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子湖风景区,位于
安徽省蚌埠市东部,景区青山碧水相连,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城市交通干道环绕,又以城市公园为依托,是紧邻城市的风景名胜区。
历史沿革
明代天启年间的《凤阳新书》记载,现龙子湖风景区一带原来是洼地,淮水倒灌,直至徐家桥,一片汪洋,由此形成湖面。其水源同时也来自梅花山、东芦(鲁)山、西芦(鲁)山之间的许多涧湾,最早被称为“九龙水汇注而成”的“龙子河”,后常受淮水倒灌影响,形成湖面,改称“龙子湖”。
隋唐时期,现龙子湖风景区锥子山已建有
栖岩寺、玲珑塔、水馆和龙凤桥,山上还有千年银杏古树、石屋等多处景点。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龙子湖风景区内相继建成湖边休息亭、鱼轩、露天游泳场、水上乐园、烈士陵园及观景阁,同时修复了明朝开国功臣汤和墓地的神道和石刻古迹。
2006年,蚌埠经开区投资新建了龙子湖大桥,拉开了蚌埠城市东向发展的框架。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子湖风景区是龙子湖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部,面积约44.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龙子湖风景区中部为龙子湖湖面,地势较低,三面环山,山水相依,东岸有曹山、锥子山,又称“双龙山”;南端有梅花山、东芦山、西芦山。
气候特点
龙子湖风景区所在的
龙子湖区,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与暖湿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总体特征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雨适中、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年平均气温15.9℃,年内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2.3℃,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28.3℃;无霜期224天。
水文特征
龙子湖风景区周围有大小九条沟渠,上游雨水源源不断汇集于龙子湖,整个流域面积约140平方千米。其中
龙子湖是城市内湖,呈南北走向,湖岸曲折,水面开阔。湖面南北全长约10千米,东西宽约300米到1500米不等,水域面积约8.4平方千米,水位常年保持在海拔高度17.5米左右。
主要景点
龙子湖西公园(一期)面积约25万平方米,分为亲水区、门户区、活力区、探索区和庆典区5个部分,2008年建成开放。龙子湖西公园(二期)面积约27万平方米,2010年开工建设,其中文化娱乐区、滨水艺术展示区于2011年建成开放,休闲公园区于2013年初建成开放,其余生态体验区、运动游戏区、山地度假区于2014年底建成开放。
龙子湖东公园(一期)位于东海大道北侧、胜利东路南侧,面积约73万平方米,自南向北分别为门户景观区、湖滨体验区和林鸟游憩区,2015年9月建成开放,环湖东路也全线贯通。
古民居园也称为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位于龙子湖西南岸,占地5000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由“一大五小”6个湖心岛构筑成型。其主湖心岛的风情老街由近200栋各式徽派古民居组成,环岛水系与园区观光河道相连。
汤和墓园也称为汤和墓古迹园,位于龙子湖风景区曹山北坡。汤和墓室为单券式砖石结构,分前后室和一侧室,共38.5平方米。享殿前方的神道长225米,两侧有6对石像雕塑,前端有高6.35米神道碑。
中国南北分界标志雕像位于龙子湖西部,是中国第一个南北分界线标志。该雕塑由韩美林创作,名为《火凤凰•龙》,高达39.9米,重量为100吨。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2007年开始,蚌埠市全面实施了龙子湖及周边综合治理和生态开发项目,龙子湖西公园和东公园项目陆续展开建设。
2020年以来,龙子湖风景区先后建设了龙子湖东岸、南岸湿地公园项目。
品牌建设
1998年,龙子湖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3年,龙子湖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2008年,龙子湖被安徽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交通线路
乘坐蚌埠公交117路、126路、127路、128路、137路、138路、155路、K311路至龙湖西公园站下,向东步行约150米到龙子湖西公园;或乘坐蚌埠公交71路至黄山大道解放路站下,向东南步行约200米到湖上升明月南门游客中心;或乘坐蚌埠公交108路、115路、159路到汤和墓古迹园站下,向东步行约100米,再向南步行约500米到汤和墓园。
在蚌埠城区,沿东海大道行驶至环湖西路交口,左转约行驶490米到龙子湖风景区西公园4号停车场,向东步行约200米到龙子湖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