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苗文
以凯里市挂丁镇养蒿村的苗话为标准音的苗文
黔东苗文是指以凯里市挂丁镇养蒿村的苗话为标准音的苗文,此方言的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的都匀市和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福泉和翁安,湘西南湖南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和会同侗族自治县(市),黔西南州的兴仁、贞丰,安龙和望谟和桂北的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各族自治县,贵州安顺地区和毕节地区的某些县市的一些地方也有分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及其临近地区最多。
语言介绍
自从1956年试行以来,苗文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在50多年的推广和普及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推而不广。根据在2006年至2007年的实地调查,这个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主要在标准音周边地区使用。通过研究黔东苗文报刊的发行地区和双语教学的推行地区,我们发现黔东苗文刊物主要是在凯里、雷山、台江、丹寨、剑河、黄平等县发行,双语教学也差不多主要是在这一带推行。其中雷山坚持的时间最长、发行的刊物最多。从这点可以看出,实际上黔东苗文主要在黔东苗语标准音点的周边地区展开。
第二,主要是在知识分子阶层尤其是从事相关专业的知识分子阶层人群里使用,广大基层群众使用得很少。
第三,象征意义大于其实际使用。由于条件尚未成熟,民族语言文化相关部门有时候开展工作,只是为了体现国家政策,离普及苗文还有一定的距离。例如,政府挂苗语牌匾和电台每月或每周十几分钟象征性的苗语广播等现象,而公文、商务和司法等都不用苗文。
困难原因
制约苗文推广和普及的重要原因是,以某一语音点作为标准音无法满足其他方音的需要,这是表音文字与生俱来的缺点。黔东苗语地区的土语差别很大,即使是北部土语内部也有无法通话的现象,更不用说与东部、南部等其他土语通话了。现实困难是“学习文字的又不都是语言学家,尽管同源字再多,也解决不了学习上的困难”(p45)。这差别到底有多大?现就以均属于北部土语的台江县台拱寨、台江县排羊乡的小江(民族文化宫中国民族图书馆的杨胜锋提供)、黄平县的旧州、凯里市的鱼粮(笔者母语)、凯里市的舟溪、雷山县的黄里和剑河县的太雍等七个点苗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差别来说明。以下简称台拱、小江、旧州、鱼粮、舟溪、黄里、太雍
1.声母差别举例
声调调值差别
台拱小江旧州鱼粮炉山黄里太雍
b(第一调)33333333333333
x(第二调)53555553555353
d(第三调)44454444444444
l(第四调)22112222222221
t(第五调)45441312134545
s(第六调)23233121242413
k(第七调)13135353531313
f(第八调)21215353532121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来,这些区别尽管对应严整,而且单独就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某一个方面而言似乎差别不大。但是声韵调进行复杂的排列组合之后,其差别还是很大。例如,台拱、小江之间能通话,但是跟旧州、鱼粮交流就很困难。黔东苗语内部有5个土语。而黔东苗文仅仅以北部土语的一个小地方的苗话作为标准音,必然无法照顾到北部土语以外的其他土语,甚至连北部土语内部都无法照顾。所以苗文主要只在标准语音点周围推行。
不利因素
苗语地区内部语音差别很大,这是客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是受到地缘文化、传统经济组织形式、传统社会组织形式及婚姻认同等几个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而这几方面是苗语内部语音差异大的内在原因,也是制约苗文普及的决定性原因。这些因素互为因果,是一个有机整体。
(一)亚文化圈的排他性是阻碍苗文普及的原因之一
黔东苗语地区内部存在着一些亚文化圈。这些亚文化圈主要是由自然居住环境和婚姻禁忌两个因素造成的。一个亚文化圈内,各村落的语言虽然有差异,但通话一般没有很大的障碍。因而同一个亚文化圈的各个成员之间的认同就比较高,其风俗习惯也往往趋同。
由于现实地理条件的限制,苗族村寨规模不大。居住在条件较好的坝子或河流边的苗族,其村落就相对会大一些,自然村的分布密度也相对大一些。贵州省雷山县的西江苗寨,是最大的一个苗族聚居村落,也只有一千多户。而更多的苗族村落却分散在山区中,多则数十户,少则十数户。这样的自然条件限制了苗族村落之间的交往,也限制了他们跟外界的往来,只有靠6天一次的赶集天与外界交流。由于高山深谷的阻隔,交通极其不便,致使相隔比较远的苗族村落之间“老死不相来往”。邻近的苗族村落之间则交往较为频繁,彼此认同,于是就逐渐演变成以地域为单位的亚文化圈。仅仅从居住的地理环境来划分,黔东南一带同属于北部土语的苗族就有FangbNix(台江一带)、FangbNangl(台江施洞、剑河革东一带)、FangbHlieb(黄平、施秉、镇远以及凯里市)、FangbBil(台江方召)、FangbHxib(榕江一带)、FangbJes(麻江、丹寨及凯里的舟溪一带)等片区。
