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塌菜
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
乌塌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草本植物。乌塌菜的植物学特性与普通白菜相近。根为肉质直根,粗壮,须根发达,但分布较浅,譬生能力强,适于育苗移栽。茎短缩,株丛塌地或半塌地生长。莲座叶,叶椭圆形至倒卵形,色浓绿经霜后变墨绿色,叶柄长,白绿色。总状花序,先端分枝开花,十字形花冠,黄色。果实为长角果,先端较长,由中央隔分成2室,内藏雳多数种子,果实成熟时易开裂。种子赤褐色到黑褐色圆形。干粒重1.5-2.2克。花期3-4月,果期5月。
植物学史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的基础,各地对乌塌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保存、利用给予高度重视,但研究报道仍很少。袁华玲和张辉昌(2004)对安徽乌塌菜品种进行收集和鉴定,发现乌塌菜株型、叶色、熟性等方面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舒英杰等(2009)对63份乌塌菜种质资源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主要农艺性状均具有较丰富的变异潜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从1994年陆续引进乌塌菜种质资源逾90份,对所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了详细观察和鉴定;通过优质性状聚合选择,育成稳定的优质、丰产性自交系材料16份,为开展乌塌菜杂交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分类研究
曹寿椿和李式军(1982)依据小白菜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将小白菜分为普通白菜、乌塌菜、菜薹、薹菜、分蘖菜、白菜型油菜6个变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2007)报道,白菜亚种分为普通白菜、乌塌菜、菜薹、紫菜薹、薹菜5个变种,乌塌菜被一致认为是白菜亚种里的一个变种。周乃元(2001)对芸薹类蔬菜遗传多样性进行AFLP分子标记分析,聚类结果表明,乌塌菜、菜薹与普通白菜大部分聚为一类,而普通白菜是小白菜中最原始的类型,说明了普通白菜向乌塌菜、菜薹的分化,这初步验证了李家文关于小白菜各类型进化的观点:即乌塌菜是由普通白菜中选育出的耐寒性特强的变种。
形态特征
乌塌菜为二年生草本植物,须根发达,分布较浅。茎短缩,花芽分化后抽薹伸长。莲座叶塌地或半塌地生长,叶柄宽而短、直立或半直立、白色或淡青色,占全叶长的1/2至2/3;叶片厚,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圆形,叶片平滑或皱缩,叶面有皱泡及刺毛,叶缘羽状深裂或浅裂,叶色浓绿至墨绿,心叶有不同程度卷心倾向和色泽变化。总状花序,花序再分枝1-3次而形成复总状花序,花黄色。果实长角形,成熟时易开裂。种子圆形,红色或黄褐色,千粒重1.5-2.2克。
分布范围
乌塌菜原产原产中国,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尤其在安徽、上海、江苏等地栽培面积较大。
生长环境
乌塌菜性喜冷凉。种子在15-30℃下经1-3天发芽,以20-25℃为发芽适温,4-8℃为最低温,40℃为最高温;乌塌菜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8-20℃,能耐-8-10℃低温,25℃以上的高温及干燥条件。
乌塌菜对光照要求较强,红光促进植株生育,干物质增加,绿光则生育受抑,阴雨弱光易引起徒长,茎节伸长,品质下降;长日照可促进花芽分化及发育。
乌塌菜对土壤适应性强,以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粘土或冲积土栽培为佳;适宜的土壤pH以中性偏酸为宜;由于以叶为产品,且生长期短而生长迅速,要求以氮肥为主,钾肥次之,生育期还要求适量的微量元素硼。
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
露地栽培:中国北方冷凉地区6月中、下旬直播(或阳畦育苗移栽),8月上旬开始收获至8月中旬;8月中旬直播,9月下旬始收至10月中旬。华北地区5月上旬至6月上旬直播,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收获;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收获;9月下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移植于阳畦;12月至翌年2月随时收获。长江流域9月播种育苗,10月移栽,12月至翌年2月随时收获。
越冬栽培:中国华北地区可利用塑料大、中、小棚进行越冬栽培,于9月播种育苗,10月移栽,12月收获上市;利用日光温室栽培时,10月播种育苗,11月定植,翌年1月收获上市。
栽培要点
