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之死》是
曹雪芹著作的
小说《
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
黛玉之死诸家说
泪尽致死说
蔡义江的《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红楼梦论佚中的一章》(《
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1期)认为“林黛玉悲剧产生的原因, 不是由于贾府为宝玉择媳时弃黛取钗,也不存在王熙凤设谋用‘调包计’来移花接木的问题。林黛玉之死并不是由于婚姻不能自主。她是因痛惜宝玉的不幸而‘ 泪尽夭亡’ 的。‘ 金玉良缘’是黛玉死后的事, 与‘木石前盟’无关。”
流言致死说
在诸懋型、林伟平的《是谁破坏了宝黛婚姻——徐恭时谈红楼人物的另一种结局》(《新民晚报》1983年12月13日第2版)中, 徐恭时认为“贾母和王熙凤一直是主张宝黛结合的, 她们不可能用‘ 调包计’来拆散宝黛婚姻。” 并以第二十八回中元妃端午节赏物, 只有宝钗与宝玉相同, 且有婚嫁之涵义为据,指出“ 是元妃一手拆散了宝黛婚姻,二宝结婚后, 黛玉抵挡不住众人的流言蜚语, 投大观园池水而亡。”
周汝昌的《冷月寒塘赋必妃——黛玉夭逝于何时何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认为黛玉之逝, 照曹雪芹所写, 应当是“ 一, 受赵姨娘的诬构,说她与宝玉有了‘不才之事’ , 病体之人加坏人陷害, 蒙受了不能忍受的罪名和骂名, 实在无法支撑活下去了,而她决意自投于水, 以了残生;
逼迫致死说
忠顺王逼迫说
黛玉无疑是泪尽而亡, 至于由何人何事, 她在《秋 窗 风 雨 夕 》中 以 “风 刀 霜 剑 严 相 逼 ”做了诗意的回答。 具体说来有两逼:一是王夫人逼她和宝玉分手, 二是忠顺王逼她另嫁。 二逼对黛玉的杀伤力不同:前者要顾忌宝玉发疯,不至于逼死黛玉;后者属不可抗力,只能一死才能了之。
北静王逼迫说
原著通过宝玉等让黛玉与北静王产生了不少瓜葛,如北静王送宝玉鹡鸰香串及蓑衣斗笠、北静王妃送黛玉“五样礼物”等,此皆预伏。
63回李纨说黛玉是“不得贵婿反挨打”则隐含了八十回后黛玉因拒绝皇家和亲或者指婚而挨打的命运,对此芦哲峰发出”难道黛玉的命运真的会凄凉于斯吗。我尚如此不忍”的感叹。并认为此可能与北静王有关。
和亲逼迫说
西岭雪指出黛玉遭遇或与和亲有关,探春和亲起因可能正是主动替嫁而成全了黛玉,本来和亲人选是黛玉。
书中的判词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关于林黛玉的
判词及相应的脂批是:
可叹停机德,[甲戌夹批:此句薛。]
堪叹咏絮才,[甲戌夹批:此句林。]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甲戌双行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其中“玉带林中挂”是指林黛玉。另外,在第十八回里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的文字中也有条脂批提到了黛玉之死,该段文字和脂批为: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