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国屏,又名龙治,别号淡斋,四川宜宾岩门人,国画大师
张大千先生的弟子。他专心致意研习山水画,兼攻花鸟。1914年生于四川宜宾岩门,1931年定居成都。幼承家学,少习绘画,1939年在青城山上清宫拜
张大千先生门下,专心致意研习山水,兼攻花鸟。并有幸观读
大风堂藏书,饱览先贤遗墨。
艺术成就
他通过心追手摹,不遗余力,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讲传统,重意境,苍润浑厚,于潇洒苍茫中见神韵的艺术风格。曾为北京天安门城楼创作巨幅山水画,四川《
文史杂志》、云南《民族文化报》、《
四川日报》、《中国当代艺术家——
陈沫吾》、《我的恩师——龙国屏》(陈沫吾编著)等报刊书籍中,对龙国屏先生的画艺及生平有详细介绍和评介。作品曾参加在日本举行的十一届日中友好书画展:一丈二尺长的《剑门天下壮》被乔石委员长收藏;
美国哈佛大学收藏了龙老的花鸟画。屈指计算,2010年恰逢龙国屏先生定居成都79年。79年,就人的生命而言,可谓一个“古稀”之年的体验;就龙国屏先生的艺术生涯而言,却是一段挑战超越成都和自我的历史长河。成都平原,田畴沃野,极目天舒。生活在这个没有山的天地里,大多人眼光平平,心境平平,悠然自得,龙国屏先生却不然。他尽管身居成都,但其生命跋涉之歌却唱响在弯弯山道,轰鸣在叠嶂峰峦。他的情感、心境、视觉“住”在青山之中,而且一“住”便是79个春秋,并随寒暑更替而一往情深地“住”下去,以表达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晚年,他审定了其弟子
陈沫吾主持修订的《
大风堂同门录》,为弘扬
大风堂画派艺术呕心沥血,,不辞辛苦。正是如此,龙国屏先生心中突兀着峻岭,连绵着群山,挺拔着峰峦,起伏着丘壑,奔泻着山溪,茂盛着松竹,架构着茅屋,行走着高士……这些属于山和与山相关的灵物,在龙国屏先生的笔下透过艺术点染和提炼,变得何等雄浑,何等美丽,何等生机勃勃,何等气象万千,让读者心旌摇曳,遐想翩然。为缅怀龙国屏先生,传承和弘扬大风堂的绘画艺术精神,充分挖掘
大风堂画派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文化出版社于201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正式出版了
陈沫吾先生编著的《我的恩师龙国屏》一书,该书系蜀中青年书画篆刻艺术家陈沫吾先生根据自己与恩师的交往和自己对恩师的了解认识编著的,书中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客观而全面地展示了一个跨世纪的老国画艺术家一生的精神追求、道德风尚、艺术品格,是研究龙国屏及其绘画艺术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全书具有较强的内在逻辑性和可读性,不失为中国画鉴赏家、收藏家的囊中之宝。本书在弘扬
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倡导尊师重教、张扬师门道德风范等方面,树立了榜样。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长
张在德先生专门为本书撰写了文章。
澹斋谈艺
学习中国画,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首重练笔。有笔则有气,有气则有势,所谓气贯神随,势从笔出是也。故练笔是至关重要的。老一代画家看画时第一句就说某人画没无笔法,某人画有笔法,有笔即有笔墨之工夫。用笔关乎作画之生命,故老画家一生重在练笔学习书法,从中体会用笔之内涵。 ——对弟子
陈沫吾语
今人作画用笔纤细柔弱,敷色浓艳媚俗,自谓能手,殊不知画作全失去古意,百病横生,虽工无益,岂可观也?吾之画作,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对弟子陈沫吾语
论画勿以幅式大小论优劣。自古传世作品中诸多小画,令人百看不厌。挥毫之际,涉笔成趣,天真烂漫,韵味十足。白石老人和宾老的小品画,好评如潮,岂不知此乃画家之余事也。旧时画家笔墨功夫扎实,文思画意俱佳,案头小品、手卷、册页,把玩之时,心神冲淡,雅趣顿生。今人作画则以大为好,画幅大,题目大,什么都要大。我以为画之大者当以境界大、精神大为佳妙。如若荒疏粗鄙,则大而无益处,还是不大为好。 ——对弟子陈沫吾语
旧时前辈画家大都倍极艰辛谦恭,点画使转中自有自家天地,言语中从无豪言狂语。今日之画坛,画不好,却口气极大,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令人无不悲哀。 ——对弟子陈沫吾语
古人论画多以不食人间烟火为高,此论现在被批评为脱离生活和清高。其实,不食人间烟火之画乃是一种画的境界和人生追求,其超凡脱俗不易为,才被如此推崇。一幅中国画,其点化之妙在机趣,机趣者有天人之说,亦有行笔之中牵想妙得之意,笔墨生发于瞬间得之。若苦思冥想,心手失畅,则笔下僵硬,机趣已失。此需笔墨精熟,池水尽黑。画家以画行天下,当知此中艰辛。故写意高于工笔是也。 ——对弟子陈沫吾语
——对弟子陈沫吾语
基本现状
张大千先生弟子、四川著名
