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广镇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辖镇
龙广镇,隶属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位于安龙县西部,东与新桥镇德卧镇相连,南与万峰湖镇接壤,西与兴义市郑屯镇交界,北与海子乡洒雨镇毗邻。辖区总面积166.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龙广镇常住人口41348人。
历史沿革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隶于广西泗城州安隆长官司。
清雍正五年(1727年),在今安龙县境置南笼府,镇境大部隶之。
清嘉庆二年(1797年),南笼府改名兴义府。
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镇境属西乡永化里。
民国二年(1913年),置南笼县,镇境大部隶之。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镇境属第四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西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为合兴联保,属四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合兴镇,领12保、86甲,属安龙县。
1950年4月,设合兴镇,辖一至八村,属龙广区。
1956年3月,建龙广乡,属龙广区。
1958年12月,建龙广管理区,辖一至八大队及七星、陡坡、五台大队,隶属龙广公社。
1961年8月,恢复龙广公社,辖新场坝、赖山、板拉,纳桃、小场坝、塘坊、顾屯、狮子山8大队,隶龙广区。
1984年7月,建龙广镇,属龙广区,下辖8大队改8村。
1991年12月,设龙广镇,辖龙广、新场坝、赖山、小场坝、板拉、纳桃、狮子山、塘房、顾屯、四楞、十二份、佳皂、新寨、纳西、纳万、纳坎、柘仑、永革、干田、安叉、七星、五台、果约、烂滩、花木、坡关、簸箕寨27村。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龙广镇辖纳桃、联新、狮子山、小场坝、七星、簸箕寨、果约、花木、合兴、双合、赖山、佳皂、安叉、纳万、柘仑、坡关、干田、烂滩18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78个村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环城西路。
截至2021年10月,龙广镇辖18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广镇地处安龙县西南,东与新桥镇、德卧镇相连,南与万峰湖镇接壤,西与兴义市郑屯镇交界,北与海子乡、洒雨镇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千米,辖区总面积166.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65.3平方千米,占99.39%;水域1平方千米,占0.61%。
地形地貌
龙广镇境内地势北、南陡峻,中部平缓,北高南低。境内最高峰仙鹅抱蛋山位于安叉村马黄箐组,海拔1719米;最低点位于花木村关地组坝子,海拔825米,相对高差894米。
气候
龙广镇多年平均气温16.4℃,月平均气温23C,极端最低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33℃。年平均日照时数1430小时,年总辐射107.2千卡/平方厘米。0C以上持续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1288.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72天,最多达174天。
水文
龙广镇境内河道属南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白水河、狮子山河,流域面积175.2平方千米,总长42.2千米。年径流总量1亿立方米,年排涝量0.3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矿藏
龙广镇境内已探明矿藏有石灰岩等。初步探明石灰岩矿地质储量3592万吨。
生物
龙广镇境内有野生动物40余种,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穿山甲、眼镜蛇等。
耕地
龙广镇有农业耕地面积28965亩;可利用草地面积0. 36万亩,林地面积12万亩。
自然灾害
龙广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冰雹等。旱灾出现概率一般为5年一遇,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持续时间长达280天,属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辖区18个村0.8万亩农作物受损。冰雹年平均0.7次,最多的一年发生6次,主要集中在春季的3月下旬至5月上旬,最严重的一次冰雹灾害发生在2011年4月,境内18个村遭冰雹袭击,0.5万亩农作物受损。
人口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5203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435人,城镇化率23.9%。另有流动人口8992人。总人口中,男性26139人,占50.23%;女性25895人,占49.77%;14岁以下9128人,占17.54%;15~64岁38605人,占74.19%;65岁以上4301人,占8.27%。总人口中,以汉族族为主,达38145人,占73.31%;有布依、苗、黎、回、侗等12个少数民族,共13889人,占26.69%。超过万人的少数民族有布依1个民族,共1250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13人。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龙广镇常住人口4134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龙广镇财政总收入212.5万元,比上年下降16.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7%。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9万元,增值税10万元,企业所得税2万元,个人所得税1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51.08元。
