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水节是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这天,所有人家都会像过年时一样在祖屋摆上香案祭祖,而洗龙水,相比于吃粽子、赛龙舟,更显重要,是海南本土民众所必须进行的神圣“仪式”,人们可以不吃粽子,不赛龙舟,洗龙水却是一定要进行的。
详细过程
龙水节是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龙水节的习俗是在端午节这一天用海水、河水、井水甚至是自来水洗澡,也就算是洗龙水了。但传统的洗龙水并不是这样的,其程序也更为复杂些。洗龙水过程如下:
首先,在端午节前一天的晚上,人们要准备好五件花草:槟榔花、海棠花、野菠萝花、艾草、一种芦苇的芯。这五种东西不同的地方可能品种不同,但一定是五件,也是暗合5月5日的数字寓意。比较麻烦的是,这五样东西并不好找,都要很费周折,经常是你家找一件我家找一件,各平分一点最后才能凑齐。虽然找起来比较艰难,但谁家也从来不会少掉一件。这也足见海南人民的虔诚了。
其次,以上五样东西备齐后,在端午节这一天到水井(一般是大清早),先将 五样东西用龙水洗净,然后放在水桶或水盆里用龙水泡着端回家放在祖屋门口。 再次,中午的时候祭祖,放在门口泡着五件花草的龙水让祖先们先行享用洗漱。 最后,傍晚时分,人们再用泡了一天花草的芳香扑鼻的龙水来沐浴。 如果家里有人计划生孩子,早晨到水井边取龙水的时候要尽量的早,最好是凌晨鸡叫时分,这样,可以率先挑到又聪明又好看的小孩(很可能是男孩)生出来。
《崖州志》中记载,五月端午,“又采芦花、香草、菖艾,浸水供神,浴体,或折艾悬门,以避疫。”时隔多年,书中记载的古老习俗依然延续至今,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依然继续散发。因为海南孤悬海外多年,人文变迁缓慢,我想许多习俗也可能更接近于古代的原始状态。洗龙水寄托了海南人民祈求健康平安的心愿,海南人相信,洗龙水可以洗去身上的病魔和晦气,强身健体,经过龙水洗浴的孩子,会得到龙神的保护,一年之中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正因如此,这一过节方式已经成为海南人民过端午节最有特色、经久不衰的民间习俗。
不同的市县,城区和农村,海边、河边和内陆,人们对洗龙水的认识,实行的方法方式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靠近海边或是河边的大人们便带着孩子到水边洗洗“龙水”。洗龙水的仪式郑重讲究,一定要在正午时分的十二点整,早也不行、晚也不行。洗龙水的涵义是与龙神同浴,海南人的说法是:洗早了,龙神还没为下水,是对龙神的不敬。洗晚了,洗的就不是龙水了,而是龙的粪水(因为人们认为龙神洗完澡也要解决一下生理问题,排泄一下)。传统认为正午十二点是龙神入水开始洗浴的时刻,这时下水正好与龙同浴,才是真正的龙水,才能在沐浴中沾得龙神恩泽,在接下来的一年之中无病无灾、一帆风顺。
洗龙水的地点和方式可以不同,海边的人到海里洗,河边的人到河里洗,不靠河湖大海就在家中洗。既不靠近海也不傍河湖的地区,人们洗龙水的方式更加奇特,会去野外采来5种花草特别是野菠萝花(另外几种也有说是鸡屎藤、百日红、艾草、菖蒲、灯笼草),等到中午12点时辰,就将花草泡在温水中洗澡,特别是小孩是一定要洗这种泡花草的龙水。海南西北部儋州一带的客家人,称端午节这一天的洗浴为“洗勒草”,实际上就是将一些具有清热、消炎、解毒、祛风作用的草药放入水中,人在洗浴过程中可以得到一定的药疗。
节日来源
龙水节源自一个民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海南岛山清水秀,大地一片葱绿,人民安居乐业。有一天,从西北面的海上来了一群海妖,它们看到海南岛象个仙岛一样美丽,老百姓丰衣足食、生活美满,便起邪心,想占岛而居,于是便施妖术,让岛上的老百姓染上各种瘟疫,其中尤以澄迈老城这一带瘟情最重,整个地区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染上瘟疫,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哀声遍野,哭号震天。这哭泣声终于把东海龙王三公主惊动了。三公主是个慈悲的龙女,海妖折磨老百姓的恶行激起了她的义愤,她从龙宫里出来,飞到海南岛与海妖们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殊死搏斗,终于将海妖们击败,但三公主也受了重伤。她挣扎着腾空而起,在海南岛上空降了一场甘露,解除了岛上老百姓的瘟疫。为了防止海妖们卷土重来,三公主还潜入海中将自己化做保护堤,从四周将海南岛环抱住,龙头在老城盈滨半岛,龙尾摆在三亚,还从嘴里不断地往外吐龙涎,把海南岛四周的海水都包围着,以防海妖再犯。
海南岛的老百姓得知三公主为了他们而甘心化为保护堤后,便在每年的端阳节这一天,提着粽子,来到盈滨半岛“龙头”处,祭祀三公主,并跳入海中沐浴三公主的龙涎水,以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久而久之,来盈滨半岛洗“龙水”的习俗代代相传,至今愈盛。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当地群众和远至三亚、儋州,近邻海口、临高、定安等地的群众,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纷纷涌来这里洗龙水,盈滨半岛4公里长海岸线上,人山人海,随处可见万人同泳的壮观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