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3年
年份
1683年是中国农历癸亥年(猪年),永历三十七年;清代康熙二十二年;日本天和三年。
大事记
2月2日,施琅之子施世骠晋升为左都督,后升海坛(今平潭岛)总兵,署理陕西固原并福建水师提督印,官正一品,从莆田带兵至惠安,死于途中。2月,施琅在铜山(东山)举行远征澎湖誓师大会。
3月,满清占领台湾,南明势力败亡,朝鲜反清北伐计划中止。
5月,印度海军基地被英国占领,后来苏联海军舰艇在此驻扎,港内水深15~18米,有2座矿石码头和一个石油浮筒泊位,可靠泊10万吨级船舶。与西海岸的孟买港一样,维沙卡帕特南也是军商合用港,海军基地只占港区的一部分。
创立于1683年的德国顶级厨电品牌Gaggenau嘉格纳——被授予家电“劳斯莱斯”的美誉。
5月3日 苏丹穆罕默德四世进入贝尔格莱德
6月8日,一名在奥地利维也纳的犹太面包师烘焙出像马镫形状的面包圈,他把它们献给了打败土耳其人的波兰国王杨索宾斯基三世。面包圈呈马镫形状,也是为了纪念在这场战役中骑兵发挥的关键作用。
6月14日,清军跨海东征。经过7天激战,先将澎湖攻克,全歼郑军精锐。郑克塽最终采取太傅刘国轩的建议,顺应时势,归顺清廷。于是派人向施琅请降。施琅立即奏请康熙皇帝定夺。康熙降旨施琅,接受郑氏请降,又重申了先前的承诺:如能诚心来归,可将前罪尽行赫免。
7月8日 施琅率领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向台湾澎湖进发。
7月16日 清军向澎湖发起进攻,清军击败大明海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9月,清勒令盘踞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撤离清领土。侵略军不予理睬,反而率兵窜至爱珲劫掠,清将萨布素将其击败,并将黑龙江下游侵略军建立的据点均予焚毁,使雅克萨成为孤城。但侵略军负隅顽抗
9月2日,设立黑龙江将军,黑龙江第一任将军萨布素率部戍边于瑷珲,统辖松花江左岸以北,包括漠河在内至外兴安岭的广大地区。
9月11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维也纳城门前被欧洲联军击败,中止了向欧洲进军的步伐。
9月12日,马拉松战役爆发。波兰国王杨·梭别斯基指挥七万欧洲各国联军在维也纳城下大破奥斯曼土耳其军。奥斯曼军队(共13.8万)阵亡1.5万人,联军阵亡约4000人。奥斯曼军队对维也纳两个月的围攻宣告结束,此战役也成为奥斯曼扩张历史的转折点。维也纳之战爆发。在奥斯曼帝国军队围困维也纳的两个月后。这场战役阻止了奥斯曼帝国攻入欧洲的行动,并维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欧的霸权。
10月,奥地利战胜奥斯曼帝国的第2次入侵,迅速上升为欧洲强国。在这个期间是奥地利巴洛克时代的鼎盛时期,其中最辉煌和最有特色的就是宏伟气派的建筑
正如日中天的山西商人和陕西商人联手,在这里建起当地最早最大也最气派的会馆——“山陕会馆”,当地人称“西关帝庙”。会馆在当地影响极大,以至附近地段随之易名“关帝街”。
福建总督姚启圣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朝天阁改为正殿,后因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屡次建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所以人们也称正殿为太子殿。
10月2日 施琅亲往台湾,接受了郑氏的归降。郑克塽刘国轩、冯锡范等文武官员正式剃发投降。
10月6日 宾夕法尼亚州成立。
11月,为了给予阿姆斯特丹银行贵金属贸易新的推动力,阿姆斯特丹银行建立了一个凭金银块或硬币提供6个月银行货币贷款的制度,这一制度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功。
11月1日 纽约被分为12个县。
11月22日,崞县发生7级强烈地震。时任山西巡抚的穆尔赛奏报,太原府所属15州县,以代州、崞县、繁峙灾害最重。崞县庐舍房屋被毁坏6万余间。
野猪因过度捕猎在英国消失。
出生
2月28日——法国物理学家,博物学家René Antoine Ferchault de Réaumur。
3月1日——英王乔治二世的王后Caroline of Ansbach。
3月1日——六世达赖喇嘛(Tshangs-dbyangs-rgya-mtsho)仓央嘉措
6月23日——法国汉学家Jean-Philippe Rameau。
8月27日——清圣祖康熙的九子爱新觉罗·胤禟(1683~1726)
9月22日——清圣祖康熙的九女固伦温宪公主 (1683~1702)
11月10日——英王乔治二世。
11月30日——奥地利陆军元帅Ludwig Andreas Graf Khevenhüller。
12月19日——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五世。
贩盐发家的清代鉴藏家安岐出生。
清前期一位突出的有胆识的宰相级官员孙嘉淦出生。
著名画家高凤翰出生。(1748年逝世)
逝世
1月21日——英国政治家Anthony Ashley-Cooper。
2月18日——荷兰画家Nicolaes Pieterszoon Berchem。
3月19日——英国剧作家Thomas Killigrew。
6月19日——法国历史学家François-Eudes de Mézeray。
癸亥年11月 清兵部尚书兼太子太保姚启圣
12月15日——英国作家Izaak Walton。