2012年,龙广镇生产总值预计达到8.55亿元,同比增长16.01%;工业总产值3.13亿元,同比增长8.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0.13亿元,同比增长30%;农业总产值达到3.12亿元,同比增长5.7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0.92亿元,是目标任务的103%;实现招商引资21亿元,是全年10亿元任务的210%: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0.98亿元;兑现涉农补贴资金285.44万元;完成汽车、摩托车和家电下乡补助资金兑现117.74万元;财政税收达到260.4万元,占任务数的104.16%,其中:国税57万元,占任务的114%;地税203.4万元,占任务的100.2%;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71元,比上年增加821元,增长率为19.3%。
2017年,龙广镇地区生产总值15.24亿元,比上年增加20%。
农业
2011年,龙广镇农业总产值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2%,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3%。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1998吨,其中水稻4889吨,玉米4428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等。2011年,烤烟种植面积3240亩,产量400吨,产值443.95万元;油菜种植面积3600亩,产量120吨,产值142.8万元。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7330头,年末存栏24202头;牛年末存栏6820头;羊年末存栏1740只。2011年,生产肉类2434吨,其中猪肉1919吨,牛肉210吨,羊肉9吨;禽蛋302吨;畜牧业总产值5876.7万元。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0.9万亩,其中经济林4100亩,林木覆盖率47%。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
商业
2011年末,龙广镇商业网点97个,职工765人。
邮电业
2011年,龙广镇邮电业业务收入7万元。
交通运输
龙广镇已形成由铁路、公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2011年,客运总量19.7万人次,货运总量110万吨。铁路南昆线过境,设龙广站,东距汕昆高速公路德卧匝道6千米。324国道过境,有通村公路18条,总长140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龙广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1007人,专任教师28人;小学20所,在校生3338人,专任教师21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813人,专任教师14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4.9%,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133人,专任教师64人。
2011年,龙广镇教育经费达0.40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39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0.39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0.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32%、44.32%、19.20%。
2017年,龙广镇共有学校27所,其中,幼儿园4所(公立幼儿园3所,私立幼儿园9所),小学20所(其中: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19所),初中3所(其中,私立中学1所);高中1所。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龙广镇有公共图书室18个,建筑面积720平方米,藏书33000册。
2011年末,龙广镇有体育场地24处,33%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龙广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7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46个;病床20张。专业卫生人员68人。
2011年,龙广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26万人,参合率57%。
2017年,龙广镇共有医疗机构20所,其中,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19所。
社会保障
2011年,龙广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1户,人数340人,支出66.59万元,月人均163.21元,比上年增长7%;城市医疗救助15人次,支出4.5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40人次,支出0.34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79户,人数2656人,支出201.1万元,比上年增长26%,月人均63.08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4人,支出0.56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9人,支出11.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50人次,支出45.8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656人次,支出13.28万元。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为70.05%。
