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北约代号:Echo class I,译文:回声I级),是
苏联海军隶下的一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是苏联海军第一代巡航导弹核潜艇。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二战结束后,美国正式开始了海军导弹武器的研制。1947年5月14日,美国国防部把海军和陆军的导弹武器的研制合并在一起,对导弹武器的研制采取统一编号和型式的管理。在初始研制阶段,美国海军对带有战略性进攻能力的导弹武器的研制重点是强调导弹与潜艇的结合。
在导弹研制方面,美国以二战期间
德国的V型导弹为母型来研制海基巡航导弹,而潜艇则作为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1955年,美国开始了
天狮星巡航导弹-1型装备常规潜艇的试验,在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后,暴露一些难以克服的严重缺点。
“天狮星”巡航导弹的缺点包括,导弹发射时的协同动作异常复杂且可靠性很差;在进行导弹发射时潜艇必须浮出水面从而破坏了潜艇的隐蔽性;导弹尺寸过大而导致潜艇水下航行阻力增加;导弹使用的液体燃料在潜艇上保存困难等。但其首要缺点是飞行速度较低且飞行高度大易于受到敌人的截击。此外,导弹的命中精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对飞行中的导弹进行有效的制导,而一旦被探测到,敌人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对抗措施来迷惑导弹或者使其转向。这些缺点既阻碍了潜艇隐蔽性的充分发挥,又无法使装备导弹的潜艇具有全球范围的核攻击能力。因此到1958年时,美国就停止了“天狮星”巡航导弹以及巡航导弹潜艇的研制工作。
建造沿革
1956年,苏联政府决定建造核动力远洋巡航导弹潜艇,试图在远洋抵抗以美国海军为首的盟军航母战斗群,遂以
658型战略核潜艇和
613型潜艇的改装型号为设计蓝本,制定了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计划书,并决定为其研制装备P/П-5反舰
巡航导弹(北约称“沙道克”
SS-N-3反舰导弹,实际导弹本身代号为4K-95,P-5指整个导弹系统)。
1956年末,659型研制工程展开,由苏联红宝石设计局负责,总设计师为II.II.普斯腾采夫,后由H.A.克利莫夫接替。在659型核潜艇设计的同时,苏联同步进行P-5导弹的试验。
1957年,苏联在1艘仅安装1枚P-5导弹发射装置的W级潜艇改装型号P-613型上进行数次试射,并最终成功完成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成功后,苏联自1959年开始将P-5导弹用于更多的W级潜艇的改装型号中,最终改装了6艘装备2枚P-5导弹的644“双筒”型和6艘装备4枚P-5导弹的665“长箱”型。
1957年10月,在P-5导弹试验成功后,苏共中央审议了苏联导弹潜艇的远景规划,按此规划,1961年要交付海军32艘装备P-5巡航导弹的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
1958年12月28日,659型首艇K-45就在苏联远东哈巴罗夫斯克地区的共青城造船厂(现称俄罗斯阿穆尔斯克造船厂)开始建造,由于是边研究边制造,加上该厂缺乏核潜艇和导弹潜艇建造经验,而且远离苏联科技和工业中心,因而首艇的建造过程并不顺利,一些急需设备不得不从苏联的欧洲部分地区紧急订购和空运。
1958年底,苏联第一艘
627型攻击核潜艇研制成功,之后苏联加紧了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首艇的研制建造工作。最终在1960年5月12日下水,1961年6月28日交艇(下水和交艇日期均另有不同报道),并于1961年同年又顺利向苏联海军交付了第2艘。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
667型战略核潜艇(北约称Y级)的服役,苏联于1969年至1974年将659型艇上的导弹全部拆除,撤掉了P-5导弹发射筒以及相关系统,外层壳也重新焊接以减小阻力及其带来的噪音,声呐系统也改成了627型上所装备的声呐,从而将其改装为核动力攻击潜艇,改装后被称为659T型,改装总设计师为O.K.马尔戈林。
服役历程
北约将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及其后的巡航导弹潜艇全部归类为SSGN,即巡航导弹核潜艇,并将659型命名为“Echo class”,即回声级。随后苏联在659型研制完成之后迅速就开始了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及651型常规潜艇的研制,同时开始研制的还有用于攻击活动目标的P/П-6反舰巡航导弹。由于659型和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外型相似,又建造于同一个时代,因此北约将它们统称为
回声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为加以区分,将先研制的659型称为“Echo class I(E-1)”,即回声I级,后研制的675型称为“Echo class II(E-II)”,即回声II级。
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包括首艇在内全部都于1961年至1963年间开工,在共青城造船厂一共建造了5艘,这也是第一批在苏联远东地区建造的核潜艇,建成服役后并全部归属苏联太平洋舰队,太平洋舰队也成为第一个编入核潜艇的部队。其中首艇K-45成功地进行了各项试验,并完成长时间的独立航行,其中有2569海里是在水下状态航行的,其余4艘艇为K-59、K-66、K-122和K-259,还有一艘K-30在1961年开工之后因为675计划而停止建造。
技术特点
艇型结构
艇型
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外型仍然采用二战时期的德国的
