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大峡谷
山西省昔阳县旅游景点
龙岩大峡谷旅游区位于太行山中段主脊西侧,山西省昔阳县东南部,孔氏乡境内,东邻河北省赞皇县嶂石岩国家风景名胜区,西距大寨森林公园76公里,旅游区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当前开发面积近50平方公里,具有优美的山水风光,丰富的物种赋存,多样的植被覆盖,优越的避暑气候,鲜明的地域文化和宝贵的历史遗迹。
地理环境
在此建设旅游风景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并能使其实现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龙岩大峡谷旅游区具有交通相对便利,客源市场相对充实的区位条件,由此经昔阳(距离70公里)、平定(距离92公里)过青银高速公路西至太原204公里,北通天黎高速,东可至河北省赞皇县境内,近邻太原、石家庄(距离81公里)两大省会城市,半径30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包括河北省的保定、衡水、邢台、邯郸和山西省的晋中、阳泉等地,距京津客源市场较为近便。
主要景点
景区内有曲峡碧湖、虎涛飞瀑、丹崖挂柏、巨壁长墙、奇峡三连、云顶草原、栓马巨桩、天门四开、长城古关、大院神庙十大景观。
曲峡碧湖
在龙岩河的吴家岩2.5公里河段和苇地湾1.5公里河段(均为直线距离),主河道均为南北向,在NE和NNW两组构造线的控制下,水流下切侵蚀,河谷发育成典型的砂岩深切曲流峡谷景观。
其中吴家岩河段河流曲率达1︰2.5,在2.5公里内,河谷拐了11个弯;而苇地湾河段河流曲率也达1︰2,在1.5公里(垂直距离)内,河谷拐了5个弯。
在峡谷河段,河谷呈箱状,宽度仅15—30米,两侧100—130米高的红色石英砂岩绝壁陡立,甚至形成崖顶向谷内突出的额状崖,而谷底则滚石横卧,一股清溪湍流其间。
河水在转弯的凹岸河段对底床掏蚀成潭,形成一定面积的水面。
碧水清潭与水面上的红色石英砂岩崖壁相互映衬,形成丹崖曲峡、碧潭弯流的醉人景观。
虎套飞瀑
位于龙岩河西源沟头的东西老虎套,均为巨型Ω套谷。其中东老虎套平面上呈∪形,开口北西向,弧长750米,套顶陡崖高130米,为外倾式悬崖。
崖底因下落瀑布飞溅的水花的掏蚀与岩层的崩塌而形成了大型凹洞,洞高20米,宽30米,深15米,规模宏大。
崖顶与悬谷相连,悬谷谷底发育长100米,宽5—10米,走向165°,倾向NWW,倾角12°的大型石坪,石坪床面与岩层产状一致。石坪组成物质为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表面光滑。
西老虎套平面呈马蹄形,开口北东向,弧长500米,套顶陡崖高130米。
在崖顶与上游的悬谷间受150°和70°两组节理的控制,发育6级跌水。
跌水落差由上向下分别为3米、5米、2米、2米、2米和2米,且各有潭。
形成串珠状潭瀑景观。顶部跌水顶端与石坪相连,石坪长30米,宽20米,床面由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组成,表面光滑。
最低一级跌水下面的水潭旁光滑白石头上生长一株薄仗树,粗12厘米,高4米,生于石缝,枝叶繁茂,可供游人夏季乘凉,此处环境清洁,白石、绿树、清水、瀑布、水潭融为一体。
东西老虎套崖下均有水潭,潭深7—10米,面积各有200平方米以上。
时值雨季,东西老虎套水量颇大,瀑流自套端崖顶倾泻而下,落差达130米之巨的瀑布声如雷鸣,气势如虹。
此外,龙岩大峡谷旅游区共有套谷32个,其中蛇盘兔套最大,弧长达1500米。
丹崖挂柏
在苇地湾峡谷段峡谷左侧(西侧)130米高的崖壁顶端、三连峡小寨沟左侧(南侧)100米高的崖顶、小套沟左侧崖壁(北侧)、以及黑龙巷峡谷两侧由红色石英砂岩形成的悬崖崖顶或壁间石缝中生长出株株翠柏。
这些柏树或盘壁而生,或悬空倒挂,生机盎然。
自崖下仰望,呈现“丹崖翠柏相辉映,纵有王维画不如”的意境。
尤其是苇地湾峡谷段左侧崖壁上,沿崖顶约以10米左右的间隔等距离生长12棵侧柏,举目仰望,丹崖、翠柏、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令人陶醉。
而在小套沟左侧陡坡崖壁上,柏树沿石缝上下成列,形成绿色条带,把红色崖壁分割成赤色条块,又以蓝天白云作背景,远远望去,绚丽图案中充满了浮雕造型与几何感,如同天空悬挂的一块彩屏。
巨壁长墙
在龙岩大峡谷区,由于地貌发育处于“青年期”阶段,河流下切所形成的峡谷崖壁整体后退,不同时段峡谷发育形成的三级大陡崖呈阶梯状由现代河谷向分水岭依次层叠排列,不同的陡崖间隔以台栈。
三级陡崖的比高均在百米以上,其中第三级陡崖崖根高出现代河床400米,第二级陡崖崖根高出现代河床200米,第一级陡崖崖根即为现代河床。
在河流左岸为逆向坡,三级陡崖连续完整,长度达10余公里,近南北向延伸,仅在民安沟、谷头庄及蛇盘兔向支谷中弯曲;而右岸则为顺向坡,三级陡崖分异明显:其或为现代河谷支流河床两侧的陕谷陡壁,多呈北东东向延伸,但不连续,单个崖壁长度多数不超过2公里,如通天峡、东沟及顶沟等;或成为围绕孤立山峰的陡壁,无确定的走向,如神马峰、拴马桩、北阳台垴周围的陡崖等。
这些陡崖,远望,似道道长墙,蜿蜒曲折,穿梭于山间,使山体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近观,高达百余米的陡崖横贯天际,崖面倾角90°,仰视崖顶视角达70°以上,更使人顿感山之雄伟,人行崖前,往前高不可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00:28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主要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