基础设施
广播电视
2011年末,龙广镇无线广播站1个,有广播喇叭334只,通响率959%。有线电视用户1300户,广播电视用户8487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龙广镇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0.36万笔,征订报纸25万份、期刊0.12万册。
市政建设
2011年末,龙广镇区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23千米,生产能力2160吨/日,年工业用水3万吨、生活用水20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7%,年人均生活用水12吨。
供电
2011年末,镇区35千伏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8150千伏安,用电负荷18410千伏安,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23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8%。
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龙广镇名字是根据布依语“弄晃”的谐音,意为寨子驻地宽广。
文物古迹
五省会馆
“五省会馆”又名“五省宫”,是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龙广镇中心繁华地段。民国十二年(1923年)袁廷泰的大儿子袁祖铭(号鼎卿)率军出黔,逐鹿湘、鄂、川、陕诸省,所战皆捷。北洋军阀吴佩孚欲回笼络,委袁祖铭以“五省联军总司令”职备。袁廷泰得知,自命不凡,在龙广场坝兴建“五省宫”,命名为“五省会馆”。供奉“五星聚奎”神牌,实则纪念袁祖铭官升荣显,炫耀其袁家权势。
“五省会馆”成四合大院,占地近两亩,正大厅五间,两厢各三间,门楼亦五间,均为砖木瓦面结构。天井坝置花坛,植玉兰、桂、樱等花木。一度成为袁廷泰坐镇龙广办理事务之所。现除门楼戏台被拆改建办公楼外,其余保存完好。
卧雪山庄
卧雪山庄位于龙广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安龙县城32公里,距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39公里。卧雪山庄修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始建者袁廷泰,乃民国中前期影响力播及全国的一代枭雄袁祖铭之父。在黔西南州,对乡间大集镇的排序,素有“头青山(今普安县青山镇),二者相(今贞丰县者相镇),三龙广(今安龙县龙广镇)”之称。这其中,龙广镇老街之上,“卧雪山庄”可谓声名远扬。
观音洞
观音洞遗址,是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1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安龙县龙广观音洞古文化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月,安龙县人民政府在观音洞立有青石刻碑载文,并指定专人守护,保护观音洞遗址。据贵州省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现场挖掘发现,出土的遗物有石制品、骨器、动物化石、动物骨片和用火遗迹,从而认定龙广观音洞古文化遗址的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一万多年时期,就有古人类在观音洞生活。安龙县人民政府1986年1月在观音洞遗址前立下的青石刻碑。
龙广四十八寨:
1985年版《贵州省志·地理志》中就有据史料记载,宋宝祐元年(1253年)在今安龙县城东北15里的干龙洞设安隆洞,隶属广南西路·泗城州,安隆洞旧有十二甲,到设安隆千户所时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分辖花障、阿能二甲,每甲十八寨,共三十六寨。明永历六年(1652年),明永历帝改安隆千户所为安龙府,到明永历十五年(1658年)改安龙府为安笼所。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安笼所为南笼厅隶属贵阳府。清雍正五年(1727)南笼厅改为南笼府。清嘉庆二年(1797年)南笼府改称兴义府。民国二年(1913年)兴义府改称南笼县,民国十一年(1922年)南笼县改称安龙县。这些史实表明,从宋宝祐元年(1253年)到清雍正五年(1727年)贵州和广西两省划江而治的474年期间,安龙县境地大都隶属广西泗城州(府)和西隆州管辖,今安龙县境内的东部、东北部、西南部布依族聚居地区,一直是广西土司领地,这在清咸丰四年(1854年)知府张锳撰修成书的《兴义府志》第四十六卷《大事志·本志》记载:“安隆洞,旧有十二甲。安隆所分辖花障、阿能二甲,凡三十六寨,其阿能十八寨,即今府之怀德、永化里地,是也。”此时的阿能,位于安龙东面之二十里地。在明置安隆所时,长官司所管共十二甲和两个半甲,其中花障甲管的九十六寨中有一寨名“龙晃”,实则为“龙广”的布依称谓,这是龙广这一地名首次出现史籍中。据《贵州省志·地理志》上册刊载的明代贵州省历史沿革地图上,标有“龙广大寨”,清置兴义府时,全境辖1373寨,68亭、7村。兴义府亲辖地(今安龙县范围)又分为三个“里”,近城地为安仁里,东乡和南乡为怀德里,西乡和北乡为永化里。而永化里所辖有三十九寨,其中就有那桃寨、板喇寨、那兰寨等,其中那桃寨、那兰寨就是今纳桃寨和纳兰寨。据《安龙县志》卷二《建置》第二节《民国时期》记载:“民国三年(1914年)拨入兴义县地九寨。”据此永化里所辖有三十九寨,加之拨入九寨,共四十八寨,这就与明代贵州省历史沿革地图上标的“龙广大寨”范围相符,所以据史料记载,有证可考的历史上龙广四十八寨应为:
荣誉称号
2017年5月,龙广镇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龙广镇入选西部综合实力百强镇。
2021年9月,龙广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3年9月24日,入选“2023中国西部地区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排名第70。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9 22:0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