这些片区之间交往较少,彼此之间的语音差别就会扩大,语音差异扩大,又反过来阻碍他们之间的交往,形成恶性循环。彼此之间交往少,差异大,认同程度就不高,并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而养蒿苗话只是这些亚文化圈中的一个,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等角度来说,养蒿苗话并没有权威性。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推行,但是养蒿话仍然很难得到所有其他亚文化圈成员的普遍认同,这必然制约了黔东苗文的推广和普及。黄平、施秉等地用本地的方音出版各种读物,可作例证。
(二)传统的简单经济模式是制约苗文普及的内在原因
苗族简单的传统经济模式难以产生有权威的方言土语,也就难以在苗族地区形成统一的“苗语普通话”,这也是制约黔东苗文推广和普及的内在原因。
众所周知,在苗族社区传统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以农业为主,辅以渔业和狩猎,并且时至今日很多地方依然如此,在大山深处的苗族尤为明显。在这种经济模式中,生产者同时也是自产自销的消费者,由于缺少了交换的环节,人们的经商观念非常淡薄。缺少交换环节也就很难形成一个提供各地方苗族接触的共同市场。没有共同市场,也就没有权威的方言土语,标准语也就很难形成。
在这种简单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中,与之响应的传统社会组织形式也是简单而朴素的。苗族的传统社会组织主要是以大家庭为基本单位,之上是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家族,再上是由多个家族组成jangdniel(相当于氏族),jangdniel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联盟,其成员一般是某个男性祖先的子孙。jangdniel以上是通过协商结成hlangb(相当于氏族联盟)。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hlangb具有三个意义:一是指苗族传统的法律(习惯法),二是立法机构,三是指共同遵守某一套法规(hlangb)的一个社区。有时一个hlangb(社区)是由一个jangdniel构成,有时则由几十个jangdniel构成,各成员之间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但都必须遵守他们共同制订的hlangb(法规)。所以不管是hlangb还是jangdniel,这些机构的头人都往往是族长、寨老、理老(相当于法官)、理师(相当于律师)、巫师等之类的人物。他们平时从事农事活动,与常人无异,只有发生纠纷时,才临时充当领导的角色。
苗族社会平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劳动,农忙时节家庭之间互助,内部没有固定的常设机构来管理各种事务­——没有警察,不设监狱,缺乏常设的执法机构和专职行政机构。只有需要修改旧的法规(hlangb)、颁布新的法规或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才召集结盟成员进行民主讨论。如此松散的传统社会组织形式无法在苗族居住地区中产生一个本民族的能够统辖整个地区且比较专业的职能政府。因此,也就无法组织人员来制定出在大范围内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方针政策,更谈不上有相应的机构及研究人员来从事苗族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
事实上,有权威政府作为后盾有利于文字的创立和统一。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汉语言文字千差万别,汉字的统一是通过秦始皇统一文字政策才得以实现。蒙古文字的创立和推行过程也体现了这一点。黔东苗文的创立与推行也是中央人民政府在政策及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下才能实现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苗族传统社会形态和内部结构是制约黔东苗文普及的深层原因,同时也是决定性原因。
外部影响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黔东苗文难以推广和普及,除了受到苗族语言文字本身以及苗族社会形态和内部结构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外,也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制约。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制约黔东苗文推广的外在原因。
(一)长期受汉文化的影响,汉字先入为主
