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
浙江省龙泉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龙泉青瓷传统上分“哥窑”与“弟窑”。哥、弟窑之说来自
明代记载:“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龙泉,又名弟窑。章生一之哥窑其兄也。”是否真有兄弟二人,已无可考,但说明了两种不同的龙泉青瓷产品: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称“弟窑”或“龙泉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
“哥窑”出现于南宋中晚期,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哥窑”以瑰丽、古朴的纹片为装饰手段,如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层饱满、莹洁,与釉面纹片相映,更显古朴典雅。此类产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开片取胜,因开片难以人为控制,裂纹无意而自然,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朴实、古色古香的审美。
“弟窑”胎白釉青,釉色以
粉青、
梅子青为最,
豆青次之,被誉为民窑之巨擘。弟窑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青翠的釉色,配以橙红底足或露胎图形,产生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南宋中晚期起,尤其是在元代,运用露胎的作品大量出现,人物塑像的脸、手、足等,盘类器物内底的云、龙、花卉等,装饰独具神韵。
现代的龙泉青瓷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末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
产地环境
龙泉位于浙江西南部,毗邻福建、江西。境内丛山耸峙,溪流纵横,风光秀美,瓷土资源蕴藏丰富,山高林密,燃料充足。龙泉溪位于瓯江上游,水运畅通,烧制成的龙泉青瓷通过水运直抵温州港口。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龙泉窑生产青瓷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历史渊源
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以生产青瓷著称,庞大古代窑址支撑起了著名的龙泉窑。据考证,青瓷的诞生始于汉代,瓷器质量以浙江的越窑为最好。
1957年,按照
周恩来总理“要恢复青瓷生产”的指示,浙江省由八位专家组成仿古小组,在第二年春天点燃了恢复龙泉青瓷的第一炉窑。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浙江丽水地区陆续发掘一批三国两晋时期的古墓,墓内出土的瓷器与越窑瓷器略有差别,被推测为龙泉窑早期的产品,龙泉青瓷源于五代越窑“秘色瓷”的历史由此向前推进了600多年。
宋元之际,龙泉弟窑青瓷的烧制进入鼎盛时期,经过历代窑工的智慧和技巧,这里烧制出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青瓷,青瓷“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审美境界正符合宋代美学思想,客观上也促进了宋代青瓷的发展。南宋时龙泉烧制出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更是让龙泉青瓷的发展达到顶峰,前后辉煌了数百年。除此以外,青瓷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瓷器爱好者的喜爱。
据《大明会典》第194卷载:当时外销青瓷盘每只价为150贯(宋元时期1贯为1两银子,1两银子约合现在500元人民币)。若按年外销量和平均单价均减半的保守估计,即年出口量为500万件,平均每件75两银子,则销售价值可达3.75亿两银子,约合人民币1875亿元。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在文中也指出:“在明代前期墓葬中,龙泉青瓷的出土量远比景德镇青花瓷为多,说明民间用瓷在明弘治年间仍以龙泉瓷为主。”
