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法化因铸行最久、流通极广,齐境山东各地均有大量出土,故传世甚丰。旧时三字刀常被用来翻刻伪作它种刀币。齐法化”是战国后期齐国统一货币,可“合六面成规”,即六枚“齐法化”刀币首尾依次衔接,能构成规则的大圆环,铸造工艺非常考究。战国中期齐威王、齐宣王(公元前378—324年)为统一币制而铸行的大型倒币。面文“齐”指齐都城
临淄,“法化”意为标准货币。刀身通长18厘米左右,重约46—48克,因铸造粗疏而略有大小。背呈外凸弧形,刃部内凹,边廓隆起,身、柄接头处一线贯穿,无“断缘”现象。背面上部有三道水平横纹,下铭一字(光背、二字者少),常见的有:刀、化、金、工、吉、安、行、日、牛、十化、田化、一金等数十种,以及符号记如↑、○、等。
齐国以刀币为主币,形成了独立的刀币体系,“法化”面文和“齐法化”的大量铸行,说明齐国有着统一的铸币权和较早形成统一货币的思想和举措;而开国纪念币——“
齐建邦长法化”的出现,表明齐国货币制度的成熟,尤其叠铸技术运用于“齐法化”,代表了
中国铸币工艺的重大进步。齐国刀币在中国货币史乃至金属铸造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齐刀币面文有三字、四字、五字、六字等。币文中前一或二字,皆为国名或地名。三字、四字和六字刀之“齐”字,均为国名。如:“
节墨之法化”“节墨法化”刀之“节墨”二字,亦为地名。节墨即今即墨,齐灵公十五年(前567年)齐灭莱,收即墨为齐地,始铸此币,为即墨城邑名。安阳即莒之五阳之安阳,齐宣公四十四年(前412处)齐灭莒收安阳为齐地,铸此刀,亦为城邑名,莒邦法化之莒亦为齐之莒邑,故也是城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