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饭是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当地农民的大聚餐,是传统的社日宴饮的继续。宴会开支的款项来源,主要是村内工厂、店铺、专业户、个体户和普通村民的捐赠,港澳同胞、华侨的赞助,其次是龙船部件的竞投所得。
来源
龙舟竞渡的风俗各地都有,但尤以岭南一带花样繁多,除了常见的“斗标”和“趁景”外,还有“踩龙舟”、“打龙舟”以及在西樵山顶斗龙舟等种种形式。南越先民驾船的本领可不是盖的。东汉期间的《越绝书》称赞说:“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可要在水中揾食,不能单靠本领,还得跟海里的龙王搞好关系。专家考证,南越族是最早有龙图腾的族群之一。千百年来的广州乡间,划龙舟一直是端午期间最盛大的活动,披红挂绿、百龙汇集、村村欢笑的龙舟“趁景”和“探亲”,锣鼓喧天、争先恐后、万人争睹的“斗标”,以及一开数百围的“龙舟饭”。
赛龙舟(俗称“扒龙船”)是
珠三角水乡的一项传统
民俗体育活动,由来已久。清初著名学者
屈大均在《
广东新语》一书中,对珠三角每年
端午节期间的赛龙夺锦以及赛后的喜庆场面皆有描述:“岁五六月间斗龙船。”主办者给全胜者赠“与状元标,张伎乐,簪花挂红”。龙船“得胜还埠,则广召亲朋燕饮”。这种宴饮,珠三角人称为食“龙舟饭”。
简介
为了讨个好意头,村民争出高价,以赢得对龙头、
龙尾、船鼓或木桡的保管权。还有的是新龙船落水时到附近各村巡游所得的
谢仪。当然,竞赛赢得的奖品——全体金猪、成坛美酒等,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至于烹饪,则从村民中挑选多名业余烹调高手作“候镬”,到各家各户借来炊具、碗碟,架起案板,垒好大灶,煮的是大锅饭,炒的是大锅菜。到了红霞满天的傍晚,全体村民便云集地堂(晒场),或坐或蹲,宴开百席。每席有菜十余盆(用大面盆盛装),必有一碟蒜头蒸辣椒,用以辟除“扒仔”(划手)身上的水湿气。此外,还有凤梨鸭、烧猪肉、油豆腐煮鱼、猪肉煮节瓜等。虽无
鲍参翅肚,倒也大鱼大肉,颇有《水浒》中
梁山好汉“大碗饮酒,大块吃肉”的豪情!凯旋的“扒仔”披红挂花,昂昂然端坐上席,乐呵呵接受乡亲父老的祝贺。席间还有助兴节目:有钱人家竞放鞭炮,互相比富斗阔。这时,雷鸣般的鞭炮声,此落彼起的猜拳行令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把宴会推向高潮。散席后,“
家家扶得醉人归”。
附近城镇居民也不甘寂寞。他们都包一封“
利是”(红包),让孩子持往农村,“讨”一钵“龙舟饭”,回家分而吃之,希冀儿女像龙一样威猛矫健。
做法
传统的做法是,先从村民中挑选多名业余烹调高手作师傅,到各家各户借来炊具、碗碟,就可以炒大锅菜了。大鱼大肉是一定的,鸡鸭鱼是一应俱全,名称也以吉祥喜庆的为主,如鸿运烧肉、红灼大沙虾、腰果锦上丁、绍菜扒鱼丸等等。
其实,还有一些地方有很特别的做法,他们的龙舟饭是
扒龙舟前吃的饭,材料用糯米加上腊肉丁、虾米、墨鱼丁、香菇粒做成,非常“顶饱”,能让人划船的时候更有力气。后来很多人也慕名到村子去觅食,却发现依然是端午时节吃的更有风味,但估计是心理作祟。
代表地
天河区代表:猎德、车陂、东圃
