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国
甘肃省张掖市城西的遗迹
黑水国,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西10公里处的景点,全天免费开放。
地理位置
黑水国位于张掖城西10公里处,黑河从其旁静静流过。黑河古称“弱水”发源于祁连山,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也是河西走廊的母亲河。因发洪时挟带黑沙滚滚而来而得名。黑河水量充足,自古就是河西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黑水国遗址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0公里。
发展历史
黑水国因黑河而得名,也因黑河而盛衰。黑水国遗址很早以前是个很大的湖泊,后来逐渐干涸,形成了一块巨大的川地。匈奴民族移居这里,划疆为“小月支国”国都就建在此地,《天下郡国利病书》引《杜氏通典》说,其地系张掖郡古城。《甘肃府志》称“其地在唐为巩肇驿。原为西城驿”。当地民众称之为“老甘州”或“黑水国”。千百年来,黑水国几经变化,早已湮灭,只留下残垣新壁,神秘的传说给洲人无尽遐思。
建筑布局
黑水国古城遗址分南北两城,相距约3公里。南城位于距国道312线南1公里处,东西长258米,南北宽226米,总面积5.8万平方米 ,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城墙多为明代所筑。城内建筑遗址密集,散存有大量汉代砖块,遗址内发现的壁画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故事情节。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北城在国道312线以北2公里处,东西长 245米,南北宽220米。门开在南面,穿过坍塌附毁的城门,看到满目的残垣断壁与散落的瓷片汉砖,连同四周绵延起伏的沙丘,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隧道。幽暗中依稀听得刀俞的碰击声、市肆的叫卖声、茶楼的稳弦声和逃离古城时慌不择路的呼喊声。也仿佛站在了历史的高空,清晰地看到了月氏聚牧、汉匈争战、茶马交易、兵防屯驻、沙毁古城的漫漫岁月;看到了古城的繁荣、悲壮、沉稳和脆弱对历史的演绎;看到了遥远的汉唐,古城为丝绸之路上的商旅迎来了黎明,送走了夕阳。
文化传说
千年风雨,树都成了古树,路都成了老路。这老路边上总有几多废弃的古城,沧桑无语,最迷人的是那落日照耀下的残垣断壁,及弥漫于残垣断壁之间的宁静,与其曾有过宫殿盛典的奢华,金戈铁马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照。谁又能说得清,我们栖居的闹市,过几百年、几千年到底是更靓的都城,还是后人凭吊的废墟?
站在黑水国遗址上,我想得太多。丝绸之路上的张掖,在汉唐时期的知名度,与如今的深圳特区可以比拟,都是改革开放的代名词。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经青海到张掖,召集西域27国的使团在此举行了轰动世界的中西交易会,这是中国最早的贸易洽谈会。
张掖城的历史可以从隋炀帝再往前追溯700年,也就是汉武帝时代,当时匈奴经常进犯中原。于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派大将霍去病出陇西建张掖郡,战时抵御匈奴入侵,和平时发展东西方贸易。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张掖发展成历代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的中心。张骞、班超、法显、玄奘等人就是踩着这块土地,走向陌生的国度,为中原大地打开一扇又一扇传播文明的窗口。来自西域的商人、学者、僧侣也“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披星戴月于丝绸之路,为我们的祖先带来具有异国情调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黑水国遗址距张掖12公里,它比张掖的历史更为久远。相传西汉以前匈奴曾定国都于此。当地人把匈奴称为“黑匈”,故称为“黑水国”。又据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黑水国一带是一望无际的沼泽湖泊。随着岁月的流逝,湖泊逐渐干涸而成为水草丰盛的平川,后来有个叫“月氏”的民族迁徙到这里,驻牧并屯田修城,建都立国。因傍依黑水,故得名黑水国。
传说归传说。汉代以前,河西走廊曾为匈奴或月氏驻守是不会错的。在黑水国遗址周围,分布着汉代——魏晋时期的墓葬达300余座,近年从中出土了100多件珍贵文物,有制作精巧的铜镜、铜弩机,还有造型优美的铜马、木器和形态各异的陶器,这些实物证明黑水国不是诗人的虚构。当年它的物产之丰富,连长安人都极为羡慕,皮裘、玻璃、玉石都成为他们千方百计托人购买的物品,这有点像今日的内地人托人从深圳捎带新颖的电器。
参考资料
黑水国.中国知网.
黑水国.百度地图.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07:46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