国画家龙国屏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10日5时26分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7岁。悼念灵堂设在桂花巷,2月12日上午8:30分在成都磨盘山殡仪馆悼念大厅举行告别仪式,2月19日,弟子们举行缅怀著名国画艺术家龙国屏恩师追思会。
曾先后任
中国诗书画研究院院士,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西蜀
张大千艺术研究院高级顾问,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巴蜀诗书画研究会顾问,成都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成都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成都市丙戌金石书画研究会顾问,乌鲁木齐天山书画研究会顾问,成都晚霞书画暨
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研究院顾问,广州张大千艺术研究院顾问兼高级研究员。常居青城山下,虽然属近百岁的寿星老人,但龙老常有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广为文博单位收藏,亦多次在新闻媒介中专文专版介绍,名列《
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其入室弟子
陈沫吾、邓由怀、秦学文、
谢泰伟、
刘起伏、
胡真来、
徐寿鹏、汪晋权、吴嗣坤、曹山岚、范汝愚、曾伟、曾强、伍文全、肖朝德等,都是蜀中实力派书画艺术家。
弟子之声
(一)龙老是近百岁的老人了,纵观他的人生历程和创作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心态是随缘淡泊而十分平静的,故其书斋取名为“淡斋”。他淡泊名与利,有一颗包容宇宙的胸襟,有一双洞察世俗的眼力,在物欲与名利横流的社会,他立志守住了自己的淡泊,真正达到了艺术是可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境界。
(二)龙国屏先生从出生直到参加工作,可以想象他是在家庭经济十分拮据的环境下生长求学的,虽然他从小对绘画艺术特别钟爱,有叔父和兄长的引导,但毕竟未能如愿去系统而正规地考入艺术学校学习,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天赋兴致所至而已。刚参加工作后,他有缘拜张兆芬先生为师,实乃属中国绘画艺术的窗户为其打开了,可以透过这扇窗户观看优美深邃的中国画风景,但此时的中国绘画艺术的大门还尚未对他敞开。
(三) 恩师为人十分随和,从不摆师道尊严的架子,绝无傲态,对弟子和蔼若朋友。同时,他对弟子在作人方面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任何一个弟子,不分入门先后,不分男女老幼,只要你在社会上招摇闯骗,欺世盗名,他都会严厉地指出,甚而可以把你逐出师门,由此可见,恩师对弟子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四)学为人师、行为世表、以德立人、以魂塑形。恩师退休后,始终把自己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溶化在培养学生的中,教育学生为祖国而学习。由于他总是充满着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感情去教育学生,所以经他培养的弟子都能比较正确地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做到在大事上、原则问题上是非分明。
弟子挽歌
弟子陈沫吾挽恩师联
百岁可期,品高福高寿高, 一声恩师两行泪;
千秋长驻,德立人立艺立,八方贤弟四季情。
八十年书画生涯,宋元风韵、承前启后、风范淡泊,恩师笑貌永恒,仰高天,星垂平野阔;
千万里河山壮丽,巴蜀山川、画意诗情、治学严谨,弟子哀声不断,看大地,月涌大江流。
八十丹青画史,出入大风堂,胆肝扶新秀,巴山蜀水天下表;
一生风雨历程,融汇古今意,桃李遍神州,艺峰师道世人传。
云起千峰动,谈笑间,一代宗师随鹤驾,画图依旧,龙老永垂,江河共恸;
泉飞万壑鸣,淡然里,四时艺苑继雄风,翰墨永存,巨星陨落,锦水同悲。
佛说师魂已化仙家客,
我看人世犹存翰墨情。
岷水流泪东去,伤心师走砚田冷;
青城待鹤西归,含泪我来画室空。
文星殒落,锦水呜咽,呜呼,一江泪水天边去;
风范永存,岷山仰止,嗟矣,绝世画风故国留。
淡泊升天,一生沥血呕心,享誉艺坛成典范;
宽容辞世,满纸忧民爱国,深哀巴蜀失英贤。
淡泊一生,躬耕翰墨,音容冉冉依旧在;
徒孙几代,追念恩师,桃李纷纷满园香。
弟子谢泰伟挽恩师联
三九拜门,大风龙腾,恩师言行馨于兰
九七回归,画坛星陨,弟子拜祭泪如泉
弟子李代远挽恩师联
我敬师如父,师爱我如子,卅年诗境开明慧;
道因人而传,人因道而觉,一生禅意悟丹青。
先师得大风真传,笔墨峥嵘流雅韵;
昔年博京华盛请,庙堂挥洒写丹青。
龙国屏作品
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