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
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时间段
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2008 Pacific Typhoon Season),是2008年西北太平洋与南海水域中热带气旋的活跃时间段。虽然有关方面并没有设下本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五月至十二月期间形成。
台风总结
台风季预测
2000年起的4月和6月,香港城市大学大气研究实验室都会公布对该季的预测。它们将每季平均风暴数目(1950至2000年)定为31个热带气旋,27个命名风暴,及17个台风。
2008年4月18日香港城市大学大气研究实验室发表了对2008年台风季的首份预测,预期该季的热带气旋活动高于平均(33个热带气旋,30个命名风暴,19个台风)。
2008年6月24日香港城市大学大气研究实验室发表了对2008年台风季的第二份预测,再度确认此前的数据。
热带气旋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有时间均以东八区时间(UTC+8)为准。
自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开始以来,本台风季总共产生了31个热带气旋。
以下描述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热带气旋发展过程、强度、活动日期和热带气旋卫星云图与路径图。
台风浣熊Neoguri
主词条:台风浣熊
PAGASA:Ambo
时间:(2008年4月13日-4月19日)
强度:150km/h 90mph十分钟, 960hPa百帕
4月13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棉兰老岛之东形成,而日本气象厅已在同日较早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4月14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4月15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浣熊。
4月16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
4月18日,中国气象局宣布它在文昌市登陆,不过日本气象厅并没承认。
4月19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它在阳江登陆。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超强台风威马逊Rammasun
主词条:台风威马逊
PAGASA:Butchoy
时间:(2008年5月7日-5月13日)
强度:195km/h 120mph十分钟, 915hPa百帕
5月7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棉兰老岛之东形成,日本气象厅在同日较早时间已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威马逊。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5月8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5月9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
5月10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超级台风。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台风。
5月12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并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5月13日,它转性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麦德姆Matmo
主词条:台风麦德姆
PAGASA:Dindo
时间:(2008年5月14日-5月17日)
强度:95km/h 60mph十分钟, 992hPa百帕
5月14日,一热带低气压在马尼拉之东北形成。
5月15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麦德姆。
5月1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5月16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5月17日,它转性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日本气象厅在事后报告中,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夏浪Halong
主词条:台风夏浪
PAGASA:Cosme
时间:(2008年5月14日-5月20日)
强度:110km/h 70mph十分钟, 975hPa百帕
5月14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民都洛之西南形成,日本气象厅在同日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5月1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5月16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夏浪。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5月1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
5月18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5月19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
5月20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转性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台风娜基莉Nakri
主词条:台风娜基莉
PAGASA:Enteng
时间:(2008年5月27日-6月3日)
强度:180km/h 115mph十分钟, 945hPa百帕
5月27日,一热带低气压在雅蒲岛之西北偏北形成。
5月2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娜基莉。
5月27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5月28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
5月28日,日本气象厅将娜基莉升格为台风。
6月2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
6月3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转性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风神Fengshen
主词条:台风风神
PAGASA:Frank
时间:(2008年6月18日-6月25日)
强度:165km/h 105mph十分钟, 945hPa百帕
6月18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Hinatuan之东北形成,日本气象厅在同日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6月1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6月19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风神。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
6月20日,它在萨马岛登陆。同日,它在马斯巴特岛登陆。
6月21日,它在Tablas岛、马林杜克岛和奎松省登陆。
6月22日,它在布拉干省登陆。
6月23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
6月24日,它在香港以东海域掠过并登陆深圳东部。
6月25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海鸥Kalmaegi