清代一等侯张勇逝世。
姬际可逝世。(生于是1602年)
英国科技专栏之人胡克逝世。
杂言轶事
刘国轩力主归清
刘国轩,字观光,福建长汀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与清军激战于澎湖,败归台湾。是月二十四日,他向郑克塽、冯钖范等讲述战败经过,群情汹汹。郑部将领何佑等人纷纷同清军秘密联系,请施琅速取台湾,愿为内应。郑克塽急会文武官员,讨论战守之策。部将黄良骥提出:取吕宋(今菲律宾之吕宋岛)为基业,撤离台湾。冯钖范支持此议,郑克塽急命准备。刘国轩认为:众志瓦解,守也实难,但财宝装船,远涉大洋,恐有不测;郑克塽年幼,其叔叔郑聪与冯钖范揽权纳贿,拒纳忠言,令其失望。是时,他心腹人自澎湖回,转达施琅话说,“吾不与为仇。若肯降,吾必保奏而封公候。前此,各为其主,忠臣也,彼固无罪。”刘国轩很感动,反复思索,决计归清。闰六月初三日,他首倡其议。同月,郑克塽决定同清廷议抚。但冯钖范再三阻挠。刘国轩斥说:“当此之际,尚切狐疑,倘一朝变起肖墙,将奈何呢!”刘国轩遂调兵遣将,监护郑氏家族及其亲信。七月十五日,又遣胞弟刘国昌为副使,随同郑克塽冯钖范所派之人,同副将曾蜚赴施琅军前,请求归清。刘国轩一面命红旗官加意巡查,稳定台湾局势;一面致书施琅,请他速赴台湾,以防事久生变。康熙二十三年(1684),刘国轩单骑至京。三月初六日,官授直隶天津总兵官。四月初二日,康熙帝召见他时,称他素怀忠诚,首先归清,颇多赏赐。
郑克塽投清
康熙二十二年(1683)七月,福建总督姚启圣疏请对郑克塽颁赦招抚。是月二十七日,康熙帝在敕谕中希望郑克塽等诚心投归,率众登岸,他将从优录用,妥善安置。康熙帝还强调说决不失信于天下。同日,郑克塽派兵官冯钖珪、工官陈梦炜同侍卫吴启爵、笔帖式常在来到施琅军前,缴延平王册印、招讨大将军印及公候伯将军都督印。八月十八日郑克塽刘国轩、冯钖范等文武各官剃发,跪听宣读赦抚。康熙二十三年二月,康熙帝命郑克塽来京,编入旗下。明朝后裔郑部及文武各官在直隶、河南等省安置。康熙二十三年(1685)十二月十三日,郑克塽等到京。康熙帝授郑克塽公爵,授刘国轩、冯钖范伯爵,俱隶上三旗。郑部文武各官二千余名及明宗室、鲁王世子朱桓等均于福建附近各省安置。郑军四万余名,愿入伍或愿归农,均听其自己选择。自郑成功兴师抗清,至郑克塽,奉南明永历为正朔,历三世,计三十七年;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1661)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并收复了台湾,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台湾同大陆重归一统,凡二十三年。
施琅进入台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八月初八日,郑克塽刘国轩和冯钖范派副使何仕隆等人,携书致施琅,内称台湾兵民数十万,恐人心危疑不一,请速来安辑。此前,有人对施琅说:公与郑氏有三世之仇,今郑氏如笼中鸟,何不急灭之?施琅回答说:“吾此行上为国下为民耳!若其衔璧来归,当即赦之,毋苦我父老子弟幸矣。何私之与有?”八月十一日,施琅统领官兵、船只,自澎湖台湾。十三日,到达台湾鹿耳门。郑克塽率刘国轩、冯钖范等文武官员已预先剃发,并预制清朝旗号,遂在鼓乐声中亲迎施琅及其官兵。台湾百姓也壶浆迎师,接踵而至。其后,施琅宣读康熙帝敕谕,郑克塽等欢呼踊跃。施琅礼待郑氏家族,不究宿怨。他还敬重刘国轩,并说:他人不明白,定要断送一方人民性命!惟君明智,保身全国。施琅还亲撰祭文,告祭郑成功庙。文中表达了他对郑成功开发台湾的敬仰之情。十九日,施琅严肃军纪,分别颁布不准官兵占用民居和地方派办军资等具体规定,强调如有违反者,定加严惩。二十日,颁布《谕台湾安民生示》,希望百姓毋荒农务,照常贸易。规定康熙二十二年纳谷十减其四,其他一切杂派差徭,尽行蠲免。台湾出现了“市肆不惊、耕耘如故”的稳定局面。康熙帝喜而赋诗:“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加授施琅为靖海将军,封靖海候,世袭罔替。
吴兴祚请开广东海界
吴兴祚,字伯成,号留村,一作留邨,祖籍浙江山阴(浙江绍兴)。康熙二十一年(1682),升任两广总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十月,因清一统台湾,吴兴祚疏请开广东沿海边界,以广州等七府沿海土地,招民采捕耕种。康熙帝非常重视此议,谕示:今若展界,对沿海人民甚为有益。吴兴祚所奏极是,其浙闽等处也有此等事情。二十一日,他决定浙江、江南、福建、广东四省,每两省派一名大臣前往,就地定议开沿海边界事。二十八日,命吏部侍郎杜瑧、内客学士席柱往广东、福建,工部侍郎金世鉴、副都统雅思哈往江南、浙江,专责此事。十一月十一日,康熙帝谕杜瑧等:迁移百姓,甚为紧要,应查明原业,各还其主。可传谕该省督抚,务令妥善安置。吴兴祚深感此事关系广大百姓安危,遂殚心竭力,筹画周详,亲自和杜瑧等巡查安置,兵民各得其所。康熙二十三年七月,席柱等回京复命,查还广东民地二万八千一百九十二顷,复业人口三万一千三百名。其它三省的展界复业也同时完成。十一月,清廷停止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沿海地区海禁处分例,这与吴兴祚疏请有重要关系。
参考资料
康熙二十二年_中国历史纪事年鉴查询.在线查询_中国历史纪事年鉴查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7 21:05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