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虾
鼓虾科鼓虾属动物的统称
鼓虾,是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鼓虾科鼓虾属的一种。鼓虾体长一般为35-55毫米;体背面棕色或缘褐色;额角尖细而长,约伸至第一额角柄第一节末端;额角后脊不明显;大螯长,长为宽的四倍。鼓虾的掌长为指长的两倍左右,掌部内外缘在可动指基部后方各有一个极深的缺刻,外缘的背腹面各具一枚短刺;小螯细长,长度等于或大于大螯,掌部外缘近可动指基部处背腹面也各具一枚刺;尾节背面无纵沟,但具两对较强的活动刺。鼓虾遇敌时开闭大螯之指,发出响声如小鼓,故称鼓虾。
简介
鼓虾别名嘎巴虾、卡搭虾、枪虾、乐队虾、狗虾、夹板虾、嘎嘣虾、共生虾。鼓虾科(Alpheidae)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真虾下目(Caridea),是一个物种丰富和生态多样性非常高的科,至今已建立47 属,其中仅鼓虾属(Alpheus)就已发现近300 种。
鼓虾每秒刷新它们的视野160次,这是地球上所有动物中刷新视野率最高的动物之一。鸽子与之非常接近,每秒可以对视野进行143次采样,而人类最高只能达到每秒60次。
生活习性
本科中多为穴居或潜伏生活的种类,大部分种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浅海, 以印度洋-西太平洋区种类最为丰富,少数种生活在寒温带。几乎所有的鼓虾都生活在海底,很少有离开底部游泳的。少数鼓虾生活在寡盐环境中, 在红树林、江口和深海地区也有其生活。在海洋硬底质和软底质环境中,它是最常见的虾, 有时在物种和个体数量上都是占主导地位的十足类。鼓虾营自由生活或共生生活,许多鼓虾与其他生物如海绵、刺胞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其他甲壳动物、螠虫动物和虾虎鱼等共生。
鼓虾及虾虎鱼共生关系非常有趣,因为鼓虾的视力很差,故它需要有只如看门狗的同伴。虾虎鱼时常在它们居住的洞穴口看守,每当有危险的时候,虾虎鱼便会摆动尾巴来通知同伴。而鼓虾则会不停的挖掘沙泥来保持洞穴畅通,以作为回报。
形态特征
鼓虾体长一般为35—55毫米。体背面棕色或缘褐色。额角尖细而长,约伸至第1额角柄第1节末端。额角后脊不明显。大螯长,长为宽的4倍。掌长为指长的2倍左右,掌部内外缘在可动指基部后方各有1个极深的缺刻,外缘的背腹面各具1枚短刺。小螯细长,长度等于或大于大螯,掌部外缘近可动指基部处背腹面也各具1枚刺。尾节背面无纵沟,但具两对较强的活动刺。栖息于泥沙质之浅海区。我国沿海均产。
鼓虾遇敌时开闭大螯之指, 发出响声如小鼓, 故称鼓虾。对于鼓虾如何发出声响的, 早期的研究者认为: 大螯两指有特殊的发声结构(可动指上有杵突,不动指上有臼窝),两指骤然合拢时,可动指上的杵突打入不动指的臼窝,射出一股强劲的水流,同时发出响亮的爆音。然而,目前有证据表明:当鼓虾快速合拢钳子时,会有一股速度达每小时112公里的高速水流产生。这股水流使水压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在瞬间形成水泡。水泡的直径会达到4毫米左右,随着压力恢复正常,水泡会马上破裂,响声就是在水泡破裂时发出的,并非虾钳撞击的声音,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大约为600毫秒
研究价值
鼓虾肉可鲜食或干制虾米,中国海区的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 Miers) 和长指鼓虾 (Alpheusdigitalis de Haan) 等种是沿海渔业的捕捞对象,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水产工作者也希望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点和资源情况。鼓虾大量成群时发出的声响此起彼落,形成相当强的噪音,能干扰水下通讯、声制导武器和潜艇的侦查等活动,在海底,潜艇的声纳系统所受到的最主要的干扰就来自于鼓虾。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类虾的发声习性和所发声响的性质,引起了海洋生物学和水生学工作者的重视和研究。此外, 鼓虾的形态鉴定特征比较细微,种间差别小,是真虾形态学分类鉴定的难点,搞清鼓虾科的种类对于其他真虾的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食用价值
大连人喜欢吃腌制后的鼓虾(嘎巴虾),将新鲜的嘎巴虾清洗干净,放入葱、蒜、花椒、大料、盐、味精、酱油、糖、醋、姜等佐料,并且再放上少许白酒,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放入少许干辣椒。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22:42
目录
概述
简介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