长期以来,苗族跟中原民族在不断对抗和融合中发展,中原的汉族文化对苗族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远自商周时期近到清朝为止,有关苗瑶语族民族与中原各王朝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而发生纷争的记录,中国史籍一直没有间断。但是除了纷争以外,苗瑶语族民族更多时间里与中原王朝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比较积极的交往。苗族人民世世代代从汉族地区源源不断地引进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新的谷物品种和各种生产技术。苗族对中原文化基本上持一种积极吸收的态度。而由于本民族内部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职能政府,历史上苗族社区内的各级职能政府机构基本上是各朝的中央政府直接安置进来。在安置政府机构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也把包括汉字在内的各种汉文化引进苗族地区,并且又凭借着强大的国家力量在苗族地区推广汉文化。如,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加强开辟苗疆,并允许苗族学生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学好汉文化意味着有从事脑力劳动的可能。这就导致了苗族很早就认同了汉字,将汉语作为族际语,也将汉语作为语言差异很大的不同支系苗族或亚支系苗族之间的交际语。他们以汉字作为正统的文字来使用,他们之间各种各样的契约、事件记录和书信都使用汉字。如,贵州省锦屏县文斗寨和平鳌寨苗族的先人们所留下的林业契约都是用汉文写的。
在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民族文字以前就已经接受了汉语言文字,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推广苗族语言文字的难度。
(二)汉字媒体的强势影响初生苗文的普及
发达成熟的汉字以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新型媒体为载体传播公共信息,不断充斥着苗族社区的每个角落,致使刚刚诞生的、不成熟的苗文难以普及。虽然在苗族聚居的黔东南尤其是在广大乡村,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用语仍然全民使用苗语,但是关于社会的各种新闻、观念以及政府的法律法令等等,都以汉语和汉字的形式传递给他们。虽然也偶尔有苗语电影、电视、卡拉ok,并且很受广大苗族人民的欢迎,但是其绝对数量与铺天盖地汉语作品比较起来实在太少,无法满足苗族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他们只有从汉语媒体中得到满足,无形中接受了汉语文。这种现象一方面占据了苗语以及刚刚诞生的苗文的空间,另一方面使一些人尤其是城里人也往往是领导人发生了错觉,好象所有的苗族人已经掌握汉语,没有必要再推广苗文。而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无形中就阻碍了苗文的推广。
(三)基础薄弱的双语教学制约了苗文教学
来自师资、升学和就业方面的压力,致使学校放弃已经开始尝试的双语教学,相关的管理部门也无暇顾及建立更完善的双语教育机制。由于没有意识到或者漠视苗语学生和汉语学生存在差异,黔东苗语地区双语制教学机制尚未成型。在尝试性的双语教学中,又缺乏专业性的高层次双语教师。广大的农村小学,接受苗汉双语文教学培训的教师很少,而为数不多的苗语文老师又仅接受两周左右时间的苗语文培训。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苗语文和苗汉语比较,甚至有的苗语老师是初中毕业之后接受1到2个月的培训就去授课。以凯里市湾水镇鱼粮村为例,吴某就是1983年初中毕业后去凯里受训2个月,就在村里当苗文老师,不久苗文教学就中断。在我国,目前还没有接受过硕士以上教育的苗汉、苗英等双语教学的科研人才。虽然已经有少数学者尝试研究苗汉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差异点,但是还没有达到细化、量化和系统化的程度。也没有人把这些研究成果转换成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由于没有双语教学理论方法的指导,广大基层的双语教学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操作,所以很难在汉语文和苗语文的教学质量中有质的飞跃。这就打击了推广苗文和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也为不主张推行苗文和双语教学的人找到了借口。
现在的中小学中,学校一方面要承受升学率的压力,另一方面又承受来自社会呼吁给学生减负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苗语文作为尝试性的课程,一直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各种升学考试不需要它,在学校的教学评估中它被排斥在外,认为学习它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占用正常的课时,在减负的呼声中它首当其冲。
由于相关机构的人员配置比较模糊,与苗族语言文字有关的岗位不多,难以激起学生学习民族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因为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方面研究的毕业生就业很难,为了生存,步入社会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改行,致使本来就不多的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其实,不是现实中不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而是漠视现实中苗族人民的需求,因而缺乏设置这方面的岗位。尽管目前苗族地区各种单位的人员编制趋于饱和,但从事苗族语言文化的研究人员与其人口的比例来看,苗族语言文化方面的专业人员依然很缺乏。
