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秆蹄盖蕨组
植物
黑秆蹄盖蕨组,孢子周壁表面有褶皱;孢子囊群圆形或椭圆形,背生于小脉上,无盖;叶片倒披针形;叶柄及叶轴深褐色,密被栗黑色或深褐色、卵状披针形和线形两种混生的鳞片;叶下部羽片多对逐渐缩短,羽片钝头;叶柄远较叶片短。本组只有1种。分布于四川、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也分布于缅甸北部、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北部和克什米尔地区。
描述
Sect. 1. Wallichiana (X. C. Zhang) Z. R. Wang in Bull. Bot. Res. 17 (3): 286. 1997. ——Ser. Wallichiana X. C. Zhang in Acta Phytotax. Sin. 30 (3): 247. 1992.
孢子周壁表面有褶皱;孢子囊群圆形或椭圆形,背生于小脉上,无盖;叶片倒披针形;叶柄及叶轴深褐色,密被栗黑色或深褐色、卵状披针形和线形两种混生的鳞片;叶下部羽片多对逐渐缩短,羽片钝头;叶柄远较叶片短。
组的模式种:Athyrium wallichianum Ching
产地
本组只有1种。分布于四川、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也分布于缅甸北部、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北部和克什米尔地区。
下级物种
黑秆蹄盖蕨 Athyrium wallichianum Ching
根状茎短而斜升,先端和叶柄密被鳞片;鳞片有阔和窄的两种,阔的为卵状披针形,窄的为纤维状,均为深褐色或有时为栗黑色,有光泽;叶簇生。能育叶长 (14-) 40-60厘米;叶柄短,长 (4-) 5-10厘米,最长达15厘米,直径 (1-) 3-4毫米,连同叶轴均为黑褐色;叶片倒披针形,长 (10-) 20-50厘米,中部宽 (3-) 5-7厘米,先端钝尖,向下渐变狭,基部宽2-2.5厘米,一回羽状,羽片浅裂至深羽裂;羽片 ( 12-) 20-30对,下部的对生,向上的互生,密接,略斜展,无柄,下部 (2-) 6-10对羽片逐渐缩短成卵状三角形,长约1厘米,中部的羽片长圆形,长2-3.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钝圆并有短尖齿,基部对称,近平截,紧靠叶轴,羽状深裂几达羽轴;裂片6-8对,平展,密接,卵形,基部一对稍大,长宽各约4-5毫米,有重锯齿,锯齿三角形,尖头,开展,干后常反卷而不易见。叶脉下面明显,在裂片上为羽状,侧脉3-4对,大都单一,深入锯齿内。叶干后厚纸质,褐色,光滑,仅沿叶轴密被红褐色或栗黑色披针形和线形的鳞片。孢子囊群圆形或卵圆形,背生于上侧小脉上(基部上侧二叉小脉上往往各生1枚),每裂片1-5对;囊群盖小,圆肾形或马蹄形,褐色,膜质,2-4对,位于主脉与叶缘之间;无囊群盖。孢子周壁表面有褶皱,并有模糊的颗粒状纹饰。
分布于四川(都江堰)、云南西北部(德钦、维西、贡山、福贡)和西藏东南部(波密、察隅、墨脱)。生山林下石缝或高山灌丛草甸中,或固定流石滩,海拔3500-4800米。缅甸北部、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北部和克什米尔地区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8 10:17
目录
概述
描述
产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