XXI型潜艇艇型,指挥台围壳位于艇体中部靠前,艏水平舵位于艇体前部的艇身上,可收缩回艇内,尾部采用了H型尾舵。
结构
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为双壳体结构,耐压艇体直径6.8米,采用AK-25钢板制成,厚度22-35毫米,肋距600毫米,极限下潜深度300米,工作下潜深度240米,非耐压艇体敷有反声呐涂层。全艇分10个耐压舱室,分别为1舱鱼雷舱,2舱居住舱、军官会议室,3舱导弹控制指挥舱,4舱中央舱,5舱柴油机舱,6舱反应堆舱,7舱汽轮机舱,8舱汽轮发电机、推进电机及其控制柜,9舱居住舱、厨房和冷藏舱,10舱尾舱。后来建造的675型的分舱情况基本和这一样,这也和627型的分舱情况几乎一样。
武器系统
配置
659型在上层建筑的两舷共设有6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装备6枚水上发射的P-5巡航导弹,艏部有4具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艉部有4具400毫米的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СЭТ-65和53-61型鱼雷。
导弹
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装备有6枚P-5巡航导弹,该导弹由苏联第52试验设计局于1955年开始研制,总设计师是B·H·切洛梅伊。P-5导弹长度11.2米,直径0.9米,翼展2.5米,弹翼在出发射筒后自动打开,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有2台固体燃料的助飞器,飞行速度0.9-1.0马赫(也有1.2的马赫的报道),射程460-500千米(也有350千米的报道),飞行高度800-900米,起飞重量5200千克。P-5导弹不仅射程和装备于658战略核潜艇最初型上的P-13导弹(北约称“萨克”
SS-N-4导弹)相当,并且也只能从水上状态发射,可以装一枚重1000千克20万-35万顿当量的核弹头打击美国海岸城市,但只能用以打击陆上的固定目标,没有自导头,采用惯性制导,其控制系统有自动驾驶仪、计时器、气压高度表及“北方”导弹火控雷达。
P-5导弹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是由第1舱内的操纵台遥控实施的,在水上状态发射导弹发射筒抬起至发射角14°的时间为125秒,由于P-5导弹的作战任务只是打击敌陆上固定目标,不存在获取目标指示问题,不能攻击活动目标也使其战略意义远大于其真正的战斗价值,此外,由于发射导弹的时候潜艇必须保持水面状态并且停车使得659型艇易遭敌摧毁。
1961年,切洛梅伊又推出了加装雷达高度表的P-5改进型P-5D,稍后又在P-5D基础上推出了改进的P-5K(北约称SS-N-3C)。1962年3月2日,对陆攻击型P-5K开始装备5艘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P-5K增加了一个多普勒测速和漂移测量仪,能计算出已巡航程和偏差,使发射精度有了提高,圆概率偏差达4千米。除对陆攻击型外,第52试验设计局还从P-5发展出了岸基反舰型P-5S(SSC-1A)、舰射反舰型P-35(SS-N-3B)以及潜射反舰型P-6(SS-N-3A)巡航导弹。P-6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超视距反舰导弹,同时也是第一种装在潜艇上自导引的导弹。该型导弹不仅具有自带雷达的导引功能,而且可以使用USPEKH系统从图-95RT接受目标信息,实现超视距打击。P-6导弹后来装备了16艘J级潜艇(每艘装4枚)和29艘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每艘艇布置有6具SPU-35V导弹发射筒,共装6枚导弹)。携带P-6导弹的E-II服役,使苏联海军第一次拥有对美国航母战斗群切实的威慑力。
艇电系统
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导航系统为“冥王星659型”及“灯塔”陀螺仪,声呐系统为МГ-13“北极”侦查声呐,雷达为“三棱镜”雷达和“涌浪-M”侦察雷达,以及其他导航设备,如计程仪、测冰仪和潜望镜等。
性能数据
服役动态
1973年8月20日,K-1艇在加勒比海搁浅,艇首受到严重损坏。K-66艇在发生事故后,于1980年封存。
1981年9月10日夜间,K-45艇与苏联渔船“Novokachalinsk”号相撞,渔船沉没,潜艇艇首外壳和声纳系统被彻底摧毁。
1983年8月21日,K-122艇在冲绳东部85英里处航行时VII舱着火,14人死于一氧化碳毒气之中,之后返厂大修,后在1985年10月解除正式役,列入备用役。全部659型艇在苏联解体之后陆续除役。
该级各艇
总体评价
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作为苏联第一代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使苏联海军第一次拥有能够威胁美国航母的潜艇部队。但由于属于苏联早期设计的核潜艇,由此也成为了事故频发的一个潜艇级别。不难看出,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是苏联在巡航导弹核潜艇的研制上“急于求成“的产品,它是以627型为基础,吸收了644型和665型P-5导弹作战使用经验研制成的。正如658型是627型加弹道导弹一样,659型是627型加巡航导弹。在659型之后,苏联又加速了研制
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和651型巡航导弹常规潜艇,装备可打击水面活动目标的P-6巡航导弹,虽然P-6导弹也只能从水面状态发射,但在巡航导弹核潜艇的研制上又跨出了一步,可以执行打击水上活动目标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环球网,舰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