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万乡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下辖乡
龙万乡,隶属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地处富顺县东郊,东临童寺镇,南界琵琶镇,西接东湖镇,北靠代寺镇骑龙镇。距县城15千米。辖区总面积50.7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龙万乡户籍人口为34246人。
历史沿革
龙万乡地域,清代康熙后,隶属富顺县四乡八路之在城乡下东路,龙硐场保和万坳场保。
清置万坳场,属古佛坎堡。
民国初年,属古佛坎团。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龙硐、万坳2团改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龙硐、万坳2乡合并为龙万乡。
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12—1933),改保为团,次年改团为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全县设10个区,分为龙硐、万坳2乡,隶属1区;
1949年,龙硐、万坳2乡合并为龙万乡。
1950年,分为龙硐、盘龙、万坳、生产4乡。
1951年改属14区。
1955年,盘龙乡并入龙硐乡,隶属代寺区,万坳乡属童寺区。
1958年10月,龙硐乡、万坳乡分别改名龙硐公社、万坳公社。
1983年,公社更名为乡。
2001年4月,撤区并乡,龙硐乡与万坳乡合并为龙万乡。
2001年4月,龙硐、万坳2乡合并为龙万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龙万乡辖万坳、龙硐2个居民委员会,赵岩、华利、中和、协和、谢扁、罗桥、下井、自力、张湾、荷湾、五余、程山、白英、月亮1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个居民小组,183个村民小组。
2015年末,龙万乡辖白英、程山、荷湾、华利、罗桥、五余、下井、协和、谢扁、月亮、张湾、赵岩、中和、自力等农业行政村14个,万坳、龙硐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
截至2020年6月,龙万乡辖2个社区、9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万坳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万乡地处富顺县东郊,东临童寺镇,南界琵琶镇,西接东湖镇,北靠代寺镇骑龙镇。距县城15千米。辖区总面积50.7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龙万乡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南面多为山地,以丘陵为主。
气候
龙万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较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8.5℃。平均气温年较差25.5℃,最大日较差22.2℃(1965年3月18日)。生长期年平均320天,无霜期年平均350天,最长达362天,最短为35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733.1小时,年总辐射115.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2.7天,最多达140天,最少为98天。极端年最大雨量l500毫米,极端年最少雨量800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月最多。
人口
2011年末,龙万乡辖区总人口3.4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08人。总人口中,男性18096人,占52%;女性16704人,占4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3万人;有苗、侗、蒙古、回、布依等少数民族,共1740人。其中苗族102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8.6%。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0.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22人。
2015年末,龙万乡居民户数1.01万户,人口3.48万人。
截至2019年末,龙万乡户籍人口为3424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龙万乡财政总收入427.9万元,完成任务的272.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税收收入149.07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96.23万元,增值税0.94万元,企业所得税12.84万元,个人所得税2.48万元。
2019年,龙万乡有工业企业2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农业
龙万乡耕地面积2.8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25.2万亩,林地面积1万亩。
2011年,龙万乡农业总产值299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生产粮食18923吨,其中水稻10991吨,小麦2804吨;黄麻种植面积300亩,产量65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500亩,产量507吨,其中花生157吨,芝麻11吨;蔬菜种植面积0.3万亩,产量7382吨。生猪饲养量6.4万头,年末存栏1.8万头;羊饲养量22.2万只,年末存栏7.6万只;牛饲养量0.1万头,年末存栏400头;家禽饲养量70万羽,上市家禽60万羽。生产肉类4347吨,其中猪肉3436吨,牛肉129吨,羊肉219吨;禽蛋563吨;畜牧业总产值14505万元。
2015年,龙万乡地区生产总值3.6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8万元。
工业
2011年,龙万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18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040万元,比上年增长18.8%。
金融
2011年,龙万乡金融产业各类存款余额1.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452万元。
电信业
2011年末,龙万乡电信业务收入62.1万元。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龙万乡有文化艺术团体2个,会员146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个,演职人员50人,年演出16场次,观众达3450人次;文化专业户3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36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4个,建筑面积840平方米,藏书2.1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舞狮灯、龙灯等。
2011年末,龙万乡有线电视台开通45频道,有线电视用户648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2015年,龙万乡举办镇乡文艺演出等活动6次。地方文化特色鲜明,保有春节耍龙灯、狮灯、端午节划龙舟、特色腰鼓队等传统文化习俗。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龙万乡有幼儿园(所)9所,在园幼儿58人,专任教师14人;小学7所,在校生2000人,专任教师8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840人,专任教师5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经费达43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20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30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2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2.8%、4.5%、4.3%。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5%,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2015年,龙万乡九年制学校开设教学班级39个,有中、小学生1518人。龙硐九年制学校在校学生1061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龙万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有29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15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15张,固定资产总值1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3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4万人次,出院病人9.8万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2/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0%。
2015年,龙万乡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25个,乡村医生25人。卫生院开放病床20张,有万元以上设备9台。儿童免疫接种疫苗5911人(次),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11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参保620人。
社会保障
2011年,龙万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2户,人数108人,支出24.5万元,月人均189元;城市医疗救助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8人次,共支出0.7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75户,人数951人,支出68.5万元,月人均6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30人,支出28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7人,支出19.3万元;农村医疗救助4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188人次,共支出5.9万元;农村临时救济420人次,支出11.9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1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8.3万元。
2015年,龙万乡纳入农村低保1073人、场镇低保36人,供养”五保”人员263人,生活救济391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345人,发放6065人基本养老金600余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龙万乡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6千米,投递点15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7000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2500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3000件,征订报纸6000份、期刊2000册。
2011年末,龙万乡有电信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520门,固定电话用户5829户,比上年增加3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75%;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比上年增加5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8%。
交通运输
2011年,龙万乡县道总长22千米;乡道总长6.4千米;村道总长63.7千米;泥结碎石路长3千米,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龙硐场镇兴于明朝中期,据传场东一山崖洞中有巨龙出现,故取“龙硐”之名。万坳场成市于清朝初期,一万姓人家居住于此,周边农户多到此交易,逐渐成市,并取名“万家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首次合并龙硐、万坳两乡为龙万能乡,乡名由此得来。后几经分合,直至2001年并乡建镇,定名龙万乡。
文物古迹
龙硐场原有文昌宫、天后宫、中和寺、高洞庙等寺庙,以及龙洞、爬岩寨、罗桥、铜锣河桥等古迹。现今除铜锣桥保存较好,列为县级文物外,其余已难寻遗迹。双寿桥石坊
铜锣河桥位于华利村12组与月亮村交界处,建于清代中期。石桥横跨铜锣河,为5方孔、4墩平桥,桥高2.9米、孔跨2.1米。桥面由10块长方巨石铺成,长13.5米、宽1.9米;桥墩平面呈梯形,东北面四墩上立巨石分别雕刻龙头、象头各2尊,西南两墩石上雕刻龙、象尾部;中部两墩龙头昂首挺立,形态威严,龙口一张一合,龙尾向上翻卷;两边象头雕刻细腻,姿态祥和。石桥保存较完整,石刻生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风景名胜
龙硐水库、偏岩腔、“瘸猫儿石”。王家大院、大坡上水库、爬[bā]岩寨、爬[bā]豆窝儿、五余渔村、盐井沟水库
参考资料
龙万乡2015.富顺县人民政府.
龙万乡2020年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8 08:5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