(四)苗文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定位
民族语文教学的地位常常受到质疑。随着工业文化渗透的速度加快,开苗文课似乎已经很不合时宜,推广苗文的步伐明显放慢,甚至中断。虽然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在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但是目前民族聚居地区的大部分中小学还没有开苗文课,没有开展苗汉双语教学。一些人认为开设苗语课会影响苗族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还有一些人认为开设苗语文课会增加中小学生的负担。在这些人看来,苗语好象与工业文化、商业文化等现代文明以及汉语不可兼容,甚至是起到阻碍作用。
另外,有些人对推广苗文问题的认识不足,所以到目前为止一直缺乏科学的远景规划,苗文的推广工作也就时断时续,人员、机构和经费等没有得到持续的应有的保证。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黔东苗文的推行走入低谷,就是例证之一。
普及工作
基于以上的认识,如果想要使苗文得到普及,那么今后的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理性思考,统一认识
是否有必要大力推广包括黔东苗文在内的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字,目前各界还没有达成共识,这就影响了新创民族文字的推行。现在是解决这个认识分歧的时候了。党的十七大的报告正式中提出了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评价我们的一切工作,正式提出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的理念,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要使苗语文得到普及,首先要使全社会达成以下的共识。
1.推广苗文是建设和实现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研究认为,成员之间互相承认差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这样的前提和基础,实现社会和谐就有了可能,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互相承认差异这个认识阶段,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互相理解和尊重(有时甚至容忍)彼此之间的差异,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相处和和谐发展。而比较高级的社会和谐,各族群之间不仅互相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而且互相欣赏彼此之间的差异,使各自的文化都能蓬勃发展,高级的社会和谐应该是互相帮助,互相认同对方的事业就是自己的事业。
那些认为没有必要大力推广民族文字人,往往持有民族同化的观点,认为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了,再也没有必要花大量的才力、人力和物力推行民族文字了。这种认识显然忽略了在现阶段我国各个民族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的社会现实。不尊重现实的认识是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不承认差异和不尊重差异的观点是与社会和谐的基本理念相违背的。所以今后的工作,一方面要消除这种错误的认识,要自觉地杜绝那些忽视现实的、主观臆断的、非科学的观点的出现;另一方面要宣扬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社会和谐的理念,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使全社会要达成共识:各个族群不仅互相承认差异,理解、尊重甚至容忍差异,而且要互相欣赏差异,互相帮助,认同对方的文化事业为自己的文化事业。祖国是一个大花园,每个民族都是里面的一种花,使花园里每一种花都能茁壮成长是园丁的职责,有一种花灭绝了,那肯定是一件憾事,那也是园丁的失职。推行、使用和发展各民族文字(包括苗族文字在内)是建设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内在需要。
2.推广苗语文是为了满足苗族人民的多种需求
对推广苗文持反对或消极抵制观点的人,源自于他们的认识偏差。他们认为绝大部分苗族人已经掌握了汉语和汉字,所以他们已经没有推广本民族文字的需求。这也与现实不吻合。根据我们的调查,不管是凯里市城郊的桐荫坪村的村民还是凯里市区进城的工作人员都希望有自己的文字和广播电视,更不用说在农村生活的苗族人了。我们再举两个时髦而典型的例子。苗族青年歌手阿幼朵(女,黄平县人)用苗语演唱的歌曲在整个贵州地区特别是黔东苗语地区就很受欢迎,可以说家喻户晓。中央民族歌舞团苗族芦笙演奏家、作曲家和歌唱演员杨胜文(黄平县人)用苗语文创作的歌曲在黔东苗语地区可以说是“凡有水井处,尽唱杨曲”。这现象反映了苗族人对自己语言和文字是有需求的。不可否认,在政府报告、法律、族际商务等活动中,苗族人民都使用汉语文(因为没有使用苗语文的条件),但是在娱乐、文学艺术和其他活动中,苗族人一般喜欢使用苗语。