然而,到了明中后期,随着皇室品位的改变,龙泉青瓷逐步走向衰落,到20世纪初,龙泉青瓷窑火几乎完全熄灭,曾经窑火通明的窑址群已荒废为一片荒丘,只留下遍地的碎瓷片。
2012年11月7日至9日,“2012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在龙泉隆重举行,龙泉黑胎青瓷考古取得重大成果,文献记载的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哥窑就在龙泉。
2014年,龙泉市成立青瓷协同创新中心。
2016年,龙泉青瓷宝剑技工学校获批成立。
2019年10月12日,龙泉青瓷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
2022年9月8日,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考古进行了正式发掘后的首次文物提取。发掘出水的瓷器类文物58件,皆为龙泉青瓷,器型包括盘、碗、高足杯和香炉等,大部分为完整器。
生产情况
2009年,龙泉青瓷企业数126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行业生产总值为3.2亿元。
2010年,龙泉青瓷产业年产值达到6.3亿元,年利税1387万元,注册企业281家,其中规上企业8家,有国家级大师9人、省级大师16人。
2012年,龙泉青瓷行业生产总值达到11亿元,并以年均22%的增幅增长。
2013年,龙泉青瓷全年产值超过12亿元,企业已超过700家,从业人员更是超过1万人。平均每1000个龙泉人就有一位工艺美术师,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5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6位。
产品荣誉
2006年5月20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从111项申报项目中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76个项目,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榜上有名,是全球第一也是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2012年,第二届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意精品展览会期间举办的中国陶瓷作品“大地奖”评比结果揭晓,龙泉青瓷共有71件作品喜获金、银、铜奖。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龙泉青瓷原产地域范围以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关于上报“龙泉青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产区划定的意见》(龙政[2002]46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龙泉市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压坯
(一)分泥
批量少的品种,抓泥分刃要准,以手掌刮泥,制成光滑泥团,轻置模底中心,防止空气跑进泥团;批量大的品种,切成泥条。压坯泥料应保持清洁,防止污染,不得粘有其他杂质,一般用塑料布遮盖,保持水分均匀,防止硬化。
(二)放模
放模要正,对开模要合缝后放入车头,轻敲压平。进刀平稳,刮边平,转数足,做到坯体饱满,厚薄均匀,里无刀痕,外无蚯蚓纹。
(三)脱模
脱模时坯件水分掌握在19—21%,脱模时轻放,不能损害坯体,不得强制脱模。完工坯件,应逐件检验,保证质量,不合格坯件应及时按实际情况做出处理。
二、注浆
(一)灌浆
灌浆要对准模内中心,防止溅浆和水泡打入模内。吸浆成型时间视模具吸水状况与坯件规格厚度和重量确定。每次灌浆之前,搅拌泥浆一次,使泥浆悬浮均匀,防止沉淀。
(二)倒浆