主词条:台风海鸥
PAGASA:Helen
时间:(2008年7月13日-7月20日)
强度:120km/h 75mph十分钟, 970hPa百帕
7月13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巴士古之东形成,日本气象厅已在前一天把它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7月14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7月1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海鸥。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16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7月1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它在台湾的宜兰县登陆。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7月1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它在福建省登陆。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7月19日,它在浙江省登陆。同日,它在江苏省登陆。
7月20日,它在黄海南道登陆。同日,它转性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台风凤凰Fung-wong
主词条:台风凤凰
PAGASA:Igme
时间:(2008年7月24日-7月29日)
强度:155km/h 85mph十分钟, 960hPa百帕
7月24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巴士古之东北形成,日本气象厅已在前一天把它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7月2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凤凰。
7月26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
7月2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
7月28日,它在台湾花莲县秀姑峦溪口附近登陆。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它在福建省登陆。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7月29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北冕Kammuri
主词条:台风北冕
PAGASA:Julian
时间:(2008年8月3日-8月7日)
强度:110km/h 70mph十分钟, 975hPa百帕
8月3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Aparri之东北形成,日本气象厅在同日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8月4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8月5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命名为北冕。
8月6日,下午它在上川岛登陆。
8月6日,19时45分在广东阳西县溪头镇沿海地区再次登陆,它在下川岛登陆。同日,它三度在阳江市登陆。
8月7日,它在防城港市登陆。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巴蓬Phanfone
主词条:台风巴蓬
时间:(2008年8月10日-8月11日)
强度:95km/h 60mph十分钟, 996hPa百帕
8月10日,日本气象厅将位于南鸟岛之北的热带低气压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巴蓬。巴蓬在形成不久就迅速增强,更一度增强至强热带风暴的程度。
8月11日,它迅速减弱并转性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黄蜂Vongfong
时间:(2008年8月14日-8月17日)
强度:95km/h 60mph十分钟, 990hPa百帕
8月14日,一热带低气压在东京之西南形成。
8月1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黄蜂。
8月16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8月17日,它转性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鹦鹉Nuri
PAGASA:Karen
时间:(2008年8月17日-8月23日)
强度:140km/h 85mph十分钟, 955hPa百帕
8月17日,一热带低气压在关岛之西南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8月18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鹦鹉。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19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
8月21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22日,下午4时50分它在香港西贡附近登陆。
8月22日,下午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8月23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超强台风森拉克Sinlaku
PAGASA:Marce
主词条:森拉克(2008年9月8日-9月21日)
强度:185km/h 115mph十分钟, 935hPa百帕
强台风黑格比Hagupit
PAGASA:Nina
时间:(2008年9月15日-9月25日)
强度:165km/h 115mph十分钟, 935hPa百帕
9月15日,位于太平洋西部的一个低压区在关岛以北海域产生热带扰动。
9月17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1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18日,下午13时30分,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黑格比。
9月20日,1时15分UTC,日本气象厅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同日1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再将之升格为台风,1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台风。
9月21日8时,当时位置于北纬16.1度、东经127.4度,最高持续风速达每小时100公里。
9月22日,17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轻度台风黑格比升格为中度台风,以时速30公里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越巴士海峡。
9月22日晚上7时,黑格比集结在香港之东南偏东约790公里(北纬19.5度,东经121.2度附近),以时速30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动进入南中国海。
9月23日上午10时,黑格比集结在香港之东南约380公里,以时速约28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动靠近广东省沿岸。
9月23日下午16时黑格比集结北纬20.3度、东经115.1度位置,时速30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动,中心最高风速每小时175公里。
9月24日0时,黑格比在在北纬20.8度,东经113.1度附近以时速约28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动。
9月24日6时45分黑格比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同日下午8时减弱为热带风暴。