对苗文的需求与对汉语文的需求呈现一种互补关系,并不互相排斥和矛盾。另外,如果他们掌握了苗文,对提高他们对自己母文化认识,对繁荣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秀文化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要想把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做好,首先要让社会成员尤其是有关领导充分认识到苗族人民的这种需求。
3.开展以“汉苗”模式的双语教学是现实的需要
有人认为,开设苗语文课会影响苗族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不是会说苗语的人员,会说苗语的人持这种观点是少数。开设苗语文课是否会影响苗族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这需要进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跟踪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不过,我们认为作为第一语言是苗语的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文必然受到苗语的干扰,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即使不开设苗语文课这种干扰也是客观存在的(根据我们对外出打工人员的母语-汉语之间语言互相干扰情况,说汉语时受到母语干扰的人次是最多的)。
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是消除这种干扰,并且这种干扰也是不可能消除的,而是在干扰必然存在的客观条件下怎样让苗族学生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能熟练地使用汉语言或其他语言,并领略这些语言的精髓。一般来说,苗语言能力强的苗族学生,其汉语言能力也往往比苗语言能力差的苗族学生强。很难想象一个母语(第一语言)差的人,他的第二语言会掌握得很好。而一个会说苗语的学生,学习苗文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一般需要半年的时间就能阅读和书写。因而,我们认为开设苗文课不是影响苗族学生汉语水平提高的必然因素。相反,如果因势利导,开设苗文课会对苗族学生学习汉语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所见到的有关苗语汉语双语教学的报告和所发表数据都显示,在苗族聚居区小学进行双语教学要优于单语(汉语)教学。如剑河久仰乡双语教学的数据就是有力证据之一。台江县的双语教学成果也显示,双语教学有利于苗族学生提高包括汉语文和数学在内的学习成绩(p132-140)。毕竟第一语言是苗语的孩子与第一语言是汉语的孩子在学习汉语时所遇到困难是不一样的,如果忽视这种差别,就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笔者实地调查,在苗语地区,绝大多数小学生的(汉)语文成绩都很差。成绩如此之差是忽视这种差异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因此,笔者认为,在民族聚居地区,目前需要考虑的主要是在什么年龄段、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如何结合汉语文来开展苗汉双语教学的问题,而不是开不开设苗文课的问题。必须让人们尤其是有关的领导认识到这个问题。
建议参考
根据我们以上的认识和针对已经出现的现象,我们拟就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以下的建议,以供参考。
1.尽早出台相关的法律以确保民族语文工作能正常运行
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使民族语文尤其是新创的民族文字、民族地区双语工作和双语教学有法可依。50年来黔东苗文的推行工作和双语教学的特点是,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没有法律保障,民族语文工作和双语教学的工作是否被重视,完全是由领导人来决断。同时还应该把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工作和双语教学工作纳入民族地区的政绩考核内容。
2.给苗文定位和制定远景规划
对推行黔东苗文工作,应该通过科学论证,给苗文作用做出比较合理的定位,并相应地制定出一个远景规划。唯其如此,人员、资金、机构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才能得到可持续的保障;也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中短期工作计划。处理好苗文和汉文的关系,使二者功能互补,各就各位。
3.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
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既要培养能够从事苗族语言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才,也要培养大批合格的能从事基层双语教学的苗汉语文老师,让苗族孩子更快地学好汉语或其他语言,同时也能使自己的母语和母语文化得到传承甚至发展。根据我们的调查,现在许多苗族传统口传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了,急需一批懂得苗文的人才对这些文化进行抢救性收集,但是目前正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同时也需要一批从事母语文学创作的人才。
