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卡利亚仓鼠是啮齿目仓鼠科毛足仓鼠属哺乳动物,又称枫叶鼠、三线鼠、短尾松鼠。体型略比一线鼠小。背部有一条黑色的纹路,背毛深灰色,腹毛白色,原种冬季毛色变为白色。足部里侧长着毛;上下颚各有一对锐利的门牙;尾短。平均寿命为2-3年。
形态特征
仓鼠亚科中的小型种类。体长75—100mm,极少达110mm。体重:公仓鼠约35~45g,母仓鼠约30~40g。吻短阔,口裂较小,耳圆而明显,露出毛外。四肢和尾均短小,尾长一般短于耳长,约为体长的1/8—1/10。掌、蹠及指趾的背腹面均被白色长毛,掌垫隐而不见。毛色:体背自吻至体后端为灰棕色。幼年个体灰色稍显而成年个体显棕色。鼻额部颜色稍浅。沿背中线有一条棕黑色条纹,成年个体条纹的棕色较重。条纹在两肩之后尤为明显。背毛基深灰色,约占毛长的2/3。端部棕色,毛尖部棕黑色。具长出一般背毛的黑色长毛。身体腹面从颏、喉至胸腹部均为灰白色。毛基深灰,约占毛长的1/3,毛尖污白色。体侧背腹毛之间有明显的界线,形成3个大的波纹。腹侧的灰白色毛向背侧方突入,形成基部连续的3块灰白色斑。前肢前上方为第1块白斑,第2块白斑在身体中部,第3块白斑位于后肢的前上方。另外,在尾基两侧各具一小型灰白斑。在各斑块的上缘与背毛交界处形成波状棕黄色界线。尾背面灰棕色,端部污白色与腹面相同。
头骨较狭长,脑颅较圆,背腹稍扁。脑颅背方由前向后渐倾斜向下。额骨和鼻骨自后向前渐倾斜。上颌骨的颧突较宽,成三角形板状。鳞骨颧突较小,颧骨较细。颧弓从前向后下方倾斜,至鳞骨颧突向上弯曲。鼻骨后部及额骨前部中央向下凹陷,形成一浅纵沟。顶间骨较大,呈三角形,位于脑颅中央后方。成年以上个体枕骨中央纵嵴较明显。门齿孔较长,其后缘接近臼齿前方。听泡隆起较明显。
臼齿具2纵列齿突。M1具3对齿突,第1对齿突间距离较近。 M2具2对齿突,第2对齿突的外侧前方具一尖形小突起,突起略低于第1对齿突,随年龄的增大而被磨失。M3具2对齿突,最后一对齿突外侧略低,与内侧齿突相连。磨损后,外齿突不明显而使M3具3个齿突。老年个体,整个牙齿中央呈一凹陷。下颌臼齿与上颌相似。第1臼齿的最前一对齿突相距较近。其它臼齿与上颌臼齿相似。下颌骨的冠状突向内侧方弯曲。
近种区别
栖息环境
栖息于干旱的草原和荒漠草原。喜干燥环境,常见于植被稀疏的沙地,锦鸡儿灌丛化的草场,干枯的河床沿岸等处。
生活习性
夜间活动,黄昏后出洞,日出前停止地面活动。在傍晚和佛晓活动最为频繁。常沿一定路线活动,活动范围较小,一般在几十米之内,最多也不过百米。生性胆怯,遇有惊扰,迅速窜入草丛躲藏。过一段时间,视已无危险时,再小心地返回原处。耐寒力较强,冬季仍可见在傍晚出洞活动。洞穴浅,构造简单。常筑于沙丘的斜坡上,洞道和巢室距地面较浅。洞道短,末端为巢室和仓库等。洞口1—3个,多的有5个。洞径约30mm。有进洞后堵塞洞口的习性。
分布范围
世界
分布在西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的干草原和半沙漠以及哈卡斯亚(俄罗斯)的一个孤立地区。
中国
见于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区。
繁殖方式
春夏季繁殖,自然条件下4—9月,而人工饲养条件下2—11月均可繁殖。一年可产2—3窝,夏季怀孕率最高。每窝产4—6只,最多可达9只。妊娠期18—19天。寿命1—2年。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规模波动很大,没有精确数据,在一些地区数量丰富,被认作危害作物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人工饲养
条件
禁忌
参考资料
Phodopus sungorus.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