9月25日2时,黑格比进入越南境内并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并于同日晚上消散。
超强台风蔷薇Jangmi
PAGASA:Ofel
时间:(2008年9月23日-10月1日)
强度:215km/h 130mph十分钟, 905hPa百帕
9月24日,在雅浦岛西北偏北约3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为一热带低气压。初时一个广阔的副热带高压脊位于蔷薇中心以北,蔷薇沿着该副热带高压脊之西南面大致向西北偏西移动。它在高空辐散非常良好,附近水温颇高及垂直风切变微弱的大气环境下迅速增强,当晚它增强为热带风暴。
9月25日,凌晨增强为强热带风暴。
9月26日,下午蔷薇进一步增强为台风及转向西北移动。
9月27日,进一步增强,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五级超级台风,其中心十分钟最高持续风力为每小时232公里(天文台评级),一分钟最高持续风力更达每小时270公里,最高阵风亦接近每小时325公里。台风蔷薇是自2007年台风圣帕首个达五级超级台风强度的热带气旋,亦是2008年最强的热带气旋。蔷薇发展出一个55公里宽的完整无云的风眼,它亦增强至大气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高强度。
9月28日,台风蔷薇在登陆前受陆地影响减弱至四级台风强度,下午3时40分在台湾宜兰县南澳乡附近登陆。 当晚它穿越台湾北部,它受台湾地形影响,曾短暂向西南移动并迅速减弱。随后西风槽经过令副热带高压脊东退,令蔷薇转向北移动。
9月29日,蔷薇离开台湾,并减为一强热带风暴,傍晚再减弱为热带风暴及沿着副热带高压脊之西北部转向东北移动。蔷薇受较高垂直风切变和较冷海水的影响继续减弱。
9月30日,进一步转向东北偏东移动,穿越东海。
10月1日,受西风槽影响,于晚上在鹿儿岛以南约170公里变性为温带气旋,穿越日本以南海域。
热带风暴米克拉Mekkhala
时间:(2008年9月28日-9月30日)
强度:85km/h 50mph十分钟, 990hPa百帕
9月27日,一热带低气压在南海之海面上形成。
9月2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10月1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米克拉发出最后警告。
热带风暴海高斯Higos
PAGASA:Pablo
时间:(2008年9月29日-10月5日)
强度:65km/h 40mph十分钟, 996hPa百帕
9月29日在马尼拉东南约1130公里的菲律宾以东海域形成为一热带低气压,它初时在其中心以北的高压脊引导下,大致向西北移动。
9月30日,增强为热带风暴及穿越菲律宾中部。当日下午海高斯登陆菲律宾,强度略为下降。
10月1日海高斯稍为采取一个偏北路径,当晚在马尼拉西南约40公里处掠过,受地形影响,强度进一步下降。
10月2日,海高斯进入南海,在香港以南约680公里掠过,并减弱为热带低气压。海高斯继续受在其中心以北的高压脊引导,高速向西北偏西移动,穿越南海中部。
10月3日,海高斯以北的高压脊出现一个弱点,令它渐渐转向西北偏北移动。同时,海高斯因南海环境颇佳而重新增强为热带风暴,当晚它登陆海南岛文昌市龙楼镇,并继续向北移动,穿越海南岛东部及朝向广东西部。受到海南岛陆地影响,海高斯移动转为缓慢,组织转差,对流明显减弱及更为松散。
10月4日,上午5时海高斯离开海南岛,同日上午10时左右再一次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当日下午海高斯继续逼近广东西部,并于下午五时十分登陆吴川市大山江镇。登陆海高斯进一步减弱。
10月5日,凌晨海高斯减弱为一低压区。
热带风暴巴威Bavi
时间:(2008年10月19日-10月20日)
强度:85km/h 50mph十分钟, 992hPa百帕
10月19日,一热带低气压在九州东南之海面上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10月20日,巴威转变为温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巴威发出最后警告。
强热带风暴美莎克Maysak
PAGASA:Quinta-Siony
时间:(2008年11月7日-11月11日)
强度:95km/h 60mph十分钟, 985hPa百帕
11月7日,一热带低气压在巴拉望湾西北之海面上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翌日于西沙以东海面再升格为一强热带风暴,受南海北部的一股冷锋影响,美莎克移至东沙南面海域时移动相当缓慢,并在马来西亚沙巴北面海岸一带受赤道无风带影响而减弱。
11月10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美莎克发出最后警告。同日20时,它减弱为一低压区。
11月12日,美莎克的环流重新增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重新升格为热带扰动。同日晚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
11月13日,因美莎克迟迟不增强,最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11月14日取消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并把它降格为热带云团。
热带风暴海神Haishen
时间:(2008年11月16日-11月17日)
强度:75km/h 45mph十分钟, 1004hPa百帕
11月15日,一热带低气压于硫磺岛附近形成,它增强为热带风暴。翌日,它迅速演变成温带气旋。
热带风暴红霞Noul
PAGASA:Tonyo
时间:(2008年11月16日-11月18日)
强度:75km/h 45mph十分钟, 994hPa百帕
11月12日,一热带扰动于菲律宾棉兰老岛以东的海域形成。当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此热带扰动评为POOR。
11月13日,此热带扰动逐渐吹向菲律宾棉兰老岛,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把此热带扰动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命名Tonyo。
11月16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此热带扰动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26W。同日,热带低气压26W移动到中国南海,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亦此为26W作出最后报告。同日,热带低气压26W曾短期增强为热带风暴。
11月17日,登陆越南南部并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并于当天晚上消散。
台风白海豚Dolphin
PAGASA:Ulysses
时间:(2008年12月10日-12月19日)
强度:120km/h 75mph十分钟, 970hPa百帕
12月3日,一低压区在关岛西北面海域形成,它迅速向东北移动并转化为一个温带气旋。
12月4日,该温带气旋移至北纬30度附近,即威克岛以北附近,并向东移动,中心风力增强至烈风程度。它移至东经170度附近转向东南移。
12月8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指它由一个温带气旋转化为一个热带气旋。
12月9日,由于水汽不足,它逐渐减弱,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低压区。
12月10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重新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27W,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将白海豚命名为“Ulysses”。
12月11日,热带低气压27W掠过关岛以南海域。
12月1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27W升格为热带风暴。当日下午,日本气象厅将白海豚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白海豚”。同日,白海豚进入香港观察范围,并给予报告。当日晚上,香港天文台亦将白海豚升格为热带风暴。