坯件达到规定厚度以后,开始倒浆。倒浆时,边旋转模身边倒浆,让浆均匀流出,注意与泥浆与空气的对流,防泥浆闭塞出口。倒浆以后,应把模放平干燥或送入烘房干燥。
三、脱模
(一)脱模时,应轻拿轻放,大件产品用石膏板托底取坯,防止损坏坯件,禁止强制脱模。
(二)脱模水分应控制在19—21%范围内。
四、印坯
(一)制柄、顶等印坯
用手搓制稍大于模型,表面光滑,放入模内,用力压实,以模缝吻合为准。
(二)脱模时间
视模具吸水程度,一般间隔10—20分钟脱模。
(三)印花
将泥料做成大于花面无纹痕光滑厚薄均匀的薄饼放入花模,用手指从中心向四面轻压,使花纹清晰饱满。
(四)保水
完工坯件应放在平整潮湿的石膏板上,用湿布盖好,放入水房内保持水分,2—3天后交下道工序粘接。
五、修坯
(一)修底
修底应满足:
①毛底坯件:底部修平,无铁钉状凸起,底缘厚薄均匀,深浅与内径一致,无起棱现象;
②托底坯件:托底部分要与托饼大小一致,或稍大5毫米能放进托饼为宜;
③平底坯件:底要修平,保持棱线,刮去棱缝。
(二)修唇与子口
①唇要修成圆形,进刀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厚薄均匀,高低一致,不单边,无薄刀口棱边现象。
②有子口坯件,子口转角处要修成95°—110°。同一品种坯件角度要一致,内径统一,比盖稍宽0.5毫米—1毫米为宜。
(三)修坯水分
湿坯水分应保持在12—16%,干坯水分保持在5%以内。
六、手工修坯
(一)灌浆口余泥要刮净、修平,整齐均匀,大小一致;刮缝要平,有棱边的要刮去棱缝;底脚端正平稳,剔除0.3毫米以上的浆粒,削去疙瘩,填补针孔和缺肉部位。
(二)修好坯体用笔蘸清水擦洗刀痕、粗糙部位,使表面细腻光滑,花面线条清晰。
(三)修咀、柄、顶、耳、环等部位等附件坯体时,注意坯体的粘接面,用湿布包好,保持水分。
七、粘接
(一)粘接过程
①粘接时,应将粘合的配件对准主体中心,成直线,高低一致。用刮刀在合处撕成不规则纹痕,涂上粘接泥浆,校正部位,轻压粘合,用笔轻擦去外溢泥浆。
②粘壶柄、咀时,先钻出水洞眼,洞眼大小视坯体大小而定。洞总面积要大于咀断面15%左右。
③杯、壶类坯体柄、咀不能高出口部,咀比口矮2—3毫米。有粘接部位的按粘接部位粘合。
④粘空心的柄、顶、耳、环等附件时,先在空心部位上一层釉,并在非显见处钻排气孔排气。
⑤粘花面时,要对准粘接部位,先涂土薄浆,粘合后用手指从心向四周轻压,排出余浆和空气;粘线条时保持粗细均匀,弯曲自然,刚劲有力。
(6)粘合部位不够紧密的地方,用刮刀轻按、修补。溢出泥浆用笔擦洗干净。
(二)主、附件水分差距
粘接主、附件水分差距控制在2—3%范围内。
八、刻洗
(一)刻洗时,刮缝要平,不得留有明显的浆粒和疙瘩,及时修补针孔,修平坯面。用笔蘸清水擦洗刀痕,使坯体光滑细腻、花纹清晰。
(二)洗坯时,轻指轻洗,不能过分用力,每指洗二到三笔。
九、素烧
(一)准备
①素烧前,逐件检查坯件质量和干燥程度。
②装炉坯件水分控制在5%以下。
③按品种规格不同,采取不同的装炉方法,除少数品种外通常为仰烧直装。
(二)装炉
装炉时要轻放,防止破损,装炉放置均匀。
(三)烧成时间和素烧温度
烧成时间,视品种规格和炉内空隙大小而定,素烧温度为750℃—820℃。
(四)冷却
烧成后让其自然冷却后出炉,仔细检验坯件质量,无变形、开裂、烟熏为合格。
十、上釉
(一)上内釉
①碗杯类釉要注在坯里中心,转动坯件倒釉,揩去釉尾。上第二次釉,要调转坯件方向,重复进行一次。
②壶类等坯件上完釉后,以口对准壶嘴吹去洞孔釉水,防止闭塞。瓶类先在口部补水后上釉。
③花罐等有洞眼相通的坯件,要先塞孔,后上釉。
④上内釉坯件水分小于5%。
(二)上外釉
①坯件浸入釉缸,使釉水满至坯件口沿,壶类坯件先闭住壶嘴,防止外釉流入。
②下身和底部较厚的坯件,先用笔在底部补水或湿水一次再施釉,防止浸入釉网。
③坯体取出釉缸,揩去釉珠,稍停一二秒钟使釉水干燥硬化,然后放到碗桥上,毛底坯件可用丝网或海绵印底后上架。
④外釉与刨底手工操作的,底釉要揩净揩匀,高矮一致。
⑤上外釉坯件水分≤5%。
十二、刨底
(一)毛底坯件底边釉要刨光刷净,切勿伤损胎骨,里外两边厚度视坯件大小而定,一般控制在2—3毫米。
(二)托底烧制坯件,刮去接触托底部位釉层,逐件配好垫饼。
(三)所有坯件,都要在底边内外两边釉层部分刮成30—60度斜角,防止流釉。
(四)合烧子口部分,应刷一层石英浆或者氧化铝浆。
十三、烧成(燃气梭式窑)
(一)点火应满足:
①蒸发期:蒸发掉坯体中残存水分,升温至340℃以上;
②氧化期:烧去釉中的有机物,升温至960℃;
③保温期:主要使窑内温度均衡,保持在1050℃以下,保温2小时以上;