位于市区之内的水乡,保存得很好的建筑,让人似乎马上回到从前。龙船饭的品种不算太特别,都是鸡鸭鱼主打,但胜在交通便利,而且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以防日后被拆迁,自己还能保留一份记忆。
芳村区代表:沙溪
曾经举办过“千人龙舟饭”,吃掉100只鸡、260斤猪肉、2000斤冬瓜、800斤沙葛和500斤大米!沙溪是按照传统习俗举行吃龙舟饭仪式,超过1000名村民聚首一堂喜吃筵开140多席的龙舟饭,不仅仅赛龙舟,对龙舟饭的重视程度也很高。
番禺区代表:沙湾镇龙岐村
这里欢迎外来人员一起吃龙舟饭,而且是摆流水酒席,龙船饭这一传统民俗已演变成“龙舟嘉年华会”。辣椒头菜,豆角猪肝是当地龙舟饭最有特色的“龙船菜”,而且还能保证更多的客人来吃饭,因为吃完后,把酒席撤了,重新摆好,恭候下一轮的客人。
海珠区代表:小洲村
这里还曾被人评为最有书卷味的村落,端午的活动同样生龙活虎,尤其是龙舟饭,一连摆几天,非常吃香。本地的习俗是吃了龙舟饭,来年会更加“旺”,因此慕名前往参观、蹭饭的人不在少数。
性质
“吃过龙舟饭,饮了龙舟酒,全年身体健康无忧愁”这一俗语,印证了大家对龙舟宴的美好寄托。食龙舟饭能沾上龙舟“灵气”,能使生意兴隆,家人吉祥平安,是珠三角地区人们的共识。
“龙舟饭搞搞新意思,菜式没咩变,但吃的意义真系唔同晒。”岳步村80岁老人梁田,回想起自己十几岁时吃龙舟饭的情景,感慨良多。“以前吃龙舟饭是为了酬神,现在更多的意义是庆功。” 在梁田的记忆中,“扒龙舟”是因为过去的堤围建得低。龙舟水起,洪峰经过,住在河边的村民怕涨大水,作为一种“游龙”祭祀仪式而划龙舟,以祈求不遭水淹。划完龙舟再在村里的大庙,由太公请乡亲吃龙舟饭筹神谢恩。
“吃龙舟饭,就像吃年夜饭那样隆重而热闹。”梁田回忆着说,“那时大庙前搭起很高的棚,吃饭前不仅要烧炮仗,驱赶邪鬼,提升士气,还要请和尚诵经念佛。”从早晨开始吃斋。吃完饭表演杂耍,晚上再吃荤,足足吃一天的时间。梁田双手比划着那餐龙舟饭在他心里的高度。
那时的龙舟饭并非人人都可以吃到,据说,吃了龙舟饭,可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像龙一样威猛矫健。所以村民对被邀请吃龙舟饭都很向往。“也可通过捐香油钱的方式吃上龙舟饭。”但捐了钱的人也不好意思多带人去吃。梁田是父亲最宠爱的孩子,才有幸能跟着老窦品尝了一顿龙舟饭。有些大人,甚至将没吃完的饭菜打包回去给自己的孩子吃。
“龙舟饭也不是年年有得吃。”岳步村委会的蔡毅藤说,他在村里做了二十多年,村里组织这样大型的龙舟饭也是头一回,以往只是扒龙舟的参赛队员赛后一起吃个饭而已。
以前村里没钱,只会将有限的钱花在传统活动上。也正因如此,过去一些龙舟饭上的传统习俗,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其祈福意义正在慢慢褪去。现今,向村里老一辈人打听关于传统龙舟饭的习俗,很多八十岁以下的老人竟然都不知道。原因是,以前吃龙舟饭时的自己太小了,后来几乎没吃过大型的龙舟饭,所以没什么印象。
蔡毅藤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吃龙舟饭也是村的集体经济日益提升的一种象征。“以前每到端午,很多地方都扒龙舟,但不一定吃龙舟饭。而现在,报纸、电视上经常能看到其他地方大摆龙舟宴的热闹场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