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东晋时期瓷器
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是东晋时期的瓷器,出土于浙江省德清县德清窑址,此壶共有3只,现有2只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只藏于杭州博物馆
文物历史
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属东晋德清窑烧制,1966年12月出土于德清县德清窑址。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杭州博物馆。
文物特征
北京故宫博物馆馆藏(一)
此件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高17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9.3厘米。壶洗口,细颈,圆腹,平底。肩部一侧雕塑一凸起的鸡头形流,相对一侧饰安一曲柄,柄连于肩、口之间,另外两侧各饰一桥形系。壶身里外施釉,外壁釉不到底。釉色黑如漆。
北京故宫博物馆馆藏(二)
此件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高18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10厘米。壶盘口,短颈,溜肩,鼓腹。肩部一侧饰鸡头形流,流内有孔与壶身相通,流嘴呈筒状,鸡冠高耸,双目圆睁。与鸡首相对的一侧饰一弯形圆柄,上下分别与口沿、肩部相接,便于握持。肩部另外两侧各饰一桥形系,可穿绳提携。壶施黑釉,釉层丰厚,釉面滋润透澈,色黑如漆,匀净无瑕。外壁施釉不到底,近足处露出褐色的胎体。
杭州博物馆藏
此件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高26.3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12.4厘米,是德清窑的典型产品。盘口,直颈略高、溜肩、鼓腹、平底内凹。胎体坚硬,外施黑釉,釉面均匀光滑。肩部一端塑一鸡首,长颈、竖冠、珠眼、管形流,流与壶腹相通。说明这是一件有实用价值的器物。与鸡首对称处安一半圆形把手,把手上端与盘口衔接。鸡首与把手之间饰桥梁双系。
文物价值
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以紫金土配制釉料,这种土含铁量很高,在高温下能烧出漆黑光亮的器物,以氧化铁为呈色剂,加上德清窑独特的地理气候,烧成了非常珍稀的结晶釉黑釉瓷器。
故宫博物院藏东晋德清窑黑釉鸡首壶为东晋时期所制,制作端正,各部位比例协调,尤其是以鸡首装饰壶体,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德清窑烧制的鸡头壶生动别致、独具一格,器形完整,风格古朴,釉色莹润匀净,是不可多得的德清窑上品。
杭州博物馆藏东晋德清窑黑釉鸡首壶造型朴拙,形制规整,色彩别致,表现了德清窑特有的制瓷风格。
文物寓意
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盘口、细颈、圆腹,肩部一侧有一鸡形流,另一侧为曲形把手,流与把手之间有一对横系。形制与青釉褐斑羊头范相似,但形体比例、局部造型变化不尽相同。此或造型严谨、规整,壶身呈横向扁式,把手高于壶口便于提携使用,更增加了外轮廓曲线的生动性。鹅头形流昂首延颈,与把手一高一低,遥相呼应。“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
出土环境
浙江省德清县德清窑址位于杭嘉湖平原的西端,南与余杭相邻,北和吴兴接壤,天目山脉横互期间,包含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开发区武康镇龙胜村、龙山村,面积约6平方公里,是浙江地区最早发现黑瓷产地之一。
鸡头壶
鸡头壶是南北方早期瓷器的主要造型之一。始见于三国末年,流行于两晋至隋,因壶肩部塑鸡头而得名。烧制的瓷窑有越窑瓯窑福清窑等。早期的鸡头壶通常是在壶的肩部对称地贴饰鸡头和鸡尾,使其首尾相呼应,鸡头短小,无颈,且与壶体不通,纯系装饰。东晋时,壶体变大,鸡头由装饰物变为具实用性的张口、引颈之壶流,短尾则变为圆形长柄。东晋晚期,壶的曲柄出现了龙首柄。南朝时,鸡头壶由圆浑变得细长,鸡颈加高,鸡冠高耸,龙首柄加长。鸡头壶流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瓷器大发展的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大批中原居民和士族地主纷纷南下,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制瓷工艺逐步提高,北方瓷系开始出现,从此中国制瓷业形成南北两大系统,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唐以后,鸡头壶逐渐消失。
德清窑
德清窑是指上世纪中叶在乾元镇小马山、焦山、丁山等处发现的古窑遗址,烧制时间始于东晋,终于南朝初期(1500多年前),总共约一百多年历史。在三合乡马家派遗址中发现的大量陶器,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从商代开始便有原始瓷的制作。晋代,德清窑在烧制青瓷的基础上烧出黑瓷,是中国已知最早烧造黑瓷的容口。德清窑胎色复杂,瓷胎较薄,有浅褐、红褐、淡黄、灰、紫色等。德清窑呈色较深,自东晋开始,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在烧制青瓷时多采用化妆土,以遮蔽胎色。德清窑的黑瓷举世闻名,其精品釉质滋润,釉层丰厚,色黑如漆。但德清窑黑瓷良莠不齐,粗制之器釉层薄厚不匀,多带蜡泪痕迹(流痕),釉薄处呈色较淡,含黄褐色或绿褐色;釉厚处呈色较深,呈黑褐色或黑色。黑釉的釉层相对较厚,裂痕多,脱釉现象很严重。德清窑的产品有碗、耳杯、碟、盘口壶、盘、唾壶、鸡头壶、虎子、香炉、罐、盒、灯和盏托等,造型风格与婺州窑、越窑相似。装饰上,德清窑黑瓷仅在器物口沿或肩腹部划几道弦纹,青瓷一般只饰几点褐彩。
参考资料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故宫博物馆.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故宫博物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8 12:27
目录
概述
文物历史
文物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