12月15日,日本气象厅及香港天文台先后将白海豚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当时,强热带风暴白海豚集结于雅蒲岛之西北约1030公里。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白海豚升格为一级台风。同日,日本气象厅及香港天文台亦先后将它升格为台风。白海豚一直采取向西移动的路线,预料将吹向陆地,但受到东北季风影响,白海豚由向西移动的路线转为向西北偏北移动。期后,白海豚再转向北或东北的移动路线,并预料吹向太平洋海域。当时,台风白海豚集结于冲绳岛之东南偏南约1100公里。
12月17日,白海豚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下午9时集结在硫黄岛之西南偏西约970公里,预料向东北偏东移动,时速约20公里,大致移向硫磺岛,穿越西北太平洋并减弱。
12月18日,白海豚减弱为热带风暴,并向东北偏东移动。
由于热带风暴白海豚的移动路径已离开香港天文台的观察范围,因此,香港天文台已于12月18日下午2时45分为白海豚作出最后报告。
12月19日,白海豚已再度转化为温带气旋。
其他热带气旋
除了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气压和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是热带风暴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热带低气压01W
热带低气压01W:(2008年1月13日-1月16日)
强度:55km/h 35mph十分钟, 1004hPa百帕
1月13日,一热带低气压于在马尼拉之西南形成。
1月14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1月1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重新为它发出报告。
1月16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2008年1月22日-1月23日)
强度:55km/h 35mph十分钟, 1006hPa百帕
热带低气压08W
PAGASA:Gener
热带低气压08W:(2008年7月4日-7月7日)
强度:55km/h 35mph十分钟, 1000hPa百帕
7月4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Coron之西北形成。
7月5日,它离开菲律宾的警告范围,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7月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曾为它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后因为它登陆广东东部而将TCFA取消。它登录惠州一带,曾刮起数小时的狂风,伴随大雨。该热带低气压于7月7日下午2时最接近香港,当时它位于北纬香港东南偏南约40公里(22.1N, 114.5E - JTWC下午2时的定位),当时它掠过香港以南海域。当日天文台3度发出雷暴警告 。
当晚热带低气压登陆广东东部,并进一步减弱,但翌日仍为香港带来暴雨,天文台于9时15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并于10时45分取消。 与热带低气压相关的西南气流于7月8日为香港带来不稳定的天气。
由于香港天文台没有将Gener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因此并没发出一号戒备信号。 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将此热带低气压命名为“Gener”。
热带低气压11W
热带低气压11W:(2008年8月13日-8月14日)
强度:55km/h 35mph十分钟, 998hPa百帕
8月13日,一热带低气压在那霸之北形成。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低压基卡Kika
CPHC:Kika
热带风暴Kika:(2008年8月7日-8月16日)
强度:65km/h 40mph一分钟, 1007hPa百帕
热带低气压14W
PAGASA:Lawin
热带低气压14W:(2008年8月25日-8月28日)
强度:55km/h 35mph十分钟, 1002hPa百帕
8月25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Virac之东南形成,日本气象厅在第二天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8月27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2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将14W命名为Lawin。
热带低气压16W
热带低气压16W:(2008年9月10日-9月11日)
强度:55km/h 35mph十分钟, 1002hPa百帕
9月10日,一热带风暴在东京之东南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11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热带低气压 16W卫星云图
热带低气压17W
热带低气压17W:(2008年9月14日-9月14日)
强度:45km/h 30mph十分钟, 1012hPa百帕
9月14日,一低压区于转化为温带气旋前在东京以东增强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低气压22W
热带低气压22W:(2008年10月13日-10月15日)
强度:55km/h 35mph十分钟, 1006hPa百帕
10月13日,一热带低气压在海南岛以西,北部湾以南形成。
10月14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10月1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低气压
PAGASA:Rolly
热带低气压:(2008年11月7日-11月9日)
强度:55km/h 35mph十分钟, 1006hPa百帕
11月6日,一热带扰动在菲律宾海形成。
11月7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一热带扰动,并评级为“fair”。同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把它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11月9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并将它降格为低压区。
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将它命名为Rolly。
热带气旋命名表
国际台风委员会命名法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是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名字是根据以下名单而定,不按年度划分。风暴名字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小组的成员提供,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自提交10个名称,并以该国英文名称按字母顺序排列。在2008年使用的名字清单中,有5个名字被替换,新名字“三巴”、“马力斯”、“山神”、“丽琵”和“山竹”,分别取代了“珍珠”、“碧利斯”、“桑美”、“象神”及“榴莲”。2008年的风暴名称会与2002年的部分风暴名称相同。
菲律宾热带气旋命名法
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 PAGASA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于该国风暴责任范围内的热带气旋命名之用。名单每四年循环再用,因此本年名单与2004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名单相同,但热带气旋名称Unding, Violeta和 Winnie则分别被Ulysses, Vicky和Warren所取代。本年度未用名称以斜体字表示,黑体字表示2008年已经使用过,粗体名称则表示该风暴名称已被除名。
由于Cosme和Frank对菲律宾造成严重伤亡,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宣布将以上2个名字从名单中退役,由Carina和Ferdie取代。
台风季影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31 15:45
目录
概述
台风总结
台风季预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