播种育苗:育苗床应建在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要求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的壤土为佳。前茬收获后早清理田园,施45000千克/公顷腐熟的有机肥,深翻30厘米,进行晒地。后做成平畦,畦宽l.5-2米。一般用干籽播种,也可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播种。播前苗床灌水,水渗下后,撒种,上覆1厘米厚细土,稍加镇压,一般2-3天即可出苗。播种量秋季11.25-15.0千克/公顷;春播与夏播增至22.5-37.5千克/公顷。
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灌水,一般每3-5天一水,保持地面湿润,勿使土壤干旱。在1-2片真叶时,间第一次苗,苗距1.5-3.3厘米。在3-4片真叶时间苗,苗距6.6厘米左右。第一片真叶展开时,结合浇水追施人粪尿4500-7500千克/公顷。3-4片真叶时,结合浇水追施人粪尿7500-10000千克/公顷。苗期及时拔草。
定植:在苗龄40-50天,4-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栽培田应施45000千克/公顷腐熟的有机肥,深翻后做成平畦。定植时尽量少伤根系和叶片,以免造成伤口,诱发病害。定植深度,早秋宜浅栽,以与幼苗原入土深度一致为度,深栽易发生烂心;晚秋宜稍深栽,可以提高抗寒力。在土质松软时,宜深栽,黏重土宜浅栽。一般情况下,第一片真叶应在地表以上为宜。定植密度为15-20厘米见方。定植后立即浇水。
植后管理:缓苗期,每1-2天一水,促进缓苗。缓苗后,生长前期在早秋气温高、蒸发量大的季节,应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充分满足乌塌菜生长发育需要。一般2-3天一水。10月中下旬至11月后,天气渐凉爽,土壤蒸发量渐小,可适当少浇水,但仍要保持土壤湿润。可由3-5天一水,逐步减少到5-7天一水。缓苗后,结合浇水施人粪尿液一次,7500-11000千克/公顷,也可追施尿素每公顷150-225千克。以后每15天追施一次肥料,每次施入粪尿15000千克/公顷,或尿素225千克/公顷,共追2-3次。采收前15-20天停止施肥。施肥的原则是幼株、天气干热时在早上或傍晚浇泼,用量较少,浓度较稀;天气冷凉湿润时采用行间条施,浓度较大,次数可少。
采收:乌塌菜采收期因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消费需要而定。可以连续采收,在田间采大留小,一般移栽后50-60天后即收获上市。
中国华北地区乌塌菜越冬栽培时,因利用的设施不同而季节不同。由于上市期能从元旦前至春节前后,正值绿叶菜稀缺的淡季,因而经济效益很高。近年来面积逐渐发展扩大。
育苗:利用塑料大、中、小棚进行越冬栽培时,育苗时期是9月,此期外界气温尚高,可在露地建床育苗,方法同露地栽培。利用日光温室栽培时,育苗播种期为10月。如果播种育苗较早,可用露地育苗法。如果育苗在10月下旬,幼苗生长后期外界温度较低时,应在日光温室等保护设施中建育苗床,育苗床建造及播种方法同露地育苗。
苗期管理:在保护设施中育苗时,前期应加强通风降温。进入11月中下旬,随着外界气温下降,在白天逐渐减少通风口,夜间密闭塑料薄膜。尽量保持白天18-20℃,夜间10-12℃。防止25℃以上的高温造成幼苗徒长,降低定植后的抗寒力。
定植:利用保护设施进行越冬栽培时的定植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此时外界气温逐渐降低,为提高定植成活率,应选晴暖天气,气温较高时定植。定植深度应稍深些,以土埋住第一片真叶以下为度。定植方法同露地栽培。
植后管理:定植后,根据外界气温情况,夜间扣严塑料薄膜保温,白天进行通风,保持设施内温度白天18-20℃,夜间10-15℃。白天勿使设施内超过25℃,以防降低产品质量。12月后,外界气温较低,应减少通风口,夜间加盖草苫子保温,防止降到0℃以下。定植后,土壤蒸发量较小,可适当少浇水,只要土壤能保持湿润,就不浇水。一般11月7-10天一水,12月15-20天一水。1月可不用浇水。追肥宜用尿素,少用或不用人粪尿。1月因不浇水,即停止追肥。其他追肥同露地。
采收:越冬栽培的采收期因市场价格而定,只要市场需要,价格合理,即采收上市。
品种分类
乌塌菜的种类较多,按植株的塌地程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塌地型,代表品种有常州乌塌菜、上海塌棵菜、油塌菜等。二是半塌地型,代表品种有南京瓢儿菜、黄心乌、黑心乌、成都乌脚白菜等。此外,还有宝塔乌、柴乌、白乌、麻乌等品种。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乌塌菜也被称为“维他命”菜,每100克乌塌菜的可食部分含水分约92克,蛋白质1.56-3克,还原糖0.80克,脂肪0.4克,纤维素2.63克,维生素C43-75毫克,胡萝卜素1.52-3.5毫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14毫克,钾382.6毫克,钠42.6毫克,钙154-241毫克,磷46.3毫克,铜0.111毫克,锰0.319毫克,硒2.39毫克,铁1.25-3.30毫克,锌0.306毫克,锶1.03毫克。
食用价值
乌塌菜可炒食,如素炒乌塌菜、豆干炒塌菜、肉丝炒塌菜,海米炒塌菜;作汤,如蛋花塌菜汤、鱼片塌菜汤等。需注意的是炒乌塌菜不宜放酱油。
药用价值
在《食物本草》中载:“乌塌菜甘、平、无毒。”能“滑肠、疏肝、利五脏”。常吃乌塌菜可防止便秘,增强人体防病抗病能力,泽肤健美。
参考资料
青菜 Brassica rapa var. chinensis|iPlant.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8 15:50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