4.完善双语教学机制
进行科学的论证并确定民族语文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以便于继续推行双语教学,并从中摸索规律,完善双语教学模式;同时要建立“双语”教学体系以及配套的评估体系,以保障其持续健康运行。目前,绝大部分的苗语地区的学校都按照通行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实施教学,使用的教材也全国通用或全省通用的教材。虽然通行的大纲和教材很好,但是民族地区的情况自有其特殊性,忽略了这种特殊性,我们的工作就无法做好。
让不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尽快地学好汉语,科学的做法就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实施教学。这样就必须根据苗族地区的实际制订出相应的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材以及调整学校的语言教学模式,同时要培养一批合格的双语教学人才,匹配相应的才力和物力,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双语教学评估体系。而目前通行的所谓的双语教学是,没有教学大纲,没有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编写的把汉语作为苗族学生学习的专用教材,只是简单地把通用的汉语教材翻译成苗语,没有把苗汉双语教学正式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而仅仅是一种点缀或一种象征或表面文章。例如,贵州民族出版社在2007年7月出版的《苗文课本》(苗语东部方言小学双语文试用教材)的后20课全是把通用教材的课文翻译成苗语,这是一种应急的办法,当然会收到一些效果,但是这种效果是很有限的。毕竟汉语和苗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其语音、语法、词汇等都有很大差异。
至于采取什么样具体的方式开展双语教学,这是一个有待于专家学者进行实践、探索、再实践再探索的问题。不过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允许基层教学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各种尝试,并不断交流和总结经验教训。
苗文发音
一、声母
bbub知道,bib三bangb帮助
ppubpot枪pik姑娘
mmongb疼mais母亲mangx你们
hmhmub苗族hmangt晚上hmat说
ffab瓜fal起床feibjib飞机
hfhfab轻hfed线hfangb荒芜
wwangb簸箕wil捉wuk奶奶
ddab回答dib打das死
ttiub裹腿tik插teb桶
nnangb蛇nos麻nins记得
hnhnaib太阳hniangk汗hnaid弩
dldlab骗dliul瞎dliangb鬼
hlhlat月hleik割hliut擤鼻涕
llob脚laib个las土
zzab五zend水果zal拉稀
ccob吹cub咆哮cot鹤
ssab痧sos到达seil冷
hshsab钢hsot洗衣服hsangb千
rrenfminf人民rifbenx日本
jjab药jib菌jangx成为
qqib打扫qad亲家qongb傲慢
xxad难xangs告诉xus少
hxhxat穷hxib害怕hxub酸
yyangs样子yax搬迁yexfangb游方
ggab炒gangb虫gob杉木皮
kkibqib发抖kub亲吻kuk顽强
ngngil懒ngas勤快ngix肉
hvhvib心、高hveb话、语言hvuk选、吸
vvib石头vangl寨子vob菜
ghgheib鸡ghangb香ghad屎
khkheib捆khet裤子khuk裙子
hhab鞋hob雷hek喝
二、韵母
iib一pid烧山
edet树ghet爷爷
adal丢失gas鸭子
ook箭dol远
uud衣服jud酒
aiait做dail个
eedaoddeef道德jifgeef及格
aolaofdongd劳动
eileib猴子heib编织
enjenl茶lenl戳
angangt肿gangt脆
ongongt瓮mongx你
iodios是diob螃蟹
iudiub腰diux门
iediel汉族liek象/如
ieedieedsid电视
iaofeifliaot肥料
indinl席子dins稳定
iangdiangx油diangs肥胖
iongdiongl山冲diongb中间
uiguidzeb贵州
uahuadxof化学
uaiqifguaid奇怪
unkunbminf昆明
uangguangxxib广西
三、声调
bgib螺蛳
xgix芦笙
dgid路
lgil旱
tgit蛋
sgis显露
kgik啃
fgif溪沟
ibobbibdlobzab一二三四五
mongxdaxnongxniangx你来过年
baddladgidhsongd公狗扛骨头
maillullolmongl一些老人去了
xetgangtgitaitnot别做得太快
vangsjisgheisgas找到一只鸭子
diekgikhvik笑眯眯
yafjufdleif八十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2 21:22
目录
概述
语言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