④还原期:使高价金属元素还原为低价金属元素而发色,升温至1300℃—1320℃。
(二)熄火后,让其自然冷却。
十四、质量要求
(一)产品分类
日用青瓷产品分类按GB10813.1中规定执行。
(二)技术要求
①外观质量
日用青瓷外观质量应符合GB10813.1中4.8的规定。
②吸水率
产品吸水率不超过1.0%。
③抗热震性
16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
④釉面色差
釉面色差不大于△E6(NBS)。
历史文化
哥窑弟窑
传说古代时在龙泉曾有兄弟二人烧窑。哥哥的烧造技术比弟弟高明,招致弟弟的忌恨。为破坏哥哥的声誉,弟弟就偷偷地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而哥哥全无察觉。烧好后开窑一看,瓷器釉全裂开了,裂得很有趣味,有的像冰裂纹,有的像鱼仔纹,还有的像蟹爪纹。心地善良的哥哥见此情景惊呆了,怎么办呢?只好拿到市场去处理,没想到一到市场,人们对这种带有裂纹的青釉瓷产生极大兴趣,一抢而空,于是哥窑便由此而闻名天下。而弟弟仍烧造青釉瓷器,质量总是略逊于哥哥一筹,人们称其为弟窑。
祭碗窑
这是一个关于祭碗窑的故事。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叫叶青姬,她的父亲叶老大带领窑工们正为窑主烧制一批宫廷祭用瓷: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烧了一窑又一窑,尽是些歪头劈脑的废品。眼看工期将到,窑主发怒,宫廷派来的监工更是恼羞成怒,扬言这最后一窑再不成功,就要把叶老大一家和所有窑工全部问斩。
善良、刚毅的叶青姬,为了拯救父亲、家人和相濡以沫的窑工们,纵身祭窑。
失去女儿的叶老大,强忍悲痛,对烧窑更加谨慎了。终于,叶老大烧出了温润如玉、清脆韵致、明滑透亮的青瓷。大家都说,这是叶青姬的化身,所以才烧出如此精品。为了纪念叶青姬,窑工们称她为“九天玄女”,世世代代供奉在自己的窑场里。同时,将贡品瓷器以龙泉方言称作“青瓷”,谐音“青姬”。
相关人物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6年进入龙泉瓷厂学艺,师从李怀德,从事龙泉青瓷恢复与研究工作。在继承传统龙泉青瓷工艺特色的基础上,相继开发和发展了青瓷玲珑、薄胎青瓷、点缀纹片、露胎装饰等新工艺。代表作品有:中美友好玲珑灯、万邦昌盛吉庆瓶、哥弟混合三环瓶等。
2007年,徐朝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首创哥窑日用瓷,哥窑和弟窑结合瓷种;成功地研制出“青瓷釉下彩”、“青瓷玲珑日用瓷”、“薄胎青瓷”,并获三项科技成果奖;同时还有38项新产品获奖,有近五十件作品获省级、国家级奖项。
2012年,夏侯文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创作的青瓷作品器型简洁大方,典雅古朴;在运用色彩方面凝重、细致;粉青、梅子青釉层丰满细腻且滋润如玉,凸显出传统龙泉青瓷独特的魅力。代表作《紫光瓶》和《紫光盘》于1989年首选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列达23年之久,在这间受到英国撒切尔夫人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的赞扬,被业界称赞为“国宝”。国务院授予他“为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
2012年,毛正聪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恢复了“薄胎厚釉”、“支钉架烧”、“金丝铁线纹饰”等南宋后即已断绝的官窑青瓷烧制的关键技艺,并突破了青瓷薄胎不能烧制大件器型的陈规。首创“紫口乌金边”工艺,研制成功“新米黄色哥窑”。2002年,被丽水市人民政府授予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7年被龙泉市委市政府授予“龙泉青瓷终身艺术成就奖”。
2018年,张绍斌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8年5月28日,张绍斌去世。
参考资料
龙泉青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