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常丰镇(梅城)人,清代官员,为政清廉有为。官至浙江布政使。
咸丰八年(1858)乡试中副车。同治四年(1866)授刑部主事,12年升
陕西知府;光绪三年(1877)迁任甘陕秦阶道,11年请假归省;15年任福建盐法道兼署督粮道;20年任
湖北按察史、布政史;21年授
资政大夫,迁
浙江布政史。
龙锡庆在任期间,因公正清廉受到百姓爱戴。据说,其亲题府署对联,以为官吏警戒。其中一联:“无助于国,无德于民,若犹华衣美食,有何面对尔父老;为臣要忠,为子要孝,每当夙兴夜寐,以此心报我君亲。”
同治十三年(1874),龙锡庆离任,古时有“清官离任挂靴,赃官离任留帽”的风俗,
西宁百姓将龙锡庆的靴子高挂在跨街牌坊上,跨街牌坊自此被称为“清官坊”。
历史上,
瓦窑堡经过了多次扩建。清同治年间,瓦窑堡经多次攻防,几成废墟。乱平后,同治七年(1868年),知州龙锡庆移驻瓦窑堡(当时称“望瑶堡”),六次迁民于此,赈灾安边。次年,率军民在米粮山的城堡之下东南侧修建外城,城墙环绕,内中形成街市,当时人称“龙公城”。
龙仁荄(即龙锡庆)热心文教,在瓦窑堡修一“正谊书院”,安定县城修一“文屏书院”,购买许多土地交给
书院基金,存商号生息,供书院开支。
同治后之安定文人多出于这两个书院。
民国初年,两个县立初高两级学校,还是用这两个书院之地址、土地、经费。直至
土地革命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