
系统服务都为COM+的可伸缩性提供了技术基础,COM+的可伸缩性原理上与多层结构的可伸缩特性一致。
(4) 可管理和可配置性。管理和配置是应用系统开发完成后的行为,在
软件维护成本不断增加的今天,COM+应用将有助于软件厂商和用户减少这方面的投入。
(5) 易于开发。COM+应用开发的复杂性和难易程度将决定COM+的成功与否,虽然COM+开发模型比以前的
COM组件开发更为简化,但真正提高开发效率仍需要借助于一些优秀的开发工具。
COM+标志着
Microsoft的组件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再局限于一台机器上的桌面系统,它把目标指向了更为广阔的企业内部网,甚至Internet国际
互连网络。COM+与多层结构模型以及
Windows操作系统为企业应用或Web应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