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地绣品和“绢”地、“纱”地等绣品因其质地轻薄,是中国历朝贵族世家盛夏之时的上好衣料。如今,因为出土时间的久远以及高度的艺术性,而具备极高的文物价值,成为绝佳的收藏品。
此款绣品系用锁绣针法在“罗”地上刺绣而成。同墓出土有战国中期衣物35件及众多其他类丝织品,以组织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绨、绢(纨或缟)、绮、锦、绦、组、绣等9大类。其中用绣品作衣缘和衣面有20处。
“绣”即“刺绣”,俗称“绣花”,作为织物纹样制作的三种工艺(绣、染、织)之一,其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相传夏禹时已经有绣制,商周有“绣缋共职”之说,其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唐数朝至清,形成了“粤、湘、苏、京”四大名绣。
欣赏一件刺绣品,可从针法、绣法以及效果三个方面出发。刺绣的针法种类很多,诸如钉线绣、平绣、戳纱绣、十字绣、打籽绣、编绣、剪贴绣、串珠绣,发绣(以人的头发作为丝线来刺绣)种种。自战国、秦汉至唐代中叶,“锁绣”一直是最盛行的刺绣针法。锁绣又名“辫子股绣”,所谓“辫子股”,即以三股秀发辫结的发辫,刺绣用其义借其名来称呼来回锁连的刺绣针法。近代此法流行民间,特别是初学绣工者,大多从锁绣开始,俗称“拉花”、“套花”、“扣花”、“络花”等。锁绣针法简单,套针拉线,只须扎针长短匀称即可,是刺绣技术的开始。
此款绣料(绣地)为“罗”,是中国传统丝织物品种之一,在一种没有“纠经”的织机上织出,其经纬组织纠结,显椒眼纹,有“椒眼日罗”之说。如今常以“纱罗”并称,其原由在于两者质地皆轻且薄。“罗”又因其纤柔而被冠以“云罗”、“雾罗”、“轻罗”。
“ 罗”又有素罗、纹罗(花罗)之分,素罗即罗地不起花者,起花纹者则称纹罗。战国和以后的历代王朝,“罗”一直是贵族世家的首选衣料。湖南
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及福州南宋黄?N墓分别出土大量罗地衣装,尤其是黄?N墓出土的单衣25件中仅以罗为面料的就有21件。素罗更是上佳的绣料,经绣工精心制作成美奂绝伦的绣品,更体现着装者的华贵和典雅。此款纹样主题是龙、凤、虎,与其它鸟兽纹样和穿枝花草、藤蔓穿插结合。其中穿枝花草、藤蔓既起着装饰作用,又有图像骨骼的作用。这类图像组合是战国时期流行纹样。此款中龙、凤头部写实,身体部分与花草合为一体,龙、虎相对,龙作行走状,肢体呈挺胸立腹式曲线;虎体则绕以朱、黑条形相间,细腰瘦尾,身形矫健;凤则秀体舒展,气宇轩昂,一幅“凤鸣、龙啸,虎吟”画卷,栩栩如生。罗地以其轻、薄质感与满绣的纹